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1项羽一生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2历史上人们对项羽的认识
二、导语
《史记》的恢宏让我们了解了几段历史,司马迁的睿智让我们看清了几段历史。在《史记》中我们咸受着历史之奥妙,也品味了语言之精微。《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今天,我们重点品其言,通其意,通过语言去聆听英雄最后的悲歌。
三、介绍相关常识
1介绍作者——司马迁
2介绍《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JP〗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3.背景资料(《鸿门宴》之后到《项羽之死》之前这一段)
项羽西入咸阳杀子婴烧宫室,掠夺财宝、美女东归。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迁义帝到长沙郴县,击杀义帝于江中。有的诸侯认为封的不公平,开始反叛。沛公平定三秦,东进伐楚,离间君臣关系,项羽渐渐处于劣势。后刘邦和项羽讲和,划鸿沟为界。但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继续攻打项羽,一直追到阳夏以南,会和韩信、彭越,大败项羽。
四、研习课文词字
(一)讨论下列问题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二)总结下列重点
1读准下列字音
垓下刈旗披靡瞋目辟易
被十余创bèichuāng
2重点实词
歌数阕:遍
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驰走:逃跑
地方知里:方圆
美人和之:应和
田父绐曰:骗
项王乃上马骑:jì
壮士骑从者:qí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jì
骑能属者:jì
乃有二十八骑jì
汉骑追者:jì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jì
3重点虚词
项王乃大惊:于是,就
是何楚人之多:这么
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今日,固决死:本来
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只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
4词的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设营筑守
项王则夜起:名词作状语
左,乃陷大泽中: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引兵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冲杀
此天之亡我:使动用法,使——灭亡
乃欲东渡乌江:名词作状语,向东
马童面之:名词作动词,面对
5通假字
而今卒困于此:通“猝”
骑皆伏:通“服”
6特殊句式
饮帐中:省略句,省“于”
此项王也:判断句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
所当者破: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
五、诵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情味,注意人物身份与人物处境。
2读项羽的语言,以独白的方式朗读,品味项羽的心境。
3把以项羽以中心的事件用蒙太奇的方法分场次列出
垓下之别渔父之虞东城之战乌江自刎
六、小结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一部偉大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其语言的典范性,使这部伟大的著作至今不衰,我们要一定敬畏这一文化遗产。
一、 检查预习1项羽一生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2历史上人们对项羽的认识
二、导语
《史记》的恢宏让我们了解了几段历史,司马迁的睿智让我们看清了几段历史。在《史记》中我们咸受着历史之奥妙,也品味了语言之精微。《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今天,我们重点品其言,通其意,通过语言去聆听英雄最后的悲歌。
三、介绍相关常识
1介绍作者——司马迁
2介绍《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JP〗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3.背景资料(《鸿门宴》之后到《项羽之死》之前这一段)
项羽西入咸阳杀子婴烧宫室,掠夺财宝、美女东归。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迁义帝到长沙郴县,击杀义帝于江中。有的诸侯认为封的不公平,开始反叛。沛公平定三秦,东进伐楚,离间君臣关系,项羽渐渐处于劣势。后刘邦和项羽讲和,划鸿沟为界。但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继续攻打项羽,一直追到阳夏以南,会和韩信、彭越,大败项羽。
四、研习课文词字
(一)讨论下列问题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提交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二)总结下列重点
1读准下列字音
垓下刈旗披靡瞋目辟易
被十余创bèichuāng
2重点实词
歌数阕:遍
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驰走:逃跑
地方知里:方圆
美人和之:应和
田父绐曰:骗
项王乃上马骑:jì
壮士骑从者:qí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jì
骑能属者:jì
乃有二十八骑jì
汉骑追者:jì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jì
3重点虚词
项王乃大惊:于是,就
是何楚人之多:这么
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今日,固决死:本来
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只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
4词的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设营筑守
项王则夜起:名词作状语
左,乃陷大泽中: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引兵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冲杀
此天之亡我:使动用法,使——灭亡
乃欲东渡乌江:名词作状语,向东
马童面之:名词作动词,面对
5通假字
而今卒困于此:通“猝”
骑皆伏:通“服”
6特殊句式
饮帐中:省略句,省“于”
此项王也:判断句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
所当者破: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
五、诵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情味,注意人物身份与人物处境。
2读项羽的语言,以独白的方式朗读,品味项羽的心境。
3把以项羽以中心的事件用蒙太奇的方法分场次列出
垓下之别渔父之虞东城之战乌江自刎
六、小结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一部偉大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其语言的典范性,使这部伟大的著作至今不衰,我们要一定敬畏这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