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立本,让文言文不再难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目前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并不令人乐观,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还都有一种畏难情绪。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安排好各种读法,指导好学生,以学生为根本,以课堂为载体,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一定有助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立读为本”应该是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以读立本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重教师灌输,轻学生自学
  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僵化、呆板导致学生本来就“畏惧”的文言文,兴致更加缺乏。而教师又不能因势利导,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会消极等待,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失去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二、重“言”,轻“文”
  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多感生疏,加之大量晦涩难懂的字词、让学生读的时候拗口,学的时候吃力,基于此原因,教师就特别重视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讲解,强调文言文基本功,夯实基础,这点固然重要。但这样做就侵占了学生自主诵读文本的时间。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老师讲解、久而久之、学生无形中也受到影响,认为文言文学习只要掌握了字词、死记硬背就行了,而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朗读课文。
  三、重课文分析,轻情感感悟
  对文言文教学,先由学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教师先串讲,疏通文意,再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艺术手法……几乎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固定模式,很少有人注意到利用文章中的人文因素去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去学习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领悟、体会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方法:
  第一,自读——解决文字障碍的有力工具。阅读文言文,读准字音是基础,读清句读是根本,读出语气和语势是提高。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又有通假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学生自读时会及时发现,发现了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或者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自然会掌握其含义。自读时学生要想读通句子,还要特别关注句子的句读,不读破词句,就要注意哪些字词是连在一起的,哪些字词是断开的,这时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就会自然发挥其作用。而读清了句读,往往就会领会句子的结构及其要表达的意思。有了这样的基础,文言文的教学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了,学生也就有了一定的兴趣,以为学习文言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这对于下一步的学习文本就起了一个催化作用。设想一下,如果一开始不解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以后又怎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第二,范读——激发学生兴趣的不二法门。学生的自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他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如果再加上教师的范读,那就更能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和审美情趣。学生们的模仿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何况语文是一门文学色彩和情感气息非常浓厚的学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一种情境,一种氛围,或者借助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美的体验之中,比如,《愚公移山》,通过老师范读时的语气语调,学生就会初步体会出“谁智”“谁愚”,范读《与朱元思书》则能让学生接受自然的洗礼和心灵的升华。
  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朗诵上,特别是语调、语气、语感、轻重顿挫等方面。比如在范读《岳阳楼记》时,就要特别注重作者在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和情感的抑扬顿挫。开始的叙事语调可以平淡些,紧接着的岳阳楼周边的美景以及迁客骚人因物而悲、因物而喜的心境读起来就要有声有色、有喜有悲,语调高低有别,语速有快慢之分。结尾处是点明全文的中心,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因此这一部分读起来就应激昂高亢、铿锵有力。试想一下,有了这样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能不听得全神贯注,能不激起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吗?
  第三,品读——与作者、文本对话的必然环节。自读、范读虽然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但还不是关键所在,惟有认真地品读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自读、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沉浸文本中,体味文字本身的魅力,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体悟文字所传递的思想与情感,形成独特的体验与理解,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与作者及作者思想的载体文本融汇,跨越时空会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某老师在执教《与朱元思书》时,就以“女人是水,男人是山”,让女生品读“异水”,男生品读“奇山”,这种有创造性地品读文本,能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文本所描绘的美景之中吗?学习文本的感悟,也就会顺理成章地显现出来,当然,我们还可以针对全文,让学生谈有何启发,或想到了什么?针对文中意象,让学生谈领悟到的情感是什么?或者进行交流、探讨,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做到知识和能力都全面提高。
  第四,诵读——领略文章韵味的关键所在。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轼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由此可见,抓好文言文的诵读这一关是非常有成效的。诵读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言语变成活的语气”。因此,我们要在自读、范读、品读的基础上,通过颂读来引导学生体察文言文的语气,强化颂读,可以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从而领悟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出文句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出文言文的韵味和意境。
  新教材所选的古诗文,大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典范文章,这是古今中外圣哲和名人奉献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圣贤们深邃的目光、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胸怀,都会令我们高山仰止。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诵读、品味经典美文,可以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情感的共鸣,可以让他们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可以让他们领略中华文字的魅力,体验心灵深处的激荡,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提升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这对于学生来说,将是受益终生的,学生一旦能够掌握这一本领,就会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如鱼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
  (编辑:刘婷婷)
其他文献
本文在系统实验研究基础上,对比了纯水和掺气射流作用于水垫塘底板的冲击动力压强,探讨了掺气对水下射流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气对最大时均冲击动压的影响很小,而最大
浙西南山区是浙江地势最高极,气候呈垂直地带性变化,其高山地带果树开发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搞好高山果树开发能够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山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阐明了浙西
【摘要】职业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中招竞争的失败者,甚至连中招都没参加过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行为、学习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均低于合格水平,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陷,常常被称之为后进生。那么,如何从后进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培养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勇气和意志呢?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兴趣;情感;性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职业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中招竞争
巍巍三峡古闻名,高峡平湖世界殊。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是一个热血澎湃的年代,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重庆市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万州,有一所独具特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地位不可忽视。小学语文中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的材料和元素,如何调动这些元素和材料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笔者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方面的几点做法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通过情感熏陶实施德育教育;运用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实施德育教育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
《孔雀东南飞》是一出遗恨千古的婚姻悲剧、生命悲剧。焦刘二人的悲剧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谷大壮是由江西省润普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一代高效叶面液肥,具有增强水稻光合作用,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延缓衰老,促进灌浆结实,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多种功
浙江省是个经济强省,其中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障食物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十五”期间,全省畜牧业快速发展,生产结
【摘要】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旋律。个性化阅读需要激发情感、热情。借助情境,提升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的兴趣与体验感悟能力,获得阅读能力的增强,从而内化阅读品质,提升品悟与欣赏能力,获得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应该是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去感受、触摸与品味阅读文本,获得阅读内容的理解,以及分析欣赏水平的
本文采用脉动压力传感器及高频频谱分析仪,实测了含有塑料沙甘油水溶液中双空泡溃灭时,作用于固体边壁上的压强及其频谱。结果发现:静止液体中含沙可使作用于固体边壁上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