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会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认为课堂的创新,给人以鱼,只食一餐;授人以渔,受益终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多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充分放手,让学生敢于放开去想、去问、去动手,让他们学会自己找路过河,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就来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的恐惧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些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语文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有着一种畏难心理。他们认为祖国的语言极其博大精深,文字极其丰富多彩,有四万八千多个汉字,要把语文学好是一件困难的事。由于有了这种心理,他们对语文学科兴趣不大,上起课来无精打采。于是,叫他们回答问题、口头作文,他们便用白话或具有清远地方特色的普通话来说,而且说起来结结巴巴,根本说不出一句标准的普通话。让他们写文章,他们便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抄,打开作文书,写出一篇篇文辞俱佳的作品来。否则,就只能写出语言不通顺,前后意思不连贯,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的“深奥”的文章来。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让學生热爱语文,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否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成功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因为自信,求知的欲望才会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一方面,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语文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避免因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度,而出现使他们经常受挫的现象。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且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为基础,引导他们向语文方面迁移。
  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和双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架起联想的翅膀。翱翔于宽广的文学天地。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其实没有必要对诗歌进行过多地讲解与分析,只要求学生随着郭沫若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那一幅幅画面即可。
  2.解放学生的嘴巴,这就是说要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读与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提高学生读与说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会读,也不会说,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一种失败的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是合格的中学生。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去朗读。指导学生多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抑扬顿挫,什么是轻重缓急,如何带着感情去朗读,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要教学生会读,而且还会说。在上课时,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允许学生发言,只要学生能够讲出头绪来,就应当予以肯定。
  3.解放学生的双手,也就是说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语文教学中的动手就是要鼓励学生多写。我们不能仅靠每周一次的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这是不现实的。只有勤写多写,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提倡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分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而是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整体融合。
其他文献
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越性分析  1.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因此,教师可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否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钥匙。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无聊为有趣,在教学中巧妙使用多媒体,正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理想的学习氛围。  2.帮助化解教学重难点。语文教材有些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多种手段和技术对
期刊
谈到谎言,大家并不陌生。谎言让人痛恨,因为它是丑陋的令人厌恶的。但是谎言也有美丽的,那就是善意的谎言。  ——题记  记得有一年的圣诞节,天气非常的寒冷,但是却丝毫减弱不了人们对这个节日的喜爱。整座城市都在彰显着节日的气氛。我也被这种情绪影响着,并且始终怀有那种期盼——那就是想要得到一份圣诞老人的礼物。  到了傍晚时分,我家的门铃真的响了起来。我激动地打开门,失望地发现不是圣诞老人,是妈妈。妈妈此
期刊
认真活在当下,明天的事情就交给明天吧,烦恼也不例外。  有一个小和尚,师傅交给他一项工作:清晨起床扫落叶。这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如何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从多年实践总结出几点心得: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非常重要,在充分研究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让学生喜欢上古文,在
期刊
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在“新课标”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
期刊
【摘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课堂上难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本上,导致学习效率低。此时教师要多关注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常开展趣味学习,使其有兴趣学习,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低年级;趣味数学;教学策略  学生的低年级阶段对其来说相当重要,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理论分析能力,并且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也至关重要。当前,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等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要采取相应办法,让他们
期刊
一、方向的迷失与思考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听着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总激起心中无数波澜。教书十载,曾有过多少梦想,多少次想振翅高飞,带着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遨游;可时间的酒酿却让我品尝了迷惘和沮丧。记得刚教初一时,我询问学生是否喜爱语文,结果都是让人满意的,至少会有一半的学生说喜欢语文,而其他的也不讨厌语文。平时的课堂上会有渴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听、说、讀、写是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的四大基本技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都是重读写而轻听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在的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由此可以看出对“说”的逐步重视。卓越的口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流畅自然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实际的表达能力却是让广大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不敢说话,没有话可说,或者是“不会说话”。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
期刊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一、班主任的爱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工作中,
期刊
诗人借助“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意象”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凝聚。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古诗词的意象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一、理清意象  1.扫清学习障碍。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句短意远,而意象就藏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想要找出意象,阅读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前就把意象作为探索的目标,并通过反复阅读和推敲来克服古诗词中通假字的学习困难,因为如果不看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