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平生故事堪沉醉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z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系列关于张贤亮的文章,我最感兴趣的是《雪夜孤灯读奇书》。作家出版自传并不稀奇,但发表未定稿自传,却鲜見。张贤亮如是也。读完文章,我终于解开心中的一个疑惑,一位作家如何能在商海中游刃有余。或许真是《资本论》的滋养和影响,让他在西北高原上一展经商才华,为那块神奇的土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备受争议,却不为所困;他特立独行,遂今生无憾。贤者,亮着,一生功过任由他人评说。
  (编 者)
  作家档案
  张贤亮(1936~2014年), 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1979年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主席。
  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青春期》《一亿六》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散文集《飞越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追求智慧》《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等。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有九部小             说被改编后搬上银幕。作品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
  他是以一个很有才气的青年诗人的形象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诗歌显露出他感情炽热、富有浪漫色彩和幻想等诗人的气质。后因《大风歌》罹难,这无疑使他神经上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使他的精神气质又渗进了一种悲剧色彩,一种愤激、悲怆的孤独感。如同他自己所说:“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孤独感的内核”。在近二十年的生活磨难中,他从生活的底层汲取了酸甜苦辣必备的人生经验,并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又使他的精神气质中融进了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沉思。他的小说就是他独特的精神气质外化而成的哲理与诗美的结晶。这些特殊的经历对其作品的艺术氛围、感情基调、语言色彩等都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他那雄健、深沉、凝重并富有哲理性思辨色彩的艺术风格。
其他文献
我这人记性不好,所以总喜欢回忆过去,总试图通过回忆来加强记忆。但也正因为记性不好,所以回忆起来的总只是一些相同的片断。我并不知道,到底是这些记忆中的片断影响了今天的我,还是因为今天这样的我,才使得我只能记起这些片断。但我想说,关于我学生时代的记忆片断,剪辑起来就是一段我的心灵成长历程。当我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我常常会在这些记忆片断中,去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胆小的孩子终于走进了校园  关于学生
期刊
作文要勇敢地说真话,但是,真话要如何说才能不遭判官的屠戮,结局皆大欢喜呢?  有些话题在考场上近乎雷区,譬如早恋。  事实上,那些青涩的成长、干净的天空、微妙的情感,正是我们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生活,甚至是我们一生中最纯净最美好的记忆。  所以,青涩恋情在考场上并非不可写,而是要看你怎么写。  看看我的学生的一篇考场作文,话题“位置”。多数考生写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在生活中的位置,立意颇高,但吴鎏
期刊
邮寄时光  浙江省温州市第四中学  2012级传媒班 季苏伊  漫步森林  阳光从梧桐树间穿过  树上梧桐花朵飘落  落在时间的包裹  成了邮戳  微风轻拂  落花从树下我的眼前飘过  带着时间的包裹  寄到远方的天国  (指导教师 林甲景)
期刊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回忆起来心里总是满满的。记忆里那些事,好像才刚刚发生,我能感受到那时的风和阳光;记忆里那些事,仿佛就在眼前,仍然需要面对。从小学到研究生,十八年的时光将一个懵懂的学童变为胡须满脸的青年。成长就意味着改变,但有些东西似乎从未改变。  一  我既不是70后,也不是80后,我生在一个时代的门槛上。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湖北一个小县城,我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活。  我的第一
期刊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是鲁中地区的一所名校,远方文学社创建于2008年,以展示师生文学风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宗旨,力争在校内发现、培育一批文学爱好者。我社每学期都举行“青春悦读”“写作:记录青春”等读写活动,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了显著贡献。2010年,社刊《远方》荣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二等奖。2011年,《远方》被评为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优秀课程资源。社员在《美文》《作文通讯》等报刊发
期刊
几年前,太太在另一个单位上班,某天下班回家她很伤心,问过了才知不是她的事,是一个同事要调到别的单位,与头头话别时,伤感地说起自己从大学毕业起到现在,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全给了这个单位。不料,那个老男人竟粗暴地回答:谁要你的青春?太太的同事大恸而去。听毕,我忍不住在心里说了一句粗话。  不一定人人都会老去,但人人都会有自己的青春。我也有过青春,我不敢说自己将青春献给了那间小小的工厂,但从18岁到28
期刊
反思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方面亦如此。同学们虽不可能天天进行、篇篇做到,却应该把它视作一个训练阶段的小结和下一个训练阶段的开启,形成群体共同的、自觉的行为。在此,我们通过本文,对一次考试中的作文现象进行回首正视,也期待广大考场以外的同学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方法,并以此为例,把自己的审题能力提高上来,使自己的文字表达功力增强起来。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如果
期刊
今年是父亲辛笛的百年诞辰。他离开我们已有八个春秋了。抬眼见父亲的照片,总觉得他还健在,正在提笔写作,或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吟哦他的新作……  翻阅他的自由体新诗集、旧体诗集和散文集,深感父亲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尤其是新诗,正如诸多评论说的那样,“是用现代语言、自由体式营造清新隽永的意象”,“在一片中国式的意境中,从容自如地抒发阐述现代人的丰富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富有智慧”……我想,能做到这一
期刊
“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是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因为它“新”,所以不少考生答题时不得要领,随心所欲,失分现象比较普遍。解答这两类试题,必须了解题型,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掌握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在此,特对“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两类试题的考查情况及解题方法作一概述,以便考生备考之用。  一、新闻点评  ◎考情概述◎  “新闻点评”类试题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创新
期刊
这一讲的主题是谁在写。一个人以怎样的目的和方式写作,写出怎样的作品,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作家都是在写自己,而这个自己有深浅宽窄之分,写出来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造就一个人的因素很多,我只说一个方面,就是读书。  一、养成读书的爱好  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与读书有密切关系。许多大作家同时是大学者或酷爱读书的人,例如歌德、席勒、加缪、罗曼·罗兰、毛姆、博尔赫斯等。中国也有作家兼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