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友难忘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h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舊友难忘
其他文献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是鲁中地区的一所名校,远方文学社创建于2008年,以展示师生文学风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宗旨,力争在校内发现、培育一批文学爱好者。我社每学期都举行“青春悦读”“写作:记录青春”等读写活动,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了显著贡献。2010年,社刊《远方》荣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二等奖。2011年,《远方》被评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优秀课程资源。社员在《美文》《作文通讯》等报刊发
期刊
几年前,太太在另一个单位上班,某天下班回家她很伤心,问过了才知不是她的事,是一个同事要调到别的单位,与头头话别时,伤感地说起自己从大学毕业起到现在,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全给了这个单位。不料,那个老男人竟粗暴地回答:谁要你的青春?太太的同事大恸而去。听毕,我忍不住在心里说了一句粗话。  不一定人人都会老去,但人人都会有自己的青春。我也有过青春,我不敢说自己将青春献给了那间小小的工厂,但从18岁到28
期刊
反思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方面亦如此。同学们虽不可能天天进行、篇篇做到,却应该把它视作一个训练阶段的小结和下一个训练阶段的开启,形成群体共同的、自觉的行为。在此,我们通过本文,对一次考试中的作文现象进行回首正视,也期待广大考场以外的同学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方法,并以此为例,把自己的审题能力提高上来,使自己的文字表达功力增强起来。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如果
期刊
今年是父亲辛笛的百年诞辰。他离开我们已有八个春秋了。抬眼见父亲的照片,总觉得他还健在,正在提笔写作,或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吟哦他的新作……  翻阅他的自由体新诗集、旧体诗集和散文集,深感父亲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尤其是新诗,正如诸多评论说的那样,“是用现代语言、自由体式营造清新隽永的意象”,“在一片中国式的意境中,从容自如地抒发阐述现代人的丰富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富有智慧”……我想,能做到这一
期刊
“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是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因为它“新”,所以不少考生答题时不得要领,随心所欲,失分现象比较普遍。解答这两类试题,必须了解题型,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掌握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在此,特对“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两类试题的考查情况及解题方法作一概述,以便考生备考之用。  一、新闻点评  ◎考情概述◎  “新闻点评”类试题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创新
期刊
这一讲的主题是谁在写。一个人以怎样的目的和方式写作,写出怎样的作品,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作家都是在写自己,而这个自己有深浅宽窄之分,写出来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造就一个人的因素很多,我只说一个方面,就是读书。  一、养成读书的爱好  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与读书有密切关系。许多大作家同时是大学者或酷爱读书的人,例如歌德、席勒、加缪、罗曼·罗兰、毛姆、博尔赫斯等。中国也有作家兼学
期刊
2014年《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系列关于张贤亮的文章,我最感兴趣的是《雪夜孤灯读奇书》。作家出版自传并不稀奇,但发表未定稿自传,却鲜見。张贤亮如是也。读完文章,我终于解开心中的一个疑惑,一位作家如何能在商海中游刃有余。或许真是《资本论》的滋养和影响,让他在西北高原上一展经商才华,为那块神奇的土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备受争议,却不为所困;他特立独行,遂今生无憾。贤者,亮着,一生功过任由他人评说。  (
期刊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令人担忧:假话、套话、空话几成痼疾,网络语言、半文半白、毫无语法规则的语言成为学生追逐的时尚;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自然风光远离学生而去,无病呻吟则成了部分学生作文的通病。对此,我们可充分借鉴古诗来改变这一现状。  一、借鉴古诗中的练字来引导学生锤炼作文语言  作文语言贫乏,枯燥无味,缺乏真情实感是一个普遍问题。这和学生知识背景、语言积累及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  古诗的语言是最精练
期刊
微言语  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微言语  人一定要有五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两侧外泄的霸气、刻进命里的坚强!  微言语  如果没有发现美的眼睛,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脚,心却丝毫没有愉悦。  微言语  人生之高度,一靠实力,这是你与人抗衡的话语权,没有底气的愤怒毫无意义; 二靠选择,做对事只能对一时,选择对可以对一生; 三靠坚
期刊
“不刊之论”无不“刊登”义  不刊之论 bùkānzhīlùn  “不刊之论”原作“不刊之书”,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典范性著作。汉?扬雄《答刘歆书》:“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也作“不刊之典” “不刊之笔”“不刊之训”等等,意思都差不多。  后来多用“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证近代之师承,合当时之体范,况唐室以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