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习中“做题”问题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做题是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的重要环节.通过做题,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能正确有效地进行观察,解剖,决策,制订方案,并加以解决.正确做题,可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那么什么是“做题”的好方法呢?
  首先,题不在多,但要精彩.精彩,是指问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强.而不应当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的复述,和简单地堆砌公式.同一类型的题目,练习两三道具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不选用那些对概念理解没有多大价值,思考方法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偏题、怪题等.正确对待做题,方法也要得当.在方法上,主张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其次,一题多解,达到熟悉.一题多解,就是用不同的思维分析方法,多角度、多途径地解答问题,启发学生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从多种方法中发现最新颖、最独特的解法,又可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然后,多解归一,寻找共性.
  多解归一,是指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分析和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首先在思想方法上,看看哪些是共同的.然后在具体步骤上,看看哪些是共同的.
  例题二:把8本书排在上,下两格的书架上,每格四本,求有多少种排法.
  解法一:第一步,从八本书中取出4本在上格中做排列,有P 种排列法.
  第二步,把剩下的4本在下格做排列,有P 种排法.由于是分步完成,因此应该用乘法原理,排列方法共有 (种).
  解法二:第一步,把8本书分给上,下格各四本,有分配方法 (种).
  第二步,对上格的书做全排列,有排法P (种).
  第三步,对下格的书做全排列,有排法P (种).
  过程分步完成,所以应该用乘法原理计算总方案种数,为 (种).
  解法三:对8本书作全排列,共有P 40320(种)方法,它等于把8本书排在上、下各四本的两格上的排法种数.
  这样,从该题的解法的比较中,总结出了关于分段排列的问题的一个统一的简捷的解法——转化为计算对全部元素全排列的种数.
  最后,多题归一,形成规律.解题规律的形成,还应当是在多解归一的基础上,即在挖出一道题目的不同解法的共同点的基础上,再比较一批题目各自的共同点,发现它们共同点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具有普遍性的解题思考规律.
  规律总结出来后,能不能成为学生解题思考的好帮手,就在于是否能应用好它.今后在碰到题目时,都要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认真思考,不能满足于碰巧想到正确解法,不能满足于侥幸想出题目的解法,让总结出来的规律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武器.
  參考文献:
  [1]孙维刚.谈立志成才.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初中数学教与学.
其他文献
有效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产生教学的共鸣,从而彰显课堂活力,优化教学效果。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  1.注重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高效课堂是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受教师理论水平、思想观念、驾驭课堂能力的制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本应积极、生动、谐趣、乐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显被动、深沉、机械、呆板。特别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使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要改变现状,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设有效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要讲究幽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有幽默的心境、挖缺教材中的幽默元素、运用幽默组织教学等。 Mathematics teacher classroom language to pay a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育模式,改革教学过程,改革育人模式,推动教育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能将数字、图片和一些抽象的知识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图像,以此调动学生的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特别是屏幕上出现的彩色动画,能使學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其作用主要体现
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主导特性、主体特性能够得到有效展现,学习观念能够得到有效“碰撞”,教学效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作者根据新课改要求,论述了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互
摘 要: 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践,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对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数学教师必须以良好师德和高度责任感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索,实施情境化教学,争取做到以教促学,加强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实现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课堂 情景化教学 应用意识  一、
一些学生在踏进中学的大门时往往会担心中学老师太凶,担心生活不习惯,尤其是担心学不好数学。因为初中数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使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集中起来有两种心理表现:一是怕数学学不好,即恐惧;二是对数学没有兴趣。而恐惧与兴趣又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恐惧感也就自然消失了。因此,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