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统编本三上)教学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暴、凑、喵”等8个生字,读准重点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顺着故事情节猜想,学习根据题目、插图、故事内容、情节规律等线索进行预测的方法,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边阅读边预测,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探预测
  师:这节课我们来读故事。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猜想。(出示课文插图)先来认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生齐读课题)
  师: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生:老屋吃了长生药吧。
  生:应该是建房子的泥土很有黏性。
  师:你们的预测已经开始啦!有位同学和你们一样,读完题目之后也进行了预测,并且用批注的方式写在了课题旁边。(出示批注: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师:你们预测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大家的预测都是从题目开始的。(板书:题目)
  二、边读边猜,学习预测
  师:到底谁的预测更接近课文的真相呢?我们来看课文的开头部分。(指名读)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老屋啊?
  生:有点破烂的老屋。
  生:还是一座年纪很大很大的老屋,它都一百多岁了。
  师:它的年龄是你们的很多倍呢。你能读出它的年迈、破旧吗?
  (生读句子)
  师:真的是太老啦,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老屋的
  样子。
  (生读)
  师:这样一座很老很老的老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它要准备倒下了。(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
  师:这两个词比较容易读错,跟老师读,“到了”“倒下”。
  师:同学们注意这个词,(将词语“准备”变色)去掉这个词读读,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准备”说明老屋已经倒了,没去掉说明还没倒呢。
  师:就在老屋快要倒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谁来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暴风雨是什么样的?
  生:风很大,雨也很急。
  师:暴风雨要来了,无家可归的小猫请老屋帮忙,你们觉得老屋会答应小猫的请求吗?谁认为不会答应?说说原因。
  生:如果小猫进去的话,老屋可能会倒,可老屋不想小猫受伤害,所以我觉得它会拒绝小猫。
  师:老屋是在替小猫着想,这位同学依据上文老屋的实际情况做出了预测。(板书:上文)
  师:你们就是老屋,如果拒绝,你们会对小猫说
  什么?
  生:小猫,我年纪太大了,可能随时会倒下的,我不想伤害到你,所以我不能让你住在这里。
  师:认为老屋会答应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如果老屋不收留小猫,它就会被暴风雨伤害,它需要一个地方躲起来,所以我觉得老屋会答应小猫。
  师:小猫无处可去、无家可归,你是联系课文内容进行的预测。(板书:内容)课文内容也是预测的重要依据。
  生:我觉得小猫只要求住一个晚上,而且请求的语气很诚恳,打动了老屋。
  师:同学们联系文中小猫的话,结合课文内容,作为预测的依据。我们看看学习伙伴是怎么预测的。(出示批注: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
  生:图中的老屋真的很慈祥!这位同学是根据课文插图预测的。
  师:的确如此,文章的题目、插图、内容都是我们预测的重要依据。(板书:插图)
  师:到底有没有答应呢?咱们继续读课文。
  (生读第4~5自然段)
  师:和大多数同学预测的一样,慈祥的老屋答应了小猫的请求。
  三、理清思路,练习预测
  师:待小猫离开后,老屋又要倒下了,一起读第6自然段。
  师:你们觉得老屋倒下了吗?(生纷纷摇头)果然,又有事情发生了。
  (生读第7自然段)
  师:这次是母鸡来请老屋帮忙了,比较一下母鸡和小猫的请求,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小猫只住一个晚上,母鸡要住21天,更长了。
  生:小猫是自己来住,可是母鸡要孵小鸡。
  师:是啊,不仅时间长,还有点麻烦,你们猜猜,老屋会答应吗?
  生:我覺得会,如果老屋不收留母鸡,母鸡的蛋就会被吃掉了。
  生:不仅蛋会被吃掉,可能母鸡也自身难保,所以老屋会答应。
  师:你们从母鸡的角度出发做出了预测,这次我们学习小伙伴的预测和你们有些不同。(出示批注: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
  师:他为什么会这样预测呢?
  老师把他预测时思考的过程变成了表格,(出示课后第2题表格的第一行)读读表格里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列格子里是小伙伴读到的内容,第二列格子里填的是他想到的内容,第三列格子里是他的预测。
  师:真会思考。(出示)
  当我读到
其他文献
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称得上是阅读教学中的利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义、传递文本情感、学习语言形式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读统编本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朗读题目设置,我们就会发现,统编本教材较之其他版本的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既表明了朗读之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那么,如何切實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朗  读指导,实
千百年来,人世间有一种情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那便是师徒之情。师傅是个美丽的称呼,徒儿也是。师徒之间,有师傅的舐犊之情,也有徒弟的感恩之心。一旦师徒一场,一辈子的情谊都在这里绵延,于是,欢笑时就会想,师傅一定也会很高兴;不争气时就会想,我不能让师傅丢脸;懒惰时也会想,我要和师傅一样勤学……往事历历在目,倾听回声,灵魂深处,充满感激。回首追随师傅一路前行的日子,感到温暖而充满芳香。  一、师徒结缘,
2017年9月,全国小学开始统一使用统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最受大家热议的变化是“先识字,后学拼音”。打开教材,在开篇的《我上学了》之后,第一单元就是“识字”。单元共安排五课,所识字的内容分别为: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手、日、月、石、田、禾、虫、云、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下。之后的第二单元,开始学习汉语拼音。这一顺序的调整被广泛叫好。  深
路径梳理  基于《上海市中小學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在“课程实施”部分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加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或主题之间的整合,注意各章节或单元中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是分解、传递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一环,是统整单元内所有课时目标、各个教学环节的主要手段,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的抓手。  小学语文单元教
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其中,低年级要注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尝试运用简单的阅读方法;中年级着重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建构阅读策略,在读书过程中感悟体会;高年级引领学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学习阅读监控。统编本教材把提问策略单元放在四年级上册,并不代表提问策略的教学只能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进行。提问是学生很喜欢的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年段阅读能力目标,选择适合运用提问
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交流阅读收获,丰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多角度认知事物的能力。  2.品读书中描写离别场景的语言片段,体会字里行间的离别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体会小英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林海音“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导入:最近,我们一起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是作者林海音回顾自己的童年所写的,她曾这样说——
文本解读  1.教学内容分析  《大小多少》是统编本一上第五组识字单元的第二篇,是继生活识字、汉语拼音、读中识字之后的构形简单、重现率高的识字教学部分。课文选取了四幅对比明显的实物,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与小、多与少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呈现这四幅对比图,提示学生不同大小、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2.语言的构建与运用  本文的语言特色在于采用同结构反复的
走进一本书,是凑巧也是机缘;开启一段文字,是邂逅亦是缘起。启程,跋涉,远行,走许多“路”,见一些人,去感受去体会,在文字的旅途中缓缓思量,慢慢琢磨……  闯入:一次不期而遇的遇见  有时候,一些不期而遇的小小瞬间,会改变、点化并充盈着我们的灵魂……2018年,我第一次关注到“群文阅读”这个词。在工作室的跨校研讨中,一位教师以“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呈现了一堂不同于以往传统课堂的阅读课,他摒弃传统的单篇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多 少 黄 牛 只 猫 边 鸭  苹 果 杏 桃  要写的字:小 少 牛 果 鸟  教学设计  一、字理导入,析解课题  1.读词语,理解题意。先出示词语“大小”和“多少”,初步理解这是反义合成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大小多少”,初步理解题意。  2. 学习生字“小”“少”。先引出“大”的甲骨文图片“”,让学生想象古人以张腿伸臂的人形表示“大”,而后引出“小”的甲骨文字形“”,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与绘本阅读教学异曲同工:从根源来看,由语文教学中生长起来的绘本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载体与生动表现;从任务来看,两者都要担负起培养与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责;从方式来看,阅读教学里还有一个边缘领域——“读写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与绘本阅读教学经常涉足这个领域;从境界来看,借由绘本阅读彰显中国母语的品格和气度,是实现语文教学与绘本阅读教学和谐共融的境界。  当前,我国的绘本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