马原谈自己对好小说特质的理解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sh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原日前在一个以“小说技巧”为话题的讲座中谈到他所理解的好小说的特质。他说:可能很多人对小说都有自己的标准。过去都说“文无第一”,小说肯定是“文”之一种,很难能有统一的标准,对好小说的认定因人而异。我个人以为好的小说最重要的特质是一定要有一个好故事。没有一个好故事,一定不会是一个好小说。一个好的故事,就是这个故事至少有一点是不一样的,有某一个点是不一样的。你想写好小说,你如果能抓住一个好故事,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不二法门。你先找到一个好故事,一个好故事就能叫你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好故事肯定不是好小说的唯一标准。把一个好故事稍微细化一点,分解一下,大家都愿意问讲故事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是什么?是悬念吗?就是说故事抛出来的时候,已经让听故事的人对于你的故事前情,对你故事的结尾有某种期许,对前边发生的起伏跌宕有某种期待,让你能够在你自觉自愿的前提之下继续,让故事继续,让讲故事的行为继续,让你听故事的状态继续,这个才能让一个故事真正称之为好故事,让一个故事能够被最终完成。一个是讲,一个是听。实际上在有悬念之后,一个好故事还要具备另外一个东西——玄机。为什么他的故事你听完后转身,故事就不再存在了,而另外一个故事却能够在你心里逗留?一定是你在一个好的故事里边感悟到了悬疑,你自愿留在里边,愿意去跟故事里边的人物、跟故事里边的人物遇到的情景去纠缠。我是有这种体会的。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演完了,观众噼里啪啦起来把椅子一掀就退场,但是有时候我愿意一个人坐在影院里边,我就觉得那时候我还没出来,我还在故事当中。那么我就把这种故事里的,这种能把人、把读家、把观众留住的力量称之为悬疑——你愿意在故事里边徜徉,在故事完成的时候还去回味。当然,更好的故事在结尾的地方它一定要给读家、要给观众一把开悟的钥匙,要让读家、让观众在故事结束的时候,会有一点恍然大悟,会有一点如梦方醒,这种时候好故事就成为好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样,那么你已经具备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了。
其他文献
小说,是穿行在真切现实世界与虚构想象天地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今天,初初就要带着你一起走进小说的天地,用你那宛若清波的明眸去欣赏,用你那纯真无瑕的童真去感知,用你那敏锐独运的匠心去品悟……  第四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有的是短篇精华,有的则是长篇的节选。它们都是从少年的视角去认识世人、关注社会,深刻细腻地感受百态人生。可以说,每一篇小说都烛照着当时的社会万象,都观照着人生的点点滴滴
这天,小镇的广场上突然来了一辆非常豪华的马车。接着,一个穿着考究燕尾服、戴着黑色礼帽的绅士从马车上下来。他摘下帽子,翻过来放在地上,然后用小木棍在地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遇到了一个难关,需要二十美元来渡过这个小难关。请你们在给我钱的时候写上你们的地址,我渡过难关后将百倍奉还。”  很多人围了过来,议论纷纷。“你看他的衣装打扮,一定是个有钱人,怎么会来乞讨呢?”“或许他是个骗子,他身上的衣服也一定是
路内最新长篇小说《慈悲》近日首发。首发式上,路内穿的宝蓝色衬衫和《慈悲》的宝蓝色封面相互呼应,那是一抹让人安静的色调,与《慈悲》的内敛笔触也在巧妙应和着。70后作家路内以他的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蜚声文坛,读者在他的黑色幽默和机智调侃中,和主人公路小路产生强烈共鸣。《慈悲》仍是一个和工厂有关的小说,然而,却不再是关于路小路怅惘的青春追忆,而是将笔触放到了路小路的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诗评家谭五昌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诗百年诗抄》首发式暨朗诵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屠岸、叶延滨、谭五昌、曾凡华、黄亚洲、陆健、姜念光、杨志学、冰峰、潇潇、祁人、崔志刚、章燕、余慧琴、徐南鹏、金石开、洪烛、雁西、安琪、花语、周占林、刘以林、谢长安、王爱红、毛毛雨、陈红、何南、马丽、王博生、张脉峰、王威、舒然、王慧、康弘、王语凡、孙大梅、刘井彬等四十多位诗
某年某月某日某先生跟人谈起自己在山中的一段算不上艳遇的奇遇。  某先生是谁?这里不便透露,也没有必要坐实姓名,姑且就叫他东先生吧。  东先生除了教书之外,平日里喜欢写诗、画画,偶尔也翻译一点斯蒂文斯与布考斯基的诗(他从来没有向人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两种风格反差极大的诗)。这么多年来,他既没有搬家,也没有换工作,而是一如既往地过着单身生活。在私生活方面,他一直保持隐秘不宣的态度。他喜欢在微信圈里跟陌
距上一本长篇小说《誓鸟》的出版已经过去十年,张悦然长篇小说《茧》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媒体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茧》这部小说采用了双声部的叙事结构,通过主人公李佳栖和程恭各自的讲述,为读者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缠绕恩怨。小说将一桩发生在“文革”时期骇人听闻的罪案不断抽丝剥茧,还原历史场景,观照当下两人日常生活,映衬出历史的迷雾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覆盖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困局。评论家认为张悦然在《茧》中关
在《纵横四海》中,李云雷开篇即说:“那时候我也参加过黑社会,或许也不能叫黑社会,就是一帮人在一起瞎玩,瞎混,说起来也算是一个小江湖。”“那时候”——这个明显的过去时态提醒我们,这是一篇描写成长往事的小说。而且我们可以一开始就断定,这是一个“少年江湖”的故事:“我”、二猛、小东,几个顽皮少年构成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玩、闹、打架、泡妞,就是不学习。这种逆着社会主流价值的做法大概是不少人在少年时代都曾经
内容摘要:由于学生对写作没多大兴趣,缺乏对生活地观察,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本文意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张扬学生写作个性上做些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化 实践探索  作文教学收效甚微,与作文教学模式有着莫大的关联。当今作文教学要跳出传统作文教学的框架,以个性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个性。  一.读写结合,通过阅读获取能量  写作是作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
日前从长江文艺出版社获悉,作家刘震云于1月29日在第47届开罗国际书展上,被埃及文化部授予“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据悉,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是以表彰他的作品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刘震云的《塔铺》《手机》《一句顶一万句》等作品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后,在埃及和阿拉伯语世界拥有众多读者,在知识界也影响巨大。对于此次的获奖,刘震云说,这对作者是一种鼓励,“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也随着这些作品
那儿站着一棵梨树  枝叶是那样繁茂  像披着一件宽大的罩裙  裙裾快要触到了地面  她充分地承受阳光的眷顾  和风、雨、露水的抚爱  结的果子是那样的多  那样的饱满,发着金光  她是美丽而多乳汁  像一个年轻的母亲  (选自《艾青选集·第二卷》,艾青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 鉴赏空间 ——  这是一首讴歌梨树的诗歌,展现了梨树的风姿与繁茂、果实的饱满与光泽,表达出诗人对梨树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