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江湖”与“70后”的成长叙事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纵横四海》中,李云雷开篇即说:“那时候我也参加过黑社会,或许也不能叫黑社会,就是一帮人在一起瞎玩,瞎混,说起来也算是一个小江湖。”“那时候”——这个明显的过去时态提醒我们,这是一篇描写成长往事的小说。而且我们可以一开始就断定,这是一个“少年江湖”的故事:“我”、二猛、小东,几个顽皮少年构成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玩、闹、打架、泡妞,就是不学习。这种逆着社会主流价值的做法大概是不少人在少年时代都曾经有过的经历,即使没有如此显性的反叛,那些隐藏在内心的叛逆却是无所不在的。
  李云雷通过一个“少年江湖”将“70后”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成长岁月勾勒出来:录像厅放着《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令少年们热血沸腾、心向往之;街边音像店放着张楚的《姐姐》,让二猛凝神倾听,驻足不前;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呼机少年们人手一个,在老大的召唤下手握钢管、链子锁和砍刀,骑着摩托车去帮人讨债,或帮着老大清理门户。
  这些呼啸着少年血的往事,在不同代际的作家笔下都有所呈现。由于每一代作家的成长时期伴随的是不同的国家政治往事,因此他们的记忆背景也不尽相同。“50后”、“60后”身处新中国的各种政治运动之中,尤其是“文革”,它们所带来的巨型红色幻象和革命伦理毫无疑问塑造了一代少年、一代作家的价值观和写作题材,比如“60后”作家苏童。他在《桑园留念》《南方的堕落》《刺青时代》等作品中“复活”了一条香椿树街,在这条街上集合了小拐、天平、朵红、王德基等一群正在发育期的南方少年,那些血腥的文争武斗、阴郁泥泞的街道、鸡零狗碎的争吵、少男少女的情感和身体纠葛,共同建构起了一座城市隐秘的民间景观。
  在李云雷笔下,“70后”所经历的少年往事不再有外部政治事件的动荡纠缠。这一代人成长的时期正是意识形态桎梏解锁、松驰的时代,那些激动人心的政治幻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时代的新变化:录像厅、歌厅、舞厅、港台音乐、下海挣钱、房屋拆迁……它们替代此前的政治命令而成为“70年代人”面对的琐屑又驳杂的重要生活内容。在时代发展带来的多元化抉择下,三个少年渐行渐远:二猛依旧跟着老大,且有了新小弟和一辆旧车,收割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也收割了发廊小姐小美;“我”跟着叔叔在他的皮革厂里做事,感到自己走上了“正路”,同时也有到外面闯一闯的想法;小东迷上了QQ聊天,最后神奇地在上面找到了有大学学历和正式工作的妻子。
  在分道扬镳的人生选择下,能够将“少年江湖”紧密地粘合在一起的,不再是“50后”、“60后”所经历的那些密布着政治神话和戏剧变化的日常生活,而是彼此之间的情谊、信任和以命相交的想象式侠义精神。因此,当“官商勾结”的老大逼着二猛家拆房子,甚至不惜为达到目的而用鞋碾压二猛的脸、对他大打出手时,“我”和小东及时赶到,一个用钢管、一个用链子锁共同朝老大身上砸去,然后骑着摩托车狂奔而逃。小说就在这样的顺风飞驰中结束。
  《纵横四海》这一挪移自港片的小说题目和BEYOND《海阔天空》的歌词向我们传递出,那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在那样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必定会在生命的底子上能够更多层面、多角度地理解自己看到的这个世界,直到他们作为80年代文化历史、90年代经济发展、21世纪全球化融合的见证者。我一直认为,“70后”应该将这一段段历史展现出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历史,是他们亲身经历和验证过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目前,在魏微、盛可以、徐则臣、弋舟、东紫、艾玛等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历史的部分呈现,但还不够。
  李云雷以文学批评和理论建构著称,曾提出“底层写作”等文学史概念。近几年他开始写小说,这种“跨界”显然是有难度的。我想他是希冀在学理化的文学批评之外,通过一种更加柔软和辽阔的虚构手法,来重述生命的某些光阴、某些感悟。
  《纵横四海》用一段少年往事,展現了“70后”成长时期那些混合着凋败和希望、热血和欺骗、经济发展与俗人私利等种种社会变革的场景。我相信,“70后”读着这样的作品,会仿佛重温了一遍那粗鄙粗糙却令人留恋的成长岁月,那也是在精神上同样处于童年和少年时代、跌跌撞撞摸索着前行的“中国”。
  曹霞,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以非虚构的写作手法,切入人物的心灵和情感,用倾听去挖掘一个个故事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尤其是选取女性和儿童为对象,是一种细腻的贴近人性的救赎,体现了厚重的人文关怀。但这种情感的泼墨并不失历史理性,作者立足于非虚构的创作手法,不仅为读者挖掘并呈现那些“边缘”人物,而且还将那些人物和情绪还原至当时的时空之中,并以细腻的笔触直抵人物的当下生活,体现了宽广的不偏不倚的历
一提到《父亲》,就会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全国青年展览会”上拿金奖的那幅巨幅尺寸肖像画。的确,这幅画作,曾经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那个时代的无数人!  现在就让我们重新回顾这样一幅冲击灵魂的画面。这是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老年农民形象,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沟壑,深似车辙,塌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富有善意的恳切目光。他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风干许久,
中国人连获两年的“雨果奖”让科幻小说一时“风行”。近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就引进了90后华裔作家鲍嘉璐的悬疑科幻小说《Dove Arising》。此前,该书已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士等十多个国家发行,中文版名为《月球三部曲之一:月球人》。小说讲述了一位祖籍是地球的15岁华裔小女孩与家人、朋友生活在月球上的故事,发生在2347年,当小女孩的妈妈被捕之后,她为了救妈妈加入了军队。鲍嘉璐出生于美国加
第二届河南杜甫文学奖(2012-2015)颁奖典礼日前在郑州举行。与首届不同的是,本届增加了小小说、网络文学两个单项奖。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表示,小小说和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型的文学体,作者群庞大,影响也非常大,文学界呼声很高,所以作为单项列出。河南作为全国小小说的创作中心,推动了河南整体文学水平的提高,對扩大河南文学影响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次获奖者以年轻作家为主,显示了河南小说创作后
小说,是穿行在真切现实世界与虚构想象天地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今天,初初就要带着你一起走进小说的天地,用你那宛若清波的明眸去欣赏,用你那纯真无瑕的童真去感知,用你那敏锐独运的匠心去品悟……  第四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有的是短篇精华,有的则是长篇的节选。它们都是从少年的视角去认识世人、关注社会,深刻细腻地感受百态人生。可以说,每一篇小说都烛照着当时的社会万象,都观照着人生的点点滴滴
这天,小镇的广场上突然来了一辆非常豪华的马车。接着,一个穿着考究燕尾服、戴着黑色礼帽的绅士从马车上下来。他摘下帽子,翻过来放在地上,然后用小木棍在地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遇到了一个难关,需要二十美元来渡过这个小难关。请你们在给我钱的时候写上你们的地址,我渡过难关后将百倍奉还。”  很多人围了过来,议论纷纷。“你看他的衣装打扮,一定是个有钱人,怎么会来乞讨呢?”“或许他是个骗子,他身上的衣服也一定是
路内最新长篇小说《慈悲》近日首发。首发式上,路内穿的宝蓝色衬衫和《慈悲》的宝蓝色封面相互呼应,那是一抹让人安静的色调,与《慈悲》的内敛笔触也在巧妙应和着。70后作家路内以他的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蜚声文坛,读者在他的黑色幽默和机智调侃中,和主人公路小路产生强烈共鸣。《慈悲》仍是一个和工厂有关的小说,然而,却不再是关于路小路怅惘的青春追忆,而是将笔触放到了路小路的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诗评家谭五昌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诗百年诗抄》首发式暨朗诵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屠岸、叶延滨、谭五昌、曾凡华、黄亚洲、陆健、姜念光、杨志学、冰峰、潇潇、祁人、崔志刚、章燕、余慧琴、徐南鹏、金石开、洪烛、雁西、安琪、花语、周占林、刘以林、谢长安、王爱红、毛毛雨、陈红、何南、马丽、王博生、张脉峰、王威、舒然、王慧、康弘、王语凡、孙大梅、刘井彬等四十多位诗
某年某月某日某先生跟人谈起自己在山中的一段算不上艳遇的奇遇。  某先生是谁?这里不便透露,也没有必要坐实姓名,姑且就叫他东先生吧。  东先生除了教书之外,平日里喜欢写诗、画画,偶尔也翻译一点斯蒂文斯与布考斯基的诗(他从来没有向人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两种风格反差极大的诗)。这么多年来,他既没有搬家,也没有换工作,而是一如既往地过着单身生活。在私生活方面,他一直保持隐秘不宣的态度。他喜欢在微信圈里跟陌
距上一本长篇小说《誓鸟》的出版已经过去十年,张悦然长篇小说《茧》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媒体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茧》这部小说采用了双声部的叙事结构,通过主人公李佳栖和程恭各自的讲述,为读者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缠绕恩怨。小说将一桩发生在“文革”时期骇人听闻的罪案不断抽丝剥茧,还原历史场景,观照当下两人日常生活,映衬出历史的迷雾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覆盖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困局。评论家认为张悦然在《茧》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