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爱:给孩子真正的爱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你得自己走》是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这本书的作者苏拉是位中文博士,书中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她自己是如何在儿子海洋从出生到小学毕业期间一步步地锻炼着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的。苏拉认为,在所有亲密关系里,唯有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家长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如果家长是在真正地、理性地爱孩子,就必须学着放开孩子。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学会独立和自强,这是一种能力,谁也夺不走的能力,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财富。
  什么爱是教育爱?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家庭教育学家冯德全教授认为,爱孩子的方式有“教育爱”“血缘爱”和“溺爱”三种,什么样的爱是教育爱?
  教育爱是有理想、有目标的爱。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应有个理想,有个目标,有素质标准,有行为、性格要求。这个目标并非具体到孩子长大了干什么职业,做什么专家、董事长,而是要清晰地想象出孩子将来是个什么样的青年,具备哪些素质,有什么性格优势,希望他成就何种程度的事业。而只有“血缘爱”的父母、祖辈,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标准,更没有清晰的想象的。他们爱孩子仅仅为了血缘感情的满足,是盲目的爱。这是一种生物爱,正如高尔基说过的“连母鸡也会”!
  教育爱是特别满足孩子精神生活的爱。父母经常想到的是孩子兴趣广不广,求知欲强不强,爱不爱观察提问,是否喜爱动手动脑,喜不喜欢识字阅读,人际交流是否广泛,心理品质是否上进、自信等。因为要让孩子快乐,最重要的是精神快乐,使孩子热爱生活,活泼大方,多才多艺……而血缘爱主要是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给她最好的吃穿、服务,让其盲目地、自由自在地玩乐,让孩子尽情地享受,还误以为这就是幸福的童年,这就尽了做父母的职责。
  教育爱是一种父母、子女的“双向爱”。父母、祖辈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同时也引导、鼓励、表扬孩子关爱父母和长辈。血缘爱是“单向爱”,它没有育儿理念,是“水往下流”的传统腐朽的爱。认为父母、祖辈爱孩子天经地义,而孩子太小,从不要求他关爱家人,这必然培养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的人。
  教育爱是十分讲究态度和方法的爱。父母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能把握孩子不同年龄、不同场合的心理脉搏。而血缘爱的父母不讲爱态、爱法,把孩子当私有财产,小时做宠物,大了当“泄气包”;高兴时疯疯颠颠,不高兴时打打骂骂。
  教育爱的认知
  通过对《孩子,你得自己走》这本书的阅读,透过作者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教育故事,我对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有了更为具体的、理性的和清晰的认识。
  爱是严格要求。苏拉认为习惯和性格是父母应给予孩子的最大的习惯。为此,他们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定下了许多必须要严格遵守的规矩,以此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树立违纪就要有所担当的责任意识。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便于树立父母的威信。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免都会犯错,而犯错后主动承担责任才能避免不在同一问题上再犯错。只有这样,才能学会生活,才能获得成长。在海洋打破碗后,他们坚持让孩子倒垃圾来承担结果。教育工作同样如此,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能够严格限制自己行为的,也就是能够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每个人的自控力不是很强,就需要一个令行禁止、严格要求的老师来帮助他们成长。所以在教师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严格制度管理,坚持不懈执行下去,才便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爱是尊重信任。苏拉这位好妈妈能够和她的宝贝儿子海洋像朋友一样相处,彼此非常尊重,我想主要源于她非常尊重她的孩子。她从不在外人面前责怪孩子,也能够蹲下来在孩子面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并听取孩子的意见,注意给孩子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母子关系非常亲密融洽。由于作者信任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有事情愿意向自己的母亲倾诉;由于作者信任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总能耐心倾听,从不火冒三丈。尊重是教育的底线,也是爱的前提。有时孩子比成年人更需要被尊重。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时刻以尊重为出发点来实施和设计教育行为。如果我们的教育效果不明显或是学生根本就不买账,这时我们就需要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出发点是从自己出发的教师立场,还是从学生角度思考的学生立场。如果教师总是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却从不信任孩子,不从学生立场来设计教育行为,那我们给予学生的不是教育,而是伪善的欺骗。
  爱是榜样引导。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承担起“教养”这个词所赋予的责任,和孩子一起成长。作者苏拉为了培养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坚持和孩子一起做作业,相互评价、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热爱学习,做事认真的母亲形象。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父母责无旁贷地应成为孩子亲密的第一伙伴。特别是作为家长,对孩子要多进行一些感情投入,不但要做孩子的学伴、玩伴,更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榜样。只有当父母与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时,孩子才会觉得父母与自己是最亲近的,通过彼此友好关系的积淀,才能让孩子沿着幸福、友爱的道路健康成长。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观察生活、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帮助孩子组织一些班级或集體活动,做孩子学校生活的坚决支持者与坚强后盾。只有成为孩子的“学伴”,才能激发孩子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巨大的上进力,孩子慢慢就会爱学习、会学习了。做孩子的玩伴,做父母的就应该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和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积极进行一些运动性质的游戏活动。同样,我们做教师的也要做好学生的榜样,身先士卒、为人师表,用我们的认真执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影响我们的学生。如,我们可以和学生约定共同坚持读书,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坚持晨练,我们还可以和学生约定一起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做最好的自我等等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还可以发现,你在监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监督着你;你在影响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影响着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尊重学生,不去敬畏学生。   爱是沟通交流。爱的艺术是交往的艺术,也是平等沟通交流和增进了解的艺术。作者苏拉很注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鼓励孩子多与人接触,结交朋友,增长见识,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她表现出很强的教育敏感性和研究精神,当发现孩子只和一个小朋友玩时,她主动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学生心理了解的基础上,她又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会与更多的小朋友积极交往。为了增进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同时也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餐桌的故事会以及分享日记的方式来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不但有助于彼此间的信任沟通和相互了解,而且能够让孩子找到自信、感受关注。我们一家也经常在餐桌上相互汇报工作,家庭成员相互汇报工作不但也可以达到沟通了解的目的,更能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在教育工作中,也有不少老师通过共写班级日志或分享日记的方式来促进师生沟通和心灵成长,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大家也不妨一试。


  爱是欣赏宽容。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没有人是完美的,在年幼的孩子心里,他们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长项在哪里,父母的工作就是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去强化自己的优点,让他们将自己的优點发挥到极致。如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对我说,她的孩子作文写得其实并不好,可她却总是对孩子说:“你的作文写得真好,妈妈给你打印出来吧。”于是她每次都要将孩子的作文输入电脑打印出来,慢慢地孩子就果真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不错,也会很认真、很努力地去写作文。孩子在母亲的鼓励下,写作水平果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大学后,还成了学校文学社团的骨干。这一切的进步都是母亲期待鼓励的结果。郑立平老师在《优秀教师成长之道》中也曾说: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强大的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尊、自信,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去达到对方的美好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所以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看待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也要多加宽容、理解,像苏拉一样通过说理的方式来让孩子认识错误,杜绝简单粗暴的命令、批评和责骂。
  爱是放手独立和责任担当。作者在书中说,爱不应该是一味地付出,而是一种责任。如果是爱孩子的,就必须教会他成长,而不是永远为他遮风避雨。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独立,真的全靠父母的放手。你不帮他,他自然会自己寻求解决途径。大人一味地帮忙,反而会降低他们的主动性。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作者夫妻二人不但从小就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而且明确告诉孩子家务是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的责任,建立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让孩子自愿接受责任。此外,作者还让孩子到农村食宿、劳动体验生活,自己上下学,独自去旅游,到市场买菜,照顾小动物等,甚至还不惜以受伤为代价让孩子懂得要远离危险物品,在真实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给予了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独立自强的能力。如果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像作者一样,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相信孩子长大了一定会回报家长一颗感恩的心。作为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多放手,让学生学会自觉担当,强化民主意识,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尽可能多地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使人人都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和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爱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作为家长,苏拉夫妻在教育子女上真是同心同德、用心良苦,一起设计、导演了许多真实的教育情境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会了自我教育,也消除了孩子的抵抗心理。作为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不妨也精心设计、导演一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话参与,在生活的真实场景中深化道德认知,提升道德素养,进而达到隐意图教育的目的,避免教师的简单说教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抵触和伤害。
  总之,我感觉本书的作者苏拉是一位非常知性、理智、开明的母亲,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之所以说她伟大,并不是说她培养出了多么杰出的儿女,而是她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反思精神和研究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感觉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才诞生了这部作品。她把自己育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认真地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提炼,变成了对别人有指导意义的精神财富。她收获的不仅有育儿的经验,还收获了文字作品,更收获了对儿子海洋的浓浓的爱的记忆,留给孩子的也是值得一生回味的爱的味道。这一点对我们做育人工作的教师来说,无疑也具有极大的启发,那就是,也要将自己的教育生活、学习思考和感悟心得及时地记录下来。将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一天天、一幕幕、一件件感人的、平凡的事件,通过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存储下来,在适当的时候和家人、学生、家长一起回放和回味。唯其如此,才能收获情感、收获作品、收获属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否则,日子像流水般从我们面前流淌而去,捞也捞不起,挡也挡不住,留也留不下。回首人生,到最后只能是两手空空,碌碌无为,肤浅苍白。
  当代著名教育家马弘毅指出:“做家长,教育好孩子是人生最幸福的选择,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今生使命与重大责任;官当得再大,钱挣得再多,孩子没培养好,这辈子也是输家。”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孩子会不停地长大,过了这个时期他就再没有这个时期的习性。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宁可少挣一点钱,少放纵一些自己,也要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成长。因为人生是一个舞台,没有精彩的彩排,每时每刻、每个细节都在现场直播,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期一旦错过就不可能有重新再来的机会。
  教育工作同样如此,任何一个学生都容不得我们“回炉”和“重塑”,所以我们必须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对待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用敬业、奉献和负责来换取我们职业和人格的尊严。
其他文献
2月  教育部今年将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争取把师德考评“落到实处”。对于教师队伍中有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现一起、查處一起,绝不姑息。  4月  高玉华、陈萍、田霞、陈晓倩、廖智……一大批用大爱和责任构筑起新时代教师精神支柱的英雄,给芦山地震灾区的阴霾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9月  3日,教育部制定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破除教师终身制,到2
期刊
今年,“教师虐童事件”“禽兽校长”“论文作假”等一系列跟教师有关的丑闻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刺激着公众的敏感神经,把“教师”这个曾被推上神龛的职业拉下了神坛。也因此使所有的教师被陷入了深深的舆论的漩涡,继“医生”之后成为人们又一个讨伐的焦点。  早在今年二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就表示,教育部今年将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争取把师德考评“落到实处”。希望探索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
期刊
年末岁首,时间走过2013,教育又走过了一年。这一年,是中国教育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在教育领域发生了太多值得关注的事件,或是国家,或是集体,或是具体的个人,都在影响着教育生态变化,影响着教育前进的路径,给人们带来有关教育的思考。  翻开2013年的教育日历,你会发现有许多教育事件,或学生或教师或家长或社会,都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李某某事件、虐童事件、“禽兽校长”、中高考淡化英语学科、高考一年多考
期刊
天津吴奇: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成长留白,要使儿童拥有持续学习的兴趣,真正着眼于学生步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又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且人的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容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让人的一切天赋都得到充分发展,就是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都得到自由发展。尊重儿童就得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
期刊
多年前,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个风俗:一遇喜事会有众多乡邻到新房“看媳妇儿”。说是看媳妇儿,其实是看人家的嫁妆,重点看几床褥子几床被,以评价谁家娶的媳妇家底殷实、嫁妆丰厚。在这种以被褥为“指标”的民间“评比”中,数量固然重要,而被褥的“面子”与“里子”则是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大家都会在这两方面下足工夫,好的人家不仅“面子”做得漂亮光鲜,“里子”也会用好的布料以求美观舒适,而家境稍差的只能在“被面儿
期刊
罗春燕:孤岛上无悔的驻守  四川省南部县董家小学,是一所近乎与世隔绝的“孤岛学校”,学校操场中间还有两座坟,孤儿学生在学校每个班级成为一种常态。  2009年,特岗教师罗春燕在这里埋下了教育梦想的种子,并不断地生根、发芽、生长。  董家小学400余名学生中,有近380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六七年才回一次家。  罗春燕在董家的日子是艰苦的,冬天寒风凛冽,夏天经常有蛇虫光顾她的
期刊
“老师,你是父亲,让我有了聆听窗外声音的耳朵;老师,你是太阳,悬挂在我的心里……”这是教师节表彰会上,一位智障孩子献给戚荣的一首小诗,简单质朴的语言让已“知天命”的他潸然泪下。  戚荣,一身朴素的衣裳,一张平静中凸显睿智的笑脸。30年内,先后担任4所小学校长。他用点点滴滴的平凡诠释着一位师者的本色,用最朴素的方式虔诚守望着乡村孩子美丽的梦。  为学校,他匍匐而行  1989年春天,戚荣被调到张掖市
期刊
【名家档案】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两课”重点学科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哲学、道德教育、乡村教育、大学教育研究,国内知名青年教育学者。  最近,西安某区的一些教育现象,让我的心里很沉痛。最近两个月内某区,大概有七起与生命相关的事件,有老师自杀的,有学生跳
期刊
3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区检察院、区法院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联合启动“庭审进校园”活动。  针对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冲动不计后果等特点进行针对性法制教育,在第一站——机投中学教室内,200名师生一齐观摩了巡回法庭的审理过程。相关工作人员依据现行法律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定罪量刑,揭示犯罪行为给当事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后果,从而告诫青少年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
期刊
20××年11月26日  天气/晴 星期四  今天的早读课刚刚开始,一位家长来找我,未语泪先流。稍作安抚,她哽咽到,她的孩子这几天总是在问她一个同样的问题:“妈妈,如果您死掉了,我不能赚钱怎么办?”无论她怎样回答,孩子每次都被这个问题折磨得哭上半天才肯罢休。  这是一个七岁的一年级男孩子问的问题,太成熟。所以家长感到害怕、求助于我。在教室门口,我透过窗户看到他在教室里东张西望,惴惴不安的眼神追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