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困惑,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疑难杂症,需要进行反思。这些是中学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值得研究并解决的问题。要做研究型的教师,应先从实践中挖掘值得研究的问题,再从值得研究的问题中逐步筛选出可供选择和研究的课题并融合于实践。本文结合参与的“‘少教多学’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课题,谈谈中学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选取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即如何在工作中研究,而又如何在反思和研究中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一、发现和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课题研究总是从发现和选择值得研究的问题开始的。所谓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是特殊案例,也可以是突发事件,或者是两难情景、争议话题,抑或是学生实践等等。研究者必须具有识别和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的慧眼。因此,教师要结合自身日常思考,着重解决本地区、本学校或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提出本课题的缘由。在后课改时代,课改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百花齐放的过程中出现、形成和构建了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验,东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实验,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实验”等改革实践都已产生很大影响。
  2. 部分学校课改仍处于“高原现象”。在课改由“风暴式”转向“冷静式”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又回到了灌输接受状况,学习状态也正处于新形式,旧状态的“亚健康”时代。教师一味地讲,学生盲目地学,课堂又陷入“一言堂”沼泽里。
  3. 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学归源正本。通过对“少教多学”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改善“教”与“学”的现状,立足课堂,并逐步达成教与学和谐统一为特质的“理想课堂”,用“少教多学”来重建教育理想,让教学回家。
  4. 国内外的学者们对少教多学、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都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忽略了“少教多学”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未充分发挥其学习效应,发展师生的交往学习能力,并逐步形成一整套有助于在“少教多学”理念下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策略,从而推动“少教多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综上,有感而发的具有持久性研究价值的问题一经提出,就是做好课题的开始。之后,进行相关课题的完整设计,而后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研究。以上这一系列过程和成果的最终集结本身就是中学教师的所谓良好的课题研究。诚然,一线教师选取课题时不能信手拈来,切记有感而发。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目标,筛选课题研究内容,要和自己的日常思考结合起来。即从教育教学的困境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捕捉问题,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寻觅问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挖掘课题,最适合于中学教师研究的对象就是有关教师教育、教学、教研中的困惑、反思及兴趣点。对这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和对象有感而发进而持久追踪或者借助他人的经验实施研究型教学,必然更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因此,发现和选择值得研究的问题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二、思考和挖掘课题的价值是实施研究的动因和内在需要
  一线教师面临教学负担重,课余时间宝贵以及课题研究所需的数据和资料需要得到有关方面支持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笔者所参与研究的这一课题,其研究过程及其成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1.有利于完善教师建构个人教育哲学的研究。思想决定行动,教育哲学是教师所应秉持的观念、态度与行为,对教学行为起着引导作用,教育哲学有助于明了教育价值和方向,生成和创造教育智慧。本课题有助于拉近教育哲学和一线教师的距离,引导教师从匠技型的“教书匠”成长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2.有利于丰富教与学的研究。教学实践是由教与学的两种活动构成的,从教师教学行为出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利用少教多学,把分离的“教”与“学”统一起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少、慢、差、费和单纯追求知识的问题。
  3.有利于完善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研究。在学术期刊网上,从2001年至2012年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的论文有836篇,通过文献研究,大部分文章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制约因素、改进策略的探讨不深入,缺乏实证研究去证实其提出改进策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研究少教多学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文章基本没有。本研究拟对此做些努力。
  4.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实践价值
  1.有利于突破课改发展的“高原现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推进,提供一个反思、优化的提升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摈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搭建良好的平台;如此,现阶段的课改也才能呈现出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
  2.有利于解决高中新课程实施中最突出的“课时紧张”问题。高中新课程改革多年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还是存在着“不放心”心态和“教太多,灌满堂”现象。在“少教多学”理念下,切实转变教与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3.有利于实施初中“小班化”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当前部分地区初中校出现“小班化”现象,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及个性,激发出求知欲,发展他们的能力与创造力。
  4.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先学后教”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改之路。通过前期大量的听课等调研活动,教师无效教学行为过多是一大痼疾,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推进,突破教学质量发展瓶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好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往往是教育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其研究能够对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以及科学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要么对教育科学的某些空白给予填补,要么对某些不正确的观点给予纠正,并对前人的研究给予完善,使前人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完整和与时俱进。
  三、做实和做细研究过程是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和关键
  课题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的现象,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要举全课题组之力制定详尽的方案。研究方案涉及的项目内容很多,重要的一项就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它可避免关键概念上的歧义,造成在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如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少教多学理念”、“教师教学行为”界定就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几经研读和比较分析的结果。
  课题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做题”,它是确保课题方案得以具体实施的保障。做题一般有如下流程: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按照以上的程序,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适合的策略,扎实、有步骤地去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同时,在具体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收集实验中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对比数据等,收集的内容要客观、详实。循着实、细的方式认真做题,整个研究过程必定“饱满、厚实”。
  在研究过程中会随时遇到许多问题,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记下来,形式不拘一格,或议论,或记叙,或抒情。这样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为后续的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课题研究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以《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为例,对物理这门学科在考试中如何审题,如何建立物理模型,使得物理微模型再现进行分析与例举,有助于通过审题分析,在大脑里形成一个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模型,构建出相应的物理模型,提取解决问题的物理微模型模板,找到相对所适用的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顺利地、准确地利用物理微模型的规律进行迁移应用,从而完成解题过程。  关键词:福建省理综质检;审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改变以描述性讲解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融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效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是教育人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基于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推进这一背景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科教学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
上期回顾:上一期介绍了褐壳蛋鸡所产鸡蛋的蛋壳中色素主要成分是原卟啉Ⅸ,但也存在微量的胆绿素及其锌螯合物,并介绍了计算蛋壳颜色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8-0048-04  2 褐色蛋壳和壳腺中的原卟啉Ⅸ  蛋壳横截面的显微镜检查表明,原卟啉沉积在蛋壳内晶体之间不同深度的层中(Tamura和Fujii,1967a)。Samiullah
摘 要:对福建省物理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教师的反思能力现状。搭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沉浸式培训结构框架,阐述培训要素及实施保障建议。在福建省高中物理教师培训中进行实例研究,得出此培训方式能提高参训老师的积极性,培养反思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例载体;沉浸式培训;专业成长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后很快影响了国内教育。学者们意识到反思对教
摘 要:本文对“做中学”理念进行了简单概述,以公开课“开花与结果”为例,阐述将“做中学”理念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旨在寻求更为切合初中生物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  关键词:做中学;生物教学;教学方法  “做中学”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过程,它的目的是主张儿童主动的创造性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师正确的引领下,学生能够积极自主
一、问题的由来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教学的显著特征。传统的旧课程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课程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更
摘 要: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发展性,需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与发展。手机传感器较传统仪器更高效且易得、能观测到一些传统仪器无法观测的物理现象。本文以“声”为例,介绍通过phyphox软件,实现课程与手机传感器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手机传感器在课前对新知识形成感性认知、在课堂自主设计并开展实验探究、在课后解决知识疑惑或开展创新实验提供简便易行的方法,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培养探究能力。  关键
摘 要:针对初中物理STEAM教学“6E”教学模式探索环节,提出知识整合取向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归纳一教学流程。介绍了该流程在初中物理“6E”教学模式中的实践。同时从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等角度介绍了教学感悟。  关键词:STEAM教学;“6E”教学模式;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KI)取向的教学模式在国外物理课堂方兴未艾。笔者尝试将这种观念引入初中物理STEAM教学“6E”模式中,结合本人实验教学的长项,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后,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创新式教学模式,具有各种优点,但一般的探究方式对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近几年,地理教师将思维导图引进地理探究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规划探究流程、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并不断引发教师自身对如何认识地理思维能力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进行思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探究教学;探究流程 ;知识体系;地理思维  地理新
摘 要:为了探明肌钙蛋白不同亚型在肌纤维增殖与类型转变上的作用和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TNNC1基因和TNNC2基因在25日龄、70日龄和150日龄三个生长阶段的大白猪和山西黑猪的背最长肌、腰肌和股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这两种基因在大白猪和山西黑猪的三种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极显著差异。TNNC1基因在大白猪的背最长肌和腰肌中的表达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