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的作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是提倡全面发展儿童的德智体美方面,它是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一种途径。亲近自然教育具有直观的特点,可以将德智体美简单地综合在一起对幼儿进行各个方面的引导和指导,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提出的原因
  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是根据对儿童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要求,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处于稳定发展的趋势,而且实现从城市走向农村的一种新形势,在我国的各个农村地区,大多数人已经基本实现了温饱,农村的经济也逐渐地发展起来,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渐渐得到提高,实现全民奔向小康的目标即将完成。正因为当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所以现代人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当今的大多数家长都有相同的意识:从小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幼儿从小通过自然教育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陶冶幼儿的情操。
  二、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的作用
  1.對幼儿修身养性、提升心理素质
  亲近自然是一种直接的教育形式,它能直接对幼儿的身心起直接作用。通过亲近自然的教育,除了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德和陶冶幼儿的情操之外,还能从小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亲近自然教育可以让幼儿不仅学习知识,还可以让幼儿从小追求精神上的高品质生活,这种教育也属于一种让幼儿可以修身养性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的显示,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的教育比那些只接受普通教育的幼儿更具有气质。还有幼儿接受亲近自然教育,他们具有普通幼儿所没有的勇气,他们更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具有一般幼儿没有的自信心,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完美地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所以亲近自然教育可以让幼儿修身养性和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2.对幼儿身体发育和其他方面的作用
  亲近自然教育能够对幼儿的身体产生相应的影响,幼儿在接触自然的时候会十分激动,他们会动用全身的运动细胞在自然界中玩耍,这有利于幼儿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在现实的生活中,有许多例子证明了亲近自然教育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由于亲近自然时,幼儿可以和猴子玩耍,亲密地接触它们,喂它们吃东西,跟随猴子们奔跑,所以幼儿的运动量增加,幼儿的食量增加,幼儿的睡眠也比之前好,所以幼儿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身高也长得快。亲近自然的方式有许多种,每一种方式都能提升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例如,让幼儿进入一个安全的自然环境,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学习到自然的许多事物,也有利于训练幼儿在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解决突发情况的协调和判断能力。所以通过亲近自然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还能提高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
  3.对幼儿心智的启迪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亲近自然教学的教育过程中,要求老师时时注意激发幼儿的注意力和指导幼儿的注意方向,以此提高幼儿对事物的注意水平。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升幼儿的注意力水平。教师可以以使用前稍稍倾斜、较低位置和用柔和的姿势和幼儿接触;用亲切、温和的目光凝视幼儿;用缓慢和温柔的语言和幼儿交流。只有教师以这样的状态对待幼儿,幼儿的内心才不会感到紧张。其次,老师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根据幼儿所具备的注意力的特性,在实施接近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制定出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造能力,达到对幼儿教育的最好效果。在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接触自然界的许多新奇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充满着好奇,于是他们会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模仿,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许多知识,观察模仿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幼儿在娱乐中学习知识,而且幼儿所学到的知识都是让他们记忆深刻。记忆是一种人脑的一系列反应,是幼儿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通过让幼儿与自然接触后,可以把幼儿的表现欲更进一步提升,这是幼儿心智延伸的具体表现,幼儿可以逐渐理解与自然界接触的乐趣,使得幼儿的心智得以启迪。幼儿就其本身而言就是非常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为老师和家长,不应该扼杀幼儿的这种天性,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幼儿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在自然教育中,让幼儿尽情展现他们的天性,同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乐趣和启迪他们的心智。
  3.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对幼儿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也从各个方面提高幼儿的素质,这不仅对幼儿本身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幼儿以后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发展问题。所以幼儿身心发展中亲近自然教育是幼儿从小培养素质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
  [作者单位:常州钟楼区新闸街道中心幼儿园江苏]
其他文献
一、趣味教学,学以致用  用多种方式,调动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童谣、表演、歌曲、戏剧、原创作、小报制作、朗诵赛、故事演讲……、让孩子参与进来,让每个孩子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让英语有“用武之地”。  如:一年级学完字母后,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创编诗歌,帮助一年级小学生提高英语的记忆效果:  26个字母汇合成一首歌:  小小房间三层楼,字母站在第二楼,  大写字母没有头,上身长在第三楼,  b, d,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独立吸收知识,今后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自学能力就小学的阅读教学来说,主要是指独立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培养起来,是各年段的共同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独立思考能力训练放在重要地位,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读书方法,学会读书。
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作业。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也是教师、学生家长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依据。  一、作业有利于课堂巩固,激发思维碰撞  《螳螂捕蝉》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部分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對语文不感兴趣,也不喜欢阅读,语文成绩不理想。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提高乡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语文是学生各科学习的最基础学科,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然而,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部分语文
长江小学始建于1947年,有近七十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濒临长江边,天然地拥有了大江的基因,拥有了大江的情怀。我们在“大江文化”的滋养下,秉持“大气做人,大志立行”的“大气教育”理念,培育大德、大智、大美、大行的学生群体,塑造正气、和气、底气、稚气的教师队伍,建设大雅、大美、大爱、大气的园林式校园,努力实现“环境优美、管理优质、队伍优秀、质量优良”的办学目标。我们以“大江情韵”市级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
陶行知教学生学做真人,要求教师时时处处教真,做现代教育的“传真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基础入手,以学生的作业本开启育人之本,整洁页面,规范写字,教育学生在作业本中体现做人的“真善美”!  中国人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先做人,后做事。”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有好的品行,事才能做得正确。处在启蒙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品德
手工制作课在小学美术课中占着重要的比例,它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课程。DIY手工课以其直观、形象、灵活的特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开展DIY手工制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自制教具,主动参与  鲜活生动的手工作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DIY手工课上,教师通过自制的手工教具打动着学生,让学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