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疑似疫苗异常反应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348892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5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婴幼儿是否为疫苗异常反应导致。方法:选择本社区2008年1月-2011年12月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婴幼儿5例,收集其临床治疗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结果:第1例死亡婴儿,女,出生年月为2010年11月20日,为第2次接种乙肝疫苗;第2例男,出生年月为2003年7月15日,为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第3例男,2011年12月5日出生,第2次接种;第4例女,2010年2月5日出生,为第2次接种,同时接种卡介苗(BCG);第5例女,2009年11月20日出生,为首次接种。所有疫苗均未出现问题。死亡原因均与疫苗无直接关系。结论:5例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与疫苗及接种等无关,均为婴幼儿意外导致,同时说明本疫苗安全性高,无需担心,可以放心接种,预防乙肝,降低乙肝发生率。
  【关键词】 婴幼儿; 疫苗接种; 乙肝疫苗; 死亡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是基因工程制备。我国基因工程自行制备乙肝疫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证实。随着乙肝疫苗接种列入我国新生儿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已达到90%以上[1],随之而来的是各地对乙型肝炎疫苗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道,本社区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有5例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为更好证实是否疫苗异常反应,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2008年1月-2011年12月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婴幼儿5例,收集其临床治疗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
  1.2 方法 将收集到的5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婴幼儿临床资料,进行统一整理,详细记录婴幼儿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时间;疫苗情况,包括所接种乙肝疫苗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剂量;接种情况,包括患儿接种时间、接种后出现异常症状时间、异常症状具体表现、抢救及治疗过程、抢救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情况及接种后详细死亡时间。同时对相关部门对婴幼儿死亡事件原因诊断、判断方法、判定结果等进行记录。
  2 结果
  2.1 死亡婴幼儿及疫苗资料 第1例死亡婴儿,女,出生年月为2010年11月20日,为第2次接种乙肝疫苗;第2例男,出生年月为2003年7月15日,为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第3例男,2011年12月5日出生,第2次接种;第4例女,2010年2月5日出生,为第2次接种,同时接种卡介苗(BCG);第5例女,2009年11月20日出生,为首次接种。所有疫苗均未出现问题,详见表1。
  2.2 死亡婴儿接种后情况
  2.2.1 第1例 于接种后7 h出现面色稍苍白,精神差,右侧鼻唇沟变浅,哭时口角向左歪斜,颈抵抗,四肢肌张力高。经实验室检查,头脑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并梗阻性脑积水。诊断为晚发性维生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其引发原因主要为维生素K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引发,导致促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出血导致死亡。本例患者由于接种乙肝疫苗前,未知有维生素K缺乏症,接种疫苗后7 h引发症状,而家长重视不足,未及时转诊治疗,于发病后18 h患儿出现昏迷后急诊入院,急诊抢救1 h后无效偶和性死亡。
  2.2.2 第2例 于接种后56 h出现右侧肢体瘫痪,不能行走,烦躁、哭闹,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症状。紧急入院经临床检查发现右侧肢体肌力Ⅱ级,膝反射亢进,右侧肢体感觉障碍。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结果为外观无色、透明,氯离子110.6 mmol/L、白细胞2.8×109/L、结核杆菌阴性,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枕叶区大片状低密度影,中线偏右移,确诊为病毒性脑炎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积极纠正电解质、吸氧、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用药治疗9 h无效死亡。
  2.2.3 第3例 于接种次日清晨7点发现患儿表情自然,口腔、鼻腔无异常分泌物,耳朵及耳后有片状暗紫色斑,不高于皮面,积极转诊入院。入院已死亡,经院方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缺氧窒息死亡。死亡时间为清晨,经进一步询问父母,小儿睡于两人中间,未出现异常反应,次日清晨发现呼叫无应答后急诊入院,考虑为蒙被综合征导致。
  2.2.4 第4例 于接种后26 h死亡,期间未出现不适症状。患儿于接种疫苗次日中午睡眠后发生,12点家长发现小儿异常昏迷,随即送往医院,经检查确定死亡。进一步检查全身皮肤完好,无发绀,无皮下出血点,接种部位无肿块和淤血斑。进一步检查发现口腔内有食物残留。进一步询问家长,小儿于进食过程中进入睡眠状态,睡姿为仰卧。故考虑为仰卧睡眠,胃内食物反流进入气管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2.2.5 第5例 于接种后无异常反应,次日傍晚6点哺乳后仰卧睡眠,家长收拾其他房间,25 min后发现小儿唇上及枕头上有乳块,小儿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嘴角有乳汁残留。立即急诊入院确诊死亡。经医生询问发病情况等,确诊为在吃奶后仰卧吐,造成奶汁反流进入气管,致窒息死。
  3 讨论
  乙肝疫苗属二类疫苗,为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接种后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乙肝抗体,从而起到预防乙肝作用[2]。运输以全程冷链运输,接种应严格无菌操作,有禁忌证患儿慎用或禁用。运输及接种程序应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免疫苗出现失效或变异。本组接种人群全部疫苗均符合标准。其次部分人群接种后并不产生抗体。如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未产生抗体人群,应予以加强注射[3],本组第2例死亡儿为未产生抗体加强注射。还有部分儿童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接种后可发生不良反应,如过敏、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等,还有部分患者可发生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呕吐、恶心等。其发生几率仅为1/10万,而乙肝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这个标准,为所有疫苗中发生率最低疫苗[4-5]。对于过敏患儿,积极抗组胺治疗,对于其他不良反应,只要积极对症治疗,无需特殊处理。
  广西河池市人口4 043 474人,每年婴幼儿接种率高达96%以上,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全市共使用HepB 1 308 319剂次,其中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例婴幼儿出现死亡,疑似为疫苗异常反应引发。每个死亡病例发生后均随即报告相关部门,并由当地卫生部门、公安局等组成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由于各死亡婴幼儿家长未同意尸检,故所有患儿均未进行尸检。经调查小组对现场调查结果、临床检查分析、市或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结果,进行小组内会诊会议进行综合分析,对意见不统一或有疑问患儿,进行再次检查辨别,最终确定婴幼儿死亡原因分别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病毒性脑炎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蒙被综合征、胃内食物反流进入气管致机械性窒息死亡、在吃奶后仰卧吐造成奶汁反流进入气管致窒息死。均与乙肝疫苗接种无直接关系,均为婴幼儿意外发生、安全意识不强导致。调查小组及市或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提示指导意见,应加大宣传,让更多人群了解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且要加强对婴幼儿意外认识,提出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5例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与疫苗及接种等无关,均为婴幼儿意外导致,同时说明本疫苗安全性高,无需担心,可以放心接种,预防乙肝,降低乙肝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Gaston D, Bernard D, Nicole B, et al.Importance of Attributable Risk in Monitoring Adverse Events After Immunization: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 Children[J].American J 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1,91(2):313-315.
  [2] 许涤沙,刘大卫,李克莉,等.全国2005-2009年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2):86-88.
  [3] 杨超美,方刚,刘青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过敏死亡1列[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5):640.
  [4] 刘淑贞,张慧玲,周缨.肌内注射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致死1 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2):1233.
  [5] 黄福成,王志军,董天梅.关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引起意外死亡1例的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5):294.
  (收稿日期:2012-08-20)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的课程标准对于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时代催生了智慧教室的发展,在智慧教室中将 336 教学模式应用在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细胞遗传学组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于7月10日—16日在湖南大庸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43名代表出席了大会,这次大会共收到论文220篇(已编成册),报告
近年来,由于妇幼保健事业,围产期医学不断进展以及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控制,使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从而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就有了相应增加。如何提
泥巴,是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既孕育了人类的劳作,又孕育了人类的游戏和艺术,陶艺,是根据泥的可塑性,经过“成型”“上釉”“烧制”几道工序,将柔软的泥土制成赋予生命和思想
初中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本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出现,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得到重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文章试从如何让
多元化课堂评价在当今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合理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在课堂中,及时捕捉学生的闪
作者单位:838100 新疆托克逊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刘忠  【摘要】 基于当前医患关系以及目前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探讨了临床实习中加强医患沟通的目的、意义及沟通技能培养的方法,为开展医学生实践教育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为实现有效的医患交流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医学生; 沟通能力;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是以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7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采取正确体位及功能练习.结果 75例患者中有64
脆性X综合征是一种引起智力低下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发病率大约为0.73~0.92%,在智力低下病因中仅次于先天愚型,因此,对本病临床诊断、产前诊断和治疗,在优生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