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课堂能与孩子“心灵有约”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_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认真重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整本书中,字里行间,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孩子的关注。让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有兴趣,让孩子喜欢你的学科,让孩子自信,从容面对学习等,这些正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最需要而却没能做得最好的。静静地反思我们的课堂,只有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感兴趣,才能把知识学得扎实。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或所交给的知识必定要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感觉到你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或没有的知识”弄清晰、弄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一起飞扬,课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是兴趣的源泉。
  一、从简单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一定内容的量与计量,这些内容虽然与孩子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但孩子对于它们的名称不太容易理解,甚至拗口。学生往往在接触这部分内容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怎样让孩子对这一内容产生兴趣?我尝试从最简单入手,逐步提高孩子思维的兴趣。
  例如:教师出示两个茶杯(大小明显不同),提问:这两个茶杯都是空的,哪一个茶杯盛水多?同时明确:两个一样粗细的茶杯,比较高的茶杯盛水一定多,我们就说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并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多少可以用“容量”来表示。将其中一个茶杯里的水倒入另一个茶杯,让学生看出“茶杯的容量就是茶杯所装液体的多少”,并在验证中初步感知,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建立了表象。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容量的大小,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对此知识掌握得较为牢靠。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比较,按照“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的线索,从简单的表现入手,一步一步随着教师的验证,理解了容量的含义。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思维进行了提升,从而把本来不太清楚或不清楚的知识弄清楚、弄明白了。
  二、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适时调整教材,学生就能更好地在课堂上与老师“心灵有约”
  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洽点,抓住把各种事物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所以在备课的预设中,我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接洽点和线索,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抓住孩子思维的兴奋点,才能在认识周围的事物中揭示、归纳出其中的规律。教材中的例子,都是借助一定的素材来呈现的,尽管新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一直考虑到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探求新知,然而由于学生生活的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教材中的例子,不能顾及所有地区的学生,有的素材在运用时还可以适当加以变化。
  例如:我出示了两个盒子(一个盒子中放了6个球,一个盒子中没放球),先请一个小朋友将有球的那盒中的球平均分给3个小组,复习旧知。再请一个小朋友将另一盒中的球平均分给3个小组,由于没有球,所以一个也分不到,使学生明白0除以3等于0的道理。
  例如: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就要学生判断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五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尽管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到说“这个三角形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个四边形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三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对教师的语言理解得那样精准,他们虽然还没有学梯形,也能直呼其名了,说明学生对常见的图形并不陌生,这样教学的结果给学生留下的是片面的、错误的理解与认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了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对教材中部分内容的重组也是必要的。对这部分内容要做一个调整,第一步先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的方法是自我制作轴对称图形,体验它们的对称美(这就是关键,让孩子在操作中,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去发现潜在的规律)。第二步研究常见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这两个案例,将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放在一起让学生去研究。而这正是知识的结合点,我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了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学生对新事物的惊奇感,这种情感会迫使学生更好地理清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无可比拟的自豪感。整堂课上孩子的需求的正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讲解的,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让学生的思维与课堂真正做到了“心灵有约”
  三、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发现的愿望,并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实现学生的愿望,使得孩子的思维变得好奇和活跃。
  例如:教师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提问:1.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二分之一后,各是多少厘米?先算一算,再画一画。2.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任意画一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二分之一。先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比较上面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第2个问题是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二分之一后,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四分之九,继而让学生推出任意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二分之一后,所得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九。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探索发现了规律。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
  这件事鼓舞了孩子们,他们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因为在他们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这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地刺激学生的求知兴趣,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且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要努力使他们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种时候,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们把“头脑里已有的知识”弄得更清楚了。整堂课似乎老师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其实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看上去的“难事”,让孩子自己一步一步解决了,孩子的内心快乐而自豪,你的课堂孩子能不喜欢吗?能不与你“心灵有约”吗?
  在课堂上与孩子“心灵有约”,就是在整堂课中努力预设让学生感兴趣、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知识的接洽点和情境,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跟老师一起飞扬,让学生真正对学习感兴趣。
其他文献
用消解-乳化法处理胶乳样品,即先用浓硝酸消解样品,以乙醇-甲基异丁基酮混合溶剂溶解消解产物,然后用乳化剂Tween-80乳化成乳浊液。建立了快速测定胺乳中镁、锌的FAAS法。以工作曲
对Ga(Ⅲ)-5-Br-PADAP显色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选择乳化剂OP增加显色体系的稳定性.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57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6×105,25 mL溶液中线性范围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中看图说话部分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此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及直观性,并且涉及了许多词语。通过看图说话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
研究了各种高锗物料中微量砷的催化极谱分析方法,若试样中存在大量Pb(Ⅱ),Cd(Ⅱ),Cu(Ⅱ)等干扰物质时,采用强碱分离.根据在H2SO4-Te(Ⅳ)-I--As(Ⅴ)催化极谱测定体系中,锗无极谱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用课标新理念做指导,从培养学生兴趣抓起,从引导学生积累内化语言入手,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搭设说话平台,降低难度,取消门槛,激发学生写话热情,使学生轻松步入写话之门,让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有创意地表达,为中高年级的习作练习助力。  一、多看书籍,积累内化语言  有人把“读”比作蜜蜂采蜜,把“写”称作蜜蜂酿蜜,这个比喻不仅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还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是指精心预设或即时生成的,能促动孩子的心灵觉醒,帮助孩子获得认知上的提升,唤醒孩子积极体验的事件过程、重要片段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积极情意是指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的积极情意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合作精神、积极的学习体验以及对学习数学的美好情感等。  一、巧设关键事件,给学生提供展示数学学习体验的平台  莹莹是个学习相当认真的女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使自己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拥有美好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小学阶段
采用ICP-AES法测定4J32膨胀合金中铜的含量,应用现代统计学理论对其分析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误差源及各误差源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确定了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
研究了偶氮胂Ⅲ(ArsenazoⅢ)作萃取剂和显色剂,在聚乙二醇(PEG)-(NH4)2SO4-ArsenazoⅢ体系中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锆。将络合物从0.25mol/LHCl水溶液中萃取到PEG相,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60nm,ε=1.90&#215;10^4和1.70&#215;10^4。Zr(Ⅳ)的线性范围为0~3.0μg/mL和
提出了利用火花源光谱仪分析钢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验证了用轻稀土代表稀土总量的可行性,确定了制样条件,校正了共存元素的干扰,分析的重复性均在GB/T223.49-94的规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