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益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向,兴趣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对人的认识与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琅琅上口的诗歌、谚语、顺口溜以及开设地理第二课堂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兴趣;地理教学;效益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 -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到底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地理教材中有的知识比较抽象(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还有大量的内容无法让学生直接感知。因此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幻灯片、多媒体、电视录像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漫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课本插图与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一幅好的插图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认真设计地理简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讲到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海水运动》之一——洋流,学生普遍觉得太难,太繁,根本就记不住那么多的洋流名称,这时,我带同学们画简单的洋流模式图。通过画洋流模式图,并听我的讲解,学生记住了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然后再带大家看世界洋流分布图,明确在各个海域洋流的名称、性质。当然,在讲洋流模式图时,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联系起来。通过洋流模式图,学生也就不觉得洋流这一知识点是难点了,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BP(]3.通过一些身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在讲到地转偏向力时,先告诉大家,通常会说南(男)左北(女)右,在讲北半球时,伸出右手,手指张开,四指指向物体的运动方向,大拇指就是物体偏向后的运动方向;南半球,则伸出左手。在讲到气旋与反气旋垂直方向气流运动时,也可用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讲北半球气旋时,伸出右手,大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气流运动方向——上升,其余四指代表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讲北半球反气旋时,伸出右手,大拇指向下,代表中心气流运动方向——下沉,其余四指代表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则相反。这时,学生都用手来比划着,通过这样的身体语言,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并记住地转偏向力的偏向,气旋与反气旋的运动规律,同时还能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P)]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幻灯、录像、电影、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复杂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借助多媒体,模拟运动现象和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再配以精练的讲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到《陆地水》这一节,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时,我就做了动画课件,生动地表现出在洪水期时,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河水,学生都能迅速地理解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而且记得牢,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管哪种方法,都要符合启发式教学思想。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善于思考,能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实验法也是其中之一。在讲到《密度流》时,书上是这样解释学生不能理解。我就给大家做了一个实验:将鱼缸用隔板分成左右两池,用水温相同(如2℃)的两盆纯净水,一瓶红墨水。其中一盆加一定量的食盐(按照3.%盐度配制),并搅拌均匀至全部溶解,加入红墨水,混匀,然后,将它倒入右池,将另一盆水倒入左池,水的质量相同。待水保持平静后,再将隔板抽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现象:加入食盐的右池(红色)水体下降并由底部流入左池,与此同时,未加入食盐的左池水相对上升,并由表层流入右池。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对密度流再也不陌生了,当一个个难点被破解时,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也在加深。
  
  三、采用一些琅琅上口的诗歌、谚语、顺口溜
  教学中,利用一些诗歌、谚语、顺口溜,学生颇感兴趣,通俗易懂,记忆较快,且记得久。如讲到地壳物质组成时,前八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学生不容易记住,我就编了一句顺口溜: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哪(钠)家(钾)美(镁)呢?如讲解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可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在讲到黄河上游的水电站时,名称太多,且不容易记住顺序,我就教大家:小龙(龙羊峡)女(李家峡)爱上了刘(刘家峡)大(大峡)侠。类似这样的诗歌、顺口溜、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四、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和发展兴趣
  [BP(]1.最初开学时,我让大家每天按时收看“新闻联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所涉及的范畴很大,也是间接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要求是:(1)你认为是与地理有关的新闻报导,都记录下来,(2)你认为是,那么请说出原因,并且进行分类,它与哪一类的地理知识有关。开始时,大家从新闻中只能找出一个或两个与地理有关的新闻,甚至有的同学一个也找不出来。我就把自己记录下来的念给大家听,并与大家一起分析,给予讲解,这样通过几次分析之后,大部分同学都入了门,能够找出许多有关地理的新闻,甚至比教师找出来的还要多。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认为地理知识太丰富了,它涉及到世界的每一个层面。到处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应当好好学习地理知识,从而开始喜欢学地理了。这比单纯的、反复的告诉他们地理知识有用,效果要好得多。
  1.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时,让学生调查家乡工业发展的情况,他们通过调查,得出结论:我们家乡有着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日趋便捷的交通、优惠的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适宜发展服装加工业,形成了南京市最大的服装工业园。但是从可持续发展观来看,还要加强服装的设计、建立自己的品牌、加强营销技术,发展高技术工业。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对书上的知识能学以致用,也培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觉得地理是有用的。
  2.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节后,我带领学生用立杆测影的方法,测量我校的经纬度;测量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学校新起的教学楼会不会挡住北楼的光照;组织学生观察星空,观察月相等活动;教学生在野外怎样辨别方向,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让学生觉得地理不仅有趣,还有用。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作为己任,让学生真正的“乐学”、“想学”。
其他文献
从考试角度看,历史高考备考复习最重要的是掌握知识,提高应试能力。而提高应试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构建历史知识网络结构。笔者从事高三历史教学多年,下面就从实践层面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构建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复习内容。    一、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1.晚清政府统
摘 要:教师需要构建“乐学”课堂,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感受到自身的提升而获得心灵上的快乐,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乐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7 -01     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是课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活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试着从美学的角度,通过论述艺术真实、美学熏陶、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激活语文课堂;真实;美的享受;情感  中国分类号:.2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9 -02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新课标所提出的精神“让学生与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挖掘、吃透教材。    虽然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颇多,如管理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资源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但笔者认为,教师因素在诸因素中是个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制定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当。目标过高或过低,或者主次不分,都会影响一节课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1.要根据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后编排的顺序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适当的目标和要求。2.教学
摘 要:历史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应成为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文对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科学教育;实践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3 -01    历史课堂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战场,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一、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这里谈的串联既包括横向、纵向列举,又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连带讲述。
摘 要:利用趣问、追问、分层问、师生互相提问是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是化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借此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智力、培养理解与驾驭语言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趣问;追问;设问;分层问;学生问;课堂提问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9 -02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讲与练、师
摘 要:自能读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文章分析了自能读书的四个要义,并论述了实践自能读书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自能读书 阅读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6 -01     一、何谓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
摘 要: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的引用,可以对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过程这两个关键环节进行强化控制,从而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班级管理;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1 -02   目前,“班级上课制”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笔者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优化课堂结构,敢于尝试开放性教学和多媒体使用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多媒体;阅读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9 -0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