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面对孩子所犯的种种错误,许多教师都束手无策,只好采取惩罚的方式进行处理.惩罚虽能制止幼儿当时的行为,但给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是极大的,请看下面几个镜头:
  镜头一:游戏时,一名幼儿报告:“老师,某某某打人了!”教师听后不问青红皂白:“怎么又是你,去小班得了.”老师拼命的把他拖到小班。
  镜头二:午餐时,一位幼儿不小心把饭撒了,老师立即用责备的语气说:“你给我马上擦干净!”
  上述这些教师的处理方法对孩子来或都是一种惩罚,这会造成他们在情感、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马斯洛曾经做过精辟的论述,既“最健康的自信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的。”在幼儿的眼中,成人就是重要的人物。因而,幼儿对来自老师的评价,尤其对一些消极的评价是很重视、很敏感的。这种消极评价,会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其产生自卑感,在以后的学习中,幼儿一遇到挫折就会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半途而废。心理学医生指出:成人的消极评价只会造成幼儿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如说谎、懦弱、孤独、固执、焦虑不安等。因此,成人对幼儿的消极评价决不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破坏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一些性格倔强的幼儿,教师越是惩罚他,其越逆反,从而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造成无论教师好说歹说,也无济于事,幼儿就是不理睬的结果。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胆小的孩子,就会越来越怕老师,对老师产生恐惧感,甚至不愿来幼儿园。
  三、负面榜样的模仿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有句名言: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真理,常看到有些孩子生气时拍打着桌子;争抢玩具时,用手指着对方说:“你敢抢我的玩具,拖你去小班。”这些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了教师的语气,不可否认,这是“榜样”的作用。
  既然这些教师的处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应尽量避免采用惩罚的方式,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寻找动机,用欣赏的眼光接纳幼儿
  幼儿出现过错的原应很多。首先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学前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让他们长时间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往往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和事情,要求他们让人分享和给予时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要尊重差异,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幼儿,接纳幼儿的每一个错误时,教师要用温柔的语言,可亲的态度感化和理解幼儿,使幼儿感到教师还是喜欢他们的。其次是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尽管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家里形成的消极情绪的宣泄或模仿家长所致。
  二、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
  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幼儿都有着他们特有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和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说服
  说服是一种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当孩子有了过错时,教师要帮他分析错在哪里,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在说服教育时,不妨把对孩子的爱也表达出来,如“老师真的很失望、很伤心”,“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这样做了”,“相信你能做到的”。孩子对这种充满爱的批评,会乐意愉快的接受的。
  2.利用群体规定
  据贝宁同等人的研究,如果群体讨论或群体决定在程序上结合进行,集体中的意见一致性很高,最有可能引起态度的改变。所以,教师希望有效的改变学生的态度,使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规定的办法,肯定是有益的。如有些孩子大声在集体活动中讲话,妨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便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怎么样避免这些行为再发生?最后决定通过设计“安静”标志来提醒那些大声讲话的人。
  3.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角色情感,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有一次,几个孩子都在採花,通过说教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便开展了集体活动“花妈妈找孩子”,孩子们在扮演“花妈妈找孩子”的情景中,体验到“花妈妈找不到孩子”时伤心难过的心情,他们都纷纷表示再也不采花了,要保护好“花妈妈的孩子”。果然,在也没有人采过花,有时你会看到他们三五成群的蹲在那里与花儿讲悄悄话呢!
  4.奖励与惩罚
  奖励能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当孩子改正错误或当孩子出现了正确行为时,教师适当的给予一些鼓励和表扬,给孩子起到了强化正确行为的作用,使孩子感到一些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孩子继续发生正确行为。运用奖励时,因尽量运用精神奖励,少用物质奖励。如在集体面前表扬,给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抚摸。
  这里所说的惩罚既不是体罚也不是心罚,而是让孩子经受一些不悦的体验。当孩子经教师多次引导吴改进时,可以让他暂时离开集体活动,请他去休息角或隐私角,等他冷静下来后,再进行引导,使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如何去做。
  三、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
  自制的能力。因此,在孩子出现错误时,教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处理孩子过错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教师要让孩子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而不只是让孩子停留在认知层面。如一次,一个孩子故意把牛奶撒在桌上,教师没有马上批评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讨论该“怎么办?”等大家想出很多办法后,请这个孩子去做.这样,孩子不仅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而且体会到只要改正了错误,老师还是喜欢自己的。既发展了幼儿的评价能力,又利用幼儿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并由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幼儿园)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的社会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深化教育改革,从面向少数学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或特征的具体概括和集中反映,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掌握是推进探析问题进程,提升解题技能的关键。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好数学定理
如果侦察员在现场勘查中发现某种现象需要做出某种解释,或是在调查访问中掌握了与破案有关的情况可以利用,因而有可能对案件性质、作案人、作案时间、地点、工具、方法等产生
莫迪凯·瓦努努是一名在以色列迪莫纳绝密核工程当了近10年的技术员,出于不满,向《伦敦泰晤士报》出卖了核情报,欲使之昭于天下。摩萨德大为恼火,下令不惜一切手段把瓦努努
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这认识,情感,意志又统称为心理过程。这三种心理过程作为人脑反映现实的形
在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里,我们结识了众多云游四方,济危扶困,侠胆真情的义士。 在今天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位行万里路,解救三十名被拐卖妇女的侠胆真情的真英雄,他就是
按贡献分配是当前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原则。按贡献分配把人放在分配的视域之中,将人作为基本的分配依据,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自由,体现了人的存在状态
初中语文写作是每个初中学生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和个人知识储备的表现及应用,在语文学科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因此,本文以“注重形式多样———初中语文写作高效策略研究”
两年前,我教一年级语文。在我的课堂上,也是经常和她们一样,总是习惯最后再教学生写字。有时甚至一个字都没教完,下课铃声响起,只好草草“收兵”。在我们的教学中,共同的现象就是让识字写字成了虎头之后的“蛇尾”。这样的教学让我们屡尝艰涩:学生生字过关率很低,听写错误连连,倒笔画严重。学困生表现更明显,教师花许多时间帮助他们二次记忆、书写。为了改变现状,让学生牢记生字,写好生字,有的老师只好让学生反复抄写很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英语缺乏语用环境,写作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母语负迁移,导致不少的学生写出了中式英语,注重英汉语言间相似点的辨析,正视母语迁移,强化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途经。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母语负迁移;思维  对于高中英语学习而言,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阵地,从新课程理念来看,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于教学效果而言,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