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素养培养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o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成为当今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十多年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尝试和实践,我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谈谈个人的观点、认识和设想。
  一、为什么要对中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充;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他们能够正确地筛选和获取信息,能够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并有能力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说,信息化社会的教育应当立足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素质,是生活在信息社会中必须要具备的,和其他能力一样它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师应该从完全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接受新事物,创新思考新技术,实践探索新方法的具有基础信息素养的人。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困难
  当前实际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存在着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
  一是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对信息技术课本身在认识上的简单理解,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计算机的操作,会基本使用、会上网聊天就看作是掌握了信息技术。三是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得不到保证,设备资金投入较少,课时安排少。
  (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
  作为非考试科目的信息技术,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在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等方面,学生投入的学习精力不足。同时,学生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合适的环境,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来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
  (三)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脱节。
  信息技术一直作为别的学科的辅助工具,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学生还没有完全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在学科中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只在课堂上,课外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少,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也就很困难了。由此可见:只有积极营造信息技术的应用氛围,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设置适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比如,在讲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时,教师可以将情境设置为:假如学生准备去新疆旅游,要求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新疆的景点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来回路线、景点位置、门票和住宿情况,在情境中布置任务,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独立地尝试着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教师的指导就学会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注重培养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能力体现在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和应用上,必须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练习,使学生把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实力,搞好信息环境的建设,对现有的信息设施不断完善,提高运行能力,为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形成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形成。学生的信息学习比传统课程更应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进而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这些能力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后形成意识和自然需求在学习实践中的表现,是信息素养形成的一种标志。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化为学习的工具和助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从兴趣出发,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经常性地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成立兴趣小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比如,使用Word教学生制作小报,使用Frontpage帮助学生制作网页,还可能使用Flash启发学生制作动画,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工具和助手,提高学习的兴致,能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来解决,把所学的信息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加强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的整合。
  在教学中,不要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范围,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贯穿到学校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不但为其他课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了便利,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反复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其他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方面,信息技术促进了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象;另一方面,通过在其他课程中的运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它实践性极强,极其富有创造性,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它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和层次性,按照逐层深入、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 通过正确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的人才。■
其他文献
南北朝时,梁朝有一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一条龙,但是没有点睛,众人不解。他说:“倘若点睛,龙便会破壁而飞。”众人不信。于是他挥笔一点,果然顷刻间被点睛的龙破壁腾空而去。这就是成语“画龙点睛”的来历。  写文章,这种点睛之笔通常被称为“文眼”。给文章点个漂亮的眼睛,使文章生动活泼起来,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掌握“画龙点睛”的写法,有助于在阅读中把握首尾照应,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中心意思,有助于
摘 要: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的能力的教育。实际上,它就是施教者按照社会历史发展的审美媒介,使被教育者陶冶性情,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是美育的特有功能。而课堂教学活动的美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引起学生的“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的教育。  关键词:美育 语文教学 精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语文美的本质被我们的教学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夜观星空,特别是和妈妈一起,听她娓娓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星星的传说,或是应她的要求背诵一些“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诗歌.到了现在,在繁忙的功课之
摘 要:语文知识广博而复杂,要想打下深厚的语文功底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人丰富的语文知识是在不断积累、不断梳理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也就是说,要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融汇整合,要综合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知识 积累 整合 素养  语文知识广博
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这使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学生自主选课,使得班级概
“合同制”职工是指高校后勤实体中不属于学校事业编制,以劳动合同为契约的员工。这支队伍中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为解决教师配偶、子女就业而接纳下来的近乎学校事业编制的老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更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创作世界的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借鉴当今电视节目主持人或诗情画意,或幽默风趣,或巧妙过渡,或刨根究底、穷追不舍的主持风格,可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新的活力。  一、值得借鉴的“主持”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环境、背景以及更为复杂的其他信息都可以形象而直观地得以呈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也变得
摘 要:备课一直是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环节,在新课标下,我们采取新的备课方法。这些新型方法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假设课堂情境,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和制作新颖课件等。新型备课方法更易于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备课 师生互动 学生主体    在课程与学生中间,教师充当着重要的桥梁。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也是其重要一环。随着新课标理念的贯彻落实、文本的使用与开发、课堂教学的优
摘 要:人文素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而作为教师要上好中学语文课,自身应具备更多一些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而作为教师要上好中学语文课,自身应具备更多的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