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新课标对教育者、学习者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应有效推动课堂教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乐于发问、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优势,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已经渗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为课堂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方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展示学生的个人才智,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作为新课标的初中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把握好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从被动式的接受到自主探究,引领学生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立足初中数学课堂,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布置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勤于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践行新课标的重要表现。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细致地分析教学内容,在新知传授之前,为学生提供清晰的预习目标,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预习计划,指引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真正意识到课前预习的必要性,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不足和缺陷,找到自己不清楚、难理解的知识,体会到预习的乐趣,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预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教学内容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好预习的内容,如:(1)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3)三条边之间存在的特定数量关系等,层层深入地安排教学环节,指挥学生有目的性地预习,促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二、灵活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提问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需要教育者灵活地设计课堂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细致地分析和解读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不同的课堂提问,把握好问题之间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提问,促使学生享受到提问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好习惯。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断”这节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此提问为基础,学生就会想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过来成立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实践和论证,总结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性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地灵活,促使学生在提问中解决本节的重难点知识,相应地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三、科学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善于归纳的好习惯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知识点纷繁复杂而又多變,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这在无形之中也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此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要牢牢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领悟新知识,通过学习把新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总结、归纳新旧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脉络,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讲解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变量与函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以及图像,以此为出发点,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和性质,使学生养成归纳的习惯。
总而言之,传统的课堂模式和策略,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打破“灌输式”教学的桎梏,结合新课标的需求,巧妙地运用上述方式,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途径,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时间,促使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找寻适合的学习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预习、思考、提问和归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数学课堂开拓出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白佳鑫.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J].新教育时代,2017(13):227-228
[2]刘书宏.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8(03):183-184
[3]周美玉.习惯养成,助力成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8(11):123-12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已经渗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为课堂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方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展示学生的个人才智,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作为新课标的初中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把握好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从被动式的接受到自主探究,引领学生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立足初中数学课堂,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布置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勤于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践行新课标的重要表现。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细致地分析教学内容,在新知传授之前,为学生提供清晰的预习目标,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预习计划,指引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真正意识到课前预习的必要性,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不足和缺陷,找到自己不清楚、难理解的知识,体会到预习的乐趣,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预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教学内容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好预习的内容,如:(1)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3)三条边之间存在的特定数量关系等,层层深入地安排教学环节,指挥学生有目的性地预习,促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二、灵活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提问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需要教育者灵活地设计课堂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细致地分析和解读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不同的课堂提问,把握好问题之间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提问,促使学生享受到提问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好习惯。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断”这节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此提问为基础,学生就会想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过来成立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实践和论证,总结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性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地灵活,促使学生在提问中解决本节的重难点知识,相应地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三、科学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善于归纳的好习惯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知识点纷繁复杂而又多變,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这在无形之中也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此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要牢牢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领悟新知识,通过学习把新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总结、归纳新旧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脉络,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讲解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变量与函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以及图像,以此为出发点,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和性质,使学生养成归纳的习惯。
总而言之,传统的课堂模式和策略,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打破“灌输式”教学的桎梏,结合新课标的需求,巧妙地运用上述方式,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途径,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时间,促使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找寻适合的学习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预习、思考、提问和归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数学课堂开拓出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白佳鑫.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J].新教育时代,2017(13):227-228
[2]刘书宏.构建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8(03):183-184
[3]周美玉.习惯养成,助力成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8(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