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景区实质上是为旅游者提供体验舞台、体验道具,从而为其提供不同的体验效果的地理空间。我国相关学者在对景区空间进行研究时,大多从景观空间格局、空间要素等方面分析,对景区引导空间设计的分析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基于体验旅游对景区廊道空间设计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景区设计。
关键词:体验旅游;景区廊道;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2
0 引言
旅游的本质上就是追求心理上的愉悦体验,从某些方面来看,旅游景区本就是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体验舞台、体验道具,从而起到良好体验效果的地理空间。不同的人在旅游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而景区廊道在整个景区旅游空间设计中主要起着引导体验的作用。廊道空间体验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推进型与对比型,需要设计人员借助旅游体验场理论以及相应的形式美学理论展开合理的设计,最好是能够从旅游者审美主体出发进行合理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景区廊道空间的设计效果,从而有效增强旅游者的体验感。
1 景区空间结构与景区廊道空间及其功能
1.1 景區空间结构与景区廊道空间
在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景区资源以及旅游者的实际诉求对整个景区空间以及游览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而要想有效了解景区廊道空间,就要先对整个景区空间结构有所了解。物理空间结构与体验空间结构是景区空间结构的两种主要类型,其中,物理空间结构通常指的是景区各个要素在整个景区地域上的空间投射格局,其主要构成部分一般包含娱乐区、观光区、行政管理区、住宿接待区以及连接这些区域的交通线路空间等。而景区廊道空间就好比是整个景区内的旅游线路,其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分散的景区要素有效衔接在一起,这有助于为旅游者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交通上的畅通及便利,所以在对其进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出得来”与“散得开”。此外,体验空间结构主要强调的则是基于游客体验效用的景区空间合理划分,一般有两种划分标准。第一种是按照体验效用的逻辑演进过程对整个水平动态体验空间进行合理划分,构成部分通常包含体验兴奋点空间、体验序曲空间、体验高潮点空间、体验引导空间等,这时景区廊道空间就可以连接体验序曲与兴奋点。而第二种是基于体验效果静态呈现的一种立体空间,构成部分包含体验功能空间、体验背景空间、核心体验空间以及连通空间,而景区廊道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就是指维系这些的连通空间,主要作用是有效实现背景及功能空间向核心体验空间的有效转化[1]。
1.2 景区廊道空间功能
了解景区廊道空间功能对于合理的空间设计同样十分重要,而其主要功能则有以下三点。一是交通功能。景区廊道空间在整个景区空间中属于重要的规划要素,其首要功能就是促进旅游者在景区内外实现有效空间移动,从而保障旅游实效。二是审美功能。在设计旅游廊道空间时,通常需要对景观资源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比如对廊道的长短、宽度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从而在视觉审美感官上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三是生理及心理上的调节功能。要想有效发挥廊道空间的审美功能,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就要关注人们在廊道运动中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在设计时关注总体体验过程,分阶段合理布置廊道内不同类型的调节道具。四是景观功能。廊道本就是景区的重要构成部分,自然也具有景观功能,廊道两侧景观、廊道的曲折度以及铺地变化均属于较为独特的景观[2]。
2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理论
2.1 旅游体验场理论
旅游体验场理论通常是指旅游场论以及体验旅游理论的有效结合,其中前者主要指的是相互作用的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在动量、能量以及质量上产生的一种辐射以及扩散而形成的关系。旅游场本身就具有场位势、场强、场等级结构、场核、地域结构等特征,我们将其规划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供给场、需求场、供需场。旅游场理论通常借助物理场理论对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从空间上对场内各个要素关系及状态进行探讨,即要从体验旅游者的心理角度对整个旅游经营供给行为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此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毕竟体验场主体就是旅游者。因此,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必须积极探索旅游者在景区空间内的体验差异,然后基于此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会对体验场效果产生良好的影响。
2.2 形式美学理论
在推进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工作的时候,形式美学理论也是设计人员需要准确把握的一项理论。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将审美层次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最低层次的审美是悦耳悦目,具体而言就是由欣赏对象的形式特征给人带来一种初级感官享受;第二、第三层次的审美体验则是基于最低层次而展开的。因此,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设计人员一定要确保其满足形式美学原理,即要契合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审美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旅游者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有效优化整个景区廊道空间设计[3]。
3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
3.1 把握好景区廊道空间体验设计要素
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通常会涉及物理功能要素以及体验性要素,设计人员需要把握好所有要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3.1.1 物理功能要素设计
物理功能要素通常指的是景区旅游交通线路设计,通常需要按照“进得来,出得去”这一原则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一是环线闭合。在设计过程中,要借助四通八达的环形线路将整个景区内部所有的景观点有效串联在一起,这样才能让游客在短时间内观赏较多的景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光游客的实际诉求。二是便捷。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下,旅游活动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观光游客在通过廊道空间的时候更加追求便捷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索道、旅游巴士等便捷性的交通工具也成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三是设施完备。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还需要保证设施的完备性,即要在交通沿线配置相应的观景基础设施,如垃圾桶、休息亭、路标指引牌等,而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旅游者获得审美体验提供基础道具。 3.1.2 体验性要素设计
上文提到的功能性要素设计是要在设计过程中为游客体验创造出良好的物质基础,而要想取得良好的体验效果,还需要基于体验性要素实现,具体涉及以下五点。
第一,廊道视觉设计。在对景区廊道进行视觉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游客体验心理变化规律,其设计核心还是在于为游客兴奋点及高潮点空间提供一个渐进式的体验场景。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廊道视觉空间高度、宽度、色彩、视觉形状等变化进行合理的设计及规划,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设计效果。
第二,廊道听觉设计。听觉和视觉同样是体验旅游的审美关键,游客通常是借助听觉感知一定空间的声音变化的,同时利用知觉的有效联动作用对整个景区形成综合性的体验与感知。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突出廊道听觉的悦耳感以及多样性。
第三,廊道嗅觉设计。在大多数自然旅游景区设计过程中,物种多样性能够改善整个旅游体验的嗅觉设计,是进一步增强游客体验的重要措施[4]。
第四,廊道味觉设计。味觉设计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刺激游客的食欲,进一步强化游客体验印象。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味觉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一些餐饮特色,抑或借助一些植物区域、水体区域实现良好的味觉体验效果。
第五,廊道触觉设计。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触觉大多通过对象的温度以及质感刺激人的感官,从而有效产生肢体上的行为动作,如刻、摸等。从传统旅游角度分析,这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从游客的角度分析,这是其本能行为,是强化其体验印象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还可以寻找一些能够刺激游客触觉体验的载体并优化设计,进而有效提升体验效果。
3.2 把握好景区廊道空间体验设计类型
虽然旅游景区内部景区廊道空间的存在目的是对景区兴奋点、高潮点空间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但考虑到不同景区体验类型差异以及廊道周边环境要素差异,廊道空间类型自然也会存在差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基于具体类型进行合理设计。
3.2.1 对比类型廊道空间设计
对比类型景区廊道空间通常指的是廊道景观体验效果与景区兴奋点、高潮点空间体验效果具有较大的反差,这很有可能促使游客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景观空间有较为强烈的体验及感知,从而让整个景区体验过程更加深刻。例如,在荒漠景观中,长时间平视黄沙、平坝地会使游客产生空旷、恐惧、寂静的感觉,这个时候若能在兴奋点空间设计一汪清泉,自然会让游客产生激动及慰藉的体验。
3.2.2 廊道空间设计
推进型景区廊道空间景观体验能够对兴奋点、高潮点体验空间体现效果起到一定的渐进式铺垫作用,能够让游客在层层推进中产生高潮起伏的体验。例如,峨眉山景区传统的登山体验廊道空间就涉及三个兴奋点空间以及一个高潮点空间,而其他的都是推进型的廊道体验空间。
3.3 把握好景区廊道空间体验设计影响因素
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不能完全基于景区旅游交通线路展开设计,关键还是在于基于游客体验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而把握好景区廊道空间体验设计影响因素,则能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
3.3.1 景区体验主题
主题本就是景区传递给游客的不同体验效果,是景区自身资源条件、游客体验经验以及竞争对手条件共同作用形成的。通常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抑或人文景观区的主题较为稳定,因为这些景区的景观资源是长时间稳定形成的,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变化。例如,桂林的山水给人的体验就是秀、奇、旷、寂,这一体验已经延续了将近千年;而西湖的浪漫、文化积淀深厚等体验也已经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游客心理诉求也会出现变化,但这些传统景区本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在体验上自然偏差也不会太大。除了这一类型的景区廊道空间之外,在设计现代旅游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一定要基于景区体验主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3.3.2 游客体验经验及先天体验感官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对游客体验经验的分析。通常情况下,经验较为丰富的游客在体验感知、体验技巧上本就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可以借助对比体验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就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较为深刻的体验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游客的先天性体验感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体验效果,如先天失明的游客在视觉感知上缺失,他们会借助其他审美感官弥补这一缺失,设计人员可以从触觉、味觉及嗅觉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3.3.3 景区的景观资源条件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还包含景区景观资源条件。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基于整个景观实际情况、资源要素以及景区景观资源丰富程度、类型多样化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强化游客的体验印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整个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4 结语
景区体验空间设计本就是一项十分系统且复杂的工程,而廊道空间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整个景区体验空间设计的连接点与兴奋点,在整个体验旅游中的作用较为显著。因此,设计人员在設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廊道空间设计在整个景区体验中的作用,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整个景区体验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晓云.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2):17-19.
[2] 李晓琴.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项目设计与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07(3):69-72.
[3] 朱永年,汪明林.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景观格局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5):48-51.
[4] 宋咏梅,孙根年.论体验旅游的理论架构与塑造原则[J].社会科学家,2006(6):115-119.
作者简介:黄缨(1968—),女,陕西西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建筑装饰理论。
何雪(1996—),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关键词:体验旅游;景区廊道;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2
0 引言
旅游的本质上就是追求心理上的愉悦体验,从某些方面来看,旅游景区本就是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体验舞台、体验道具,从而起到良好体验效果的地理空间。不同的人在旅游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而景区廊道在整个景区旅游空间设计中主要起着引导体验的作用。廊道空间体验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推进型与对比型,需要设计人员借助旅游体验场理论以及相应的形式美学理论展开合理的设计,最好是能够从旅游者审美主体出发进行合理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景区廊道空间的设计效果,从而有效增强旅游者的体验感。
1 景区空间结构与景区廊道空间及其功能
1.1 景區空间结构与景区廊道空间
在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景区资源以及旅游者的实际诉求对整个景区空间以及游览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而要想有效了解景区廊道空间,就要先对整个景区空间结构有所了解。物理空间结构与体验空间结构是景区空间结构的两种主要类型,其中,物理空间结构通常指的是景区各个要素在整个景区地域上的空间投射格局,其主要构成部分一般包含娱乐区、观光区、行政管理区、住宿接待区以及连接这些区域的交通线路空间等。而景区廊道空间就好比是整个景区内的旅游线路,其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分散的景区要素有效衔接在一起,这有助于为旅游者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交通上的畅通及便利,所以在对其进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出得来”与“散得开”。此外,体验空间结构主要强调的则是基于游客体验效用的景区空间合理划分,一般有两种划分标准。第一种是按照体验效用的逻辑演进过程对整个水平动态体验空间进行合理划分,构成部分通常包含体验兴奋点空间、体验序曲空间、体验高潮点空间、体验引导空间等,这时景区廊道空间就可以连接体验序曲与兴奋点。而第二种是基于体验效果静态呈现的一种立体空间,构成部分包含体验功能空间、体验背景空间、核心体验空间以及连通空间,而景区廊道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就是指维系这些的连通空间,主要作用是有效实现背景及功能空间向核心体验空间的有效转化[1]。
1.2 景区廊道空间功能
了解景区廊道空间功能对于合理的空间设计同样十分重要,而其主要功能则有以下三点。一是交通功能。景区廊道空间在整个景区空间中属于重要的规划要素,其首要功能就是促进旅游者在景区内外实现有效空间移动,从而保障旅游实效。二是审美功能。在设计旅游廊道空间时,通常需要对景观资源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比如对廊道的长短、宽度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从而在视觉审美感官上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三是生理及心理上的调节功能。要想有效发挥廊道空间的审美功能,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就要关注人们在廊道运动中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在设计时关注总体体验过程,分阶段合理布置廊道内不同类型的调节道具。四是景观功能。廊道本就是景区的重要构成部分,自然也具有景观功能,廊道两侧景观、廊道的曲折度以及铺地变化均属于较为独特的景观[2]。
2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理论
2.1 旅游体验场理论
旅游体验场理论通常是指旅游场论以及体验旅游理论的有效结合,其中前者主要指的是相互作用的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在动量、能量以及质量上产生的一种辐射以及扩散而形成的关系。旅游场本身就具有场位势、场强、场等级结构、场核、地域结构等特征,我们将其规划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供给场、需求场、供需场。旅游场理论通常借助物理场理论对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从空间上对场内各个要素关系及状态进行探讨,即要从体验旅游者的心理角度对整个旅游经营供给行为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此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毕竟体验场主体就是旅游者。因此,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必须积极探索旅游者在景区空间内的体验差异,然后基于此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会对体验场效果产生良好的影响。
2.2 形式美学理论
在推进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工作的时候,形式美学理论也是设计人员需要准确把握的一项理论。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将审美层次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最低层次的审美是悦耳悦目,具体而言就是由欣赏对象的形式特征给人带来一种初级感官享受;第二、第三层次的审美体验则是基于最低层次而展开的。因此,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设计人员一定要确保其满足形式美学原理,即要契合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审美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旅游者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有效优化整个景区廊道空间设计[3]。
3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
3.1 把握好景区廊道空间体验设计要素
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通常会涉及物理功能要素以及体验性要素,设计人员需要把握好所有要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3.1.1 物理功能要素设计
物理功能要素通常指的是景区旅游交通线路设计,通常需要按照“进得来,出得去”这一原则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一是环线闭合。在设计过程中,要借助四通八达的环形线路将整个景区内部所有的景观点有效串联在一起,这样才能让游客在短时间内观赏较多的景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光游客的实际诉求。二是便捷。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下,旅游活动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观光游客在通过廊道空间的时候更加追求便捷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索道、旅游巴士等便捷性的交通工具也成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三是设施完备。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还需要保证设施的完备性,即要在交通沿线配置相应的观景基础设施,如垃圾桶、休息亭、路标指引牌等,而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旅游者获得审美体验提供基础道具。 3.1.2 体验性要素设计
上文提到的功能性要素设计是要在设计过程中为游客体验创造出良好的物质基础,而要想取得良好的体验效果,还需要基于体验性要素实现,具体涉及以下五点。
第一,廊道视觉设计。在对景区廊道进行视觉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游客体验心理变化规律,其设计核心还是在于为游客兴奋点及高潮点空间提供一个渐进式的体验场景。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廊道视觉空间高度、宽度、色彩、视觉形状等变化进行合理的设计及规划,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设计效果。
第二,廊道听觉设计。听觉和视觉同样是体验旅游的审美关键,游客通常是借助听觉感知一定空间的声音变化的,同时利用知觉的有效联动作用对整个景区形成综合性的体验与感知。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突出廊道听觉的悦耳感以及多样性。
第三,廊道嗅觉设计。在大多数自然旅游景区设计过程中,物种多样性能够改善整个旅游体验的嗅觉设计,是进一步增强游客体验的重要措施[4]。
第四,廊道味觉设计。味觉设计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刺激游客的食欲,进一步强化游客体验印象。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味觉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一些餐饮特色,抑或借助一些植物区域、水体区域实现良好的味觉体验效果。
第五,廊道触觉设计。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触觉大多通过对象的温度以及质感刺激人的感官,从而有效产生肢体上的行为动作,如刻、摸等。从传统旅游角度分析,这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从游客的角度分析,这是其本能行为,是强化其体验印象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还可以寻找一些能够刺激游客触觉体验的载体并优化设计,进而有效提升体验效果。
3.2 把握好景区廊道空间体验设计类型
虽然旅游景区内部景区廊道空间的存在目的是对景区兴奋点、高潮点空间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但考虑到不同景区体验类型差异以及廊道周边环境要素差异,廊道空间类型自然也会存在差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基于具体类型进行合理设计。
3.2.1 对比类型廊道空间设计
对比类型景区廊道空间通常指的是廊道景观体验效果与景区兴奋点、高潮点空间体验效果具有较大的反差,这很有可能促使游客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景观空间有较为强烈的体验及感知,从而让整个景区体验过程更加深刻。例如,在荒漠景观中,长时间平视黄沙、平坝地会使游客产生空旷、恐惧、寂静的感觉,这个时候若能在兴奋点空间设计一汪清泉,自然会让游客产生激动及慰藉的体验。
3.2.2 廊道空间设计
推进型景区廊道空间景观体验能够对兴奋点、高潮点体验空间体现效果起到一定的渐进式铺垫作用,能够让游客在层层推进中产生高潮起伏的体验。例如,峨眉山景区传统的登山体验廊道空间就涉及三个兴奋点空间以及一个高潮点空间,而其他的都是推进型的廊道体验空间。
3.3 把握好景区廊道空间体验设计影响因素
在设计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不能完全基于景区旅游交通线路展开设计,关键还是在于基于游客体验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而把握好景区廊道空间体验设计影响因素,则能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
3.3.1 景区体验主题
主题本就是景区传递给游客的不同体验效果,是景区自身资源条件、游客体验经验以及竞争对手条件共同作用形成的。通常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抑或人文景观区的主题较为稳定,因为这些景区的景观资源是长时间稳定形成的,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变化。例如,桂林的山水给人的体验就是秀、奇、旷、寂,这一体验已经延续了将近千年;而西湖的浪漫、文化积淀深厚等体验也已经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游客心理诉求也会出现变化,但这些传统景区本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在体验上自然偏差也不会太大。除了这一类型的景区廊道空间之外,在设计现代旅游景区廊道空间的时候,一定要基于景区体验主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3.3.2 游客体验经验及先天体验感官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对游客体验经验的分析。通常情况下,经验较为丰富的游客在体验感知、体验技巧上本就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可以借助对比体验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就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较为深刻的体验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游客的先天性体验感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体验效果,如先天失明的游客在视觉感知上缺失,他们会借助其他审美感官弥补这一缺失,设计人员可以从触觉、味觉及嗅觉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3.3.3 景区的景观资源条件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还包含景区景观资源条件。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基于整个景观实际情况、资源要素以及景区景观资源丰富程度、类型多样化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强化游客的体验印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整个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4 结语
景区体验空间设计本就是一项十分系统且复杂的工程,而廊道空间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整个景区体验空间设计的连接点与兴奋点,在整个体验旅游中的作用较为显著。因此,设计人员在設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廊道空间设计在整个景区体验中的作用,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整个景区体验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晓云.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2):17-19.
[2] 李晓琴.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项目设计与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07(3):69-72.
[3] 朱永年,汪明林.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景观格局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5):48-51.
[4] 宋咏梅,孙根年.论体验旅游的理论架构与塑造原则[J].社会科学家,2006(6):115-119.
作者简介:黄缨(1968—),女,陕西西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建筑装饰理论。
何雪(1996—),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