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质教育之方向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教育,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而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胜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德如何,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教育发展方面的大事。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如何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呢?
  一、坚持德育为先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二、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首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小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尚未形成有意识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育更多的是告诉、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在怎样的场合应该有怎样的行为;在集体生活中应有怎样的相处方式;遇到问题该如何妥善、合理解决等,为将来形成良好的品行打好基础。
  其次,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从而引导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表现,积极大度的个性,真正、努力地做到培养出惹人爱的健康少年的目标,为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做更多有意义的教育。
  最后,适当、科学的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引导教师从个体出发,研究长期教育目标和落实短期教育方案,使目前有个体差异的特殊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我们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去做:
  (1)正确的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努力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教育的学生;二是不求人人最好,但求个个成长;三是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在于其基础性,即为人的发展打好基础,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会生存,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我们要用心去爱学生,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让他喜欢你这位老师,他才不会在课堂上充耳不闻,无所事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这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应具有思想政治素质的高水准。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要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要热爱教育事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教师要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忍受学生的挑剔,这样,老师的精神世界愈辽阔,心理境界就愈丰富。
  (3)优良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其优良业务能力结构,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其知识结构应该是较高层次的教育、科技等一体化的合理的整体系统。教师应具备较深的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以及其他新兴教育理论基础。它是指导教师认识和掌握教育的内在规律及基本原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实践教学过程,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根据。
  (4)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要想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塑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要求我们的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要捧出一颗心来热爱教育事业,还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
  但纵观学校当前的教育,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学校、老师、家长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而忽视了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是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生做人的根本。没有“德”,便谈不上“素质”,必须坚持对青少年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法律法制教育,克服长久形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这样,素质教育才有坚实的基础,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朱恩萍 王洪成;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转变[N];伊犁日报(汉);2010年
  程庆水;道德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意义[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德育工作的其它途径所不能代替的。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德育意识的培养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这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动。教育学和心理学把12~16 岁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
摘要:健康教育是以人和环境为中心,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的过程。幼儿期是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的印刻期,因此,进行健康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现在幼儿多为独生子女,老师和家长的爱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但过分溺爱和袒护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健康行为,有的幼儿过分保护后形成脆弱、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等不良行为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以及新教材的出现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2001 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与FasL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根据阳性表达及其相关性,并结合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
摘要:知识信息的激增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探索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教育教学平台应成为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而作为工具与语言学科的英语课,多媒体技术更是在创设教学与语言操练的环境上有其獨到的作用。
摘要:毋庸讳言,在当今政界,表里不一、虚报成绩、欺上瞒下者有之;在当今商界,见利忘义、偷税漏税、造假卖假者有之;在当今学界,弄虚作假、考试舞弊、出卖假证者有之。因此,探讨中学校园诚信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诚信教育便是我完成本文的初衷。  关键词:缺失分析 认识 策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普通赞誉的一种美德。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也指人的思想与行动应当一致,诚实无欺,言而
[摘要] 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一种成功能够弥补家庭的失败,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家庭渎职,即使有再多的学校、社区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和劳动教养所,都将无济于事。俗话说:打好底子筑高楼。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底子,是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毫不夸张的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影响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