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我的成长册》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of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想到即将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孩子们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念之情。小学六年的生活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如何把这六年自己走过的足迹留下来就具有特殊的意义。针对这种特殊性,我在班级开展了“学做《我的成长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既锻炼了搜集资料、动手实践的能力,也把自己最美好的小学生活浓缩在小小的成长册中,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真是一举两得。
  这是小学六年级的最后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活,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活动包括“整体策划”“搜集资料”“精心制作”“交流评比”四个部分。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这样的几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做”中体验,“学”“做”合一,共同发展。
  一、整体策划——激发创造的潜能
  创作性思维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本次活动的意图就是通过学和做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唤起他们对创作性思维的兴趣和关注,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此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六年小学成长历程做一本自己的《成长的足迹》记录册,记录自己六年来的学习生活,内容主要包括:封面、序言、照片、作品、荣誉等。学生对于这样的一次语文学习活动情绪高涨,整体策划这一环节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发挥学生个体和群体力量的基础上,对于成长册最终是什么样已经在心中有了雏形。其中起名字就显示出孩子们的非凡创作潜能,他们想出许多新颖独特的名字,各版块的名字就颇有新意:“童年剪影”收藏自己的照片;“一路走来”汇报自己取得的成绩;“含苞绽放”展示自己的特色作品……再如给成长册的封面设计名字时,可爱的孩子们也是独具匠心:“小荷才露尖尖角”、“金色童年”、“青春萌芽” ……学生通过整体策划来制作成长册,既总结了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又在策划过程中激发了创造的潜能,对激励他们学会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搜集资料——锻炼综合的能力
  在课外搜集资料这一环节,学生需要从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汇总资料,统一资料的大小格式,为下一环节做好充分准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资料的习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适合拿来用,必须根据需要先进行筛选,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些资料需要请家长、老师、同学协助查找,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使他们意识到语文是个大课堂,语文是从生活中来,应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感受语文,体会语文,运用语文,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在分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对不好放进成长册的资料怎么处理,是复印还是画出图样,还是拍成照片,他们也得提前思考,早做安排,如何科学合理地整理资料可以锻炼他们整合材料的能力……搜集资料看似简单,但要预先设想好也是不易,学生多种能力在此环节得到锻炼。
  三、精心制作——经历实践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作力,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培养一种能融会贯通、求异存同的创作品质,即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循序渐进,边实践边经历着整个成长册的制作过程。在对资料进行分类、挑选和编辑中,他们不仅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着详细的分类整理,还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简要的说明就把他们的设计意图表现出来;根据材料夹排版时,他们要学会把材料进行组合编排,还得考虑美观、有序及板块的效果,对前期工作的不到之处进行反省和返工,体会每一步骤都要扎实去做;细心粘贴的过程对粗心的学生就是一大考验,他们在经历过程中懂得任何事情要做好都不容易的,都要付出努力;美化更是一种升华,学生得结合板块内容去创意才更贴切,效果才更明显……引导学生制作成长册的过程就是一次经历体验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有了困惑得到解决就是学习的过程,有了借鉴得到提高就是进步的过程,有了不足知道要改进的就是成长的过程,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及时交流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促进活动更好地完成。
  四、交流评比——体验成长的快乐
  开展“我的成长册”评比活动是此次活动的延续,主要从内容的充实、选材的恰当、图文并茂等方面加以评议。评议可以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还可以让学生在评比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在交流中,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多么地喜爱与珍惜,他们津津有味地叙说着,回忆着,激起了大家的共鸣,这六年的生活画卷此刻徐徐展开,刚进校园时的天真烂漫,学习生活的场景,窗明几净的教室,和蔼可亲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同学……这一幕幕,勾起了同学们的美好回忆,让大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在交流中,同学们灵感的火花再次闪现,针对评议的情况,他们再次自由修改、加工和充实着自己的成长册,将之更加完善,让小学六年走过的足迹留在这里,留下永恒。此刻将自己制作成长册的过程写下来水到渠成,更是一篇佳作,有真情实感。写成“后记”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自己、提升自己,让学习、探究、反思成为激活学生能力、升华能力的快乐体验,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成功经历。
  “我的成长册”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和成果的积累、反思、回忆的重要工具。整个实践活动既重过程,又重发展;既重引导,又重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促进他们不断地发展。■
其他文献
提到作文二字,大概不仅仅是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头疼的事情,也是初中、高中语文教师长期无法释然的话题。面对学生东拼西凑挤牙膏一般的文字,面对老师无奈中范文指导所成就的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内容,老师抱怨、学生苦恼。其实,我想说,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一、降低门槛,让每个孩子都享受作文带给自己心理上的满足与快慰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学生作文总是以成人的标准强迫孩子,让他们去写我们觉得应该关注的人与
眼睛、鼻子和耳朵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人的脸上,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很好.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的时候,是写作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老师要求学生多写放胆文,如经常写日记,还要多进行片段练习,如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或看过的一处场景,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和心中产生的一些想法等。除此之外,老师还要经常设计一些“连词写话”的训练。这样既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始把笔头写顺,为今后写好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连词写话”就是教师出示几个词语,让学生写一段通顺
人说,十六岁属于灿烂多采的花季,十七岁属于缠缠绵绵的雨季.而在我看来,十七岁的幸福日子,属于高山深海,属于狂风骤雨,更属于我们心中那真诚的情怀和澎湃的热情!
南北朝时,梁朝有一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一条龙,但是没有点睛,众人不解。他说:“倘若点睛,龙便会破壁而飞。”众人不信。于是他挥笔一点,果然顷刻间被点睛的龙破壁腾空而去。这就是成语“画龙点睛”的来历。  写文章,这种点睛之笔通常被称为“文眼”。给文章点个漂亮的眼睛,使文章生动活泼起来,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掌握“画龙点睛”的写法,有助于在阅读中把握首尾照应,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中心意思,有助于
摘 要: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的能力的教育。实际上,它就是施教者按照社会历史发展的审美媒介,使被教育者陶冶性情,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是美育的特有功能。而课堂教学活动的美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引起学生的“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的教育。  关键词:美育 语文教学 精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语文美的本质被我们的教学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夜观星空,特别是和妈妈一起,听她娓娓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星星的传说,或是应她的要求背诵一些“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诗歌.到了现在,在繁忙的功课之
摘 要:语文知识广博而复杂,要想打下深厚的语文功底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人丰富的语文知识是在不断积累、不断梳理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也就是说,要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融汇整合,要综合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知识 积累 整合 素养  语文知识广博
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这使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学生自主选课,使得班级概
“合同制”职工是指高校后勤实体中不属于学校事业编制,以劳动合同为契约的员工。这支队伍中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为解决教师配偶、子女就业而接纳下来的近乎学校事业编制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