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李广难封”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iguo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常被人们用来感叹生不逢时,或人才不被重用。尤其是李广,其传奇而悲剧的一生更为后人无限同情。“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中所赞叹的正是汉朝飞将军李广。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做过骑郎将、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多年不敢犯,被匈奴称为“飞将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人包括一些平民子弟都可以凭借战功位列将,爵通侯,但大小战役参加七十余次的李广却一直未能被封侯。
  对此,司马迁在传记中含含糊糊将其归结为一个宿命论的观点。后人则把原因归咎于汉武帝和卫青的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这一说法,基成定调,其实这一观点值得推敲。首先,在武帝上台伊始就把李广从边境调到中央,其缘由是周围的人都称赞李广的才气,刘彻这么做就是对李广有意加以保护。其次,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武帝分遣四将各率军一万出塞,这是汉军第一次主动出击,李广也在其中。这是汉武帝有意挑选未来最高军事统帅的“测试”。每人一万,机会均等。至于之后李广生擒被捉,侥幸得脱,当和汉武帝无关。也许是《史记》中“天子以为老,弗许”这句话,让我们更容易相信是汉武帝的君主独断而使李广未能在最后一次战役中有所作为。其实细析之不难看出,汉武帝这一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李广此时大概50岁左右,而卫青才20多岁,加之前几次战役中李广并没有太多的战功。这样安排也是未尝不可的。
  我倒是觉得司马迁所说的“数奇”更能解释李广未能得以封侯的原因,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继续沿着司马迁宿命论的老路子,而是认为李广确实不走运,他生不逢时,这让他很难有机会封侯。
  李广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匈奴人给打怕了,便接受大臣刘敬的主张,使之“往结和亲约”。至此,文帝、景帝忠实地执行这一路线,不敢越雷池半步。文帝所下的诏书,更强调如果坚持和亲,称其可以让老百姓如何的丰衣足食、世代如何的昌盛云云。在此期间,汉军与匈奴的争战也只是点对点的小规模的接触罢了。匈奴人时不时到汉边境打点牙祭,汉军则闻风而动,赶走即可,仅此而已。双方似乎配合得很默契。战事相对较少,对于武将来说,自然封侯的机率要低。文帝曾遗憾地认为“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意思是说,真可惜啊,李广,你要是在高祖时候,万户侯对你还不是小菜一碟?连皇帝都这般无奈,看来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但机会总是有的,景帝时爆发“七王之乱”。李广不负众望,作战果断而勇猛,跟随太尉周亚夫取得赫赫战功。可偏偏李广脑子发热,私下里接受地方诸侯梁王的将军印,这一行为本来就不符合朝廷的规定。加上梁王是个朝廷很忌讳的人,所以尽管李广在战场上彰显了自己的功名,但“赏不行”。这次机会可说是李广前半生最大的一次机遇,可惜,飞将军一时糊涂,从而失之交臂,令人惋惜。
  转眼间就到了武帝时期。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同样是个热血沸腾的岁月。眼见着李广这位当朝最著名的军事将领,终于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封侯列爵似乎只是早晚的事。但上天又一次抛弃了他。何以见得:
  如前所述,武帝之前,汉军对匈奴没有大规模用兵,即使有所行动皆为被动的,基本采取保守防御态势。在这一作战思维下,筑城屯边必然是不错的作战方案。这种作战方针对正直壮年的李广影响是很大的,纵观李广一生最擅长的亦是此战术,李广一生多以边太守将军屯。即使在武帝时期,刘彻也能做到人尽其才,让李广长期驻扎在匈奴左翼,以减轻对河朔一带的压力,其“飞将军”称号也得益于此: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遗憾的是,经过六十余年的积累,实力雄厚的汉帝国此时完全有实力和能力与匈奴在正面进行较量,甚至主动远出东西两翼自侧面迂回造成大包围形势,乃至渡大漠远征。而此时年近六十的李广显然不能适应新的作战要求了。武帝一朝,李广无甚军功。而与其同时的卫青、霍去病等人则通过长途奔袭,立下不朽之功勋,使匈奴闻风丧胆。平心而论,李广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才,而不是一位能视时而变、统掌全局的帅才。
  造成后人对李广无限同情的局面,司马迁老先生也有一定的责任。王夫之《读通鉴论·武帝》曾指出司马老先生记载李广的时候并非没有私情,而有“挟私以成史”的嫌疑。黄震在《黄氏日抄》中也曾说到: “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此说甚是。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未大张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随心所欲南下而牧马,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李广将军最终悲愤地自刎于大漠,这一悲壮的行为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其他文献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要降低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实现施工过程中有毒物质低排放的过程.其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了环境污
【正】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还只是处于发育阶段,市场的内在要素与运行机制的培植慢于市场“外壳”的构造。为此,本文拟就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进行探索。(一)从证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中学语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能力要达到的目标是:说话有内容,观点鲜明,不说假话;意思集中,前后一贯;用词完整,句式无语法错误,不呆板,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要求等。在教学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从“读”入手,培养学生的说
【正】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根本性质的转变和决定意义的突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得出的必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苏北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不少学校纷纷推出自己的特色教学:生活作文、写字教学、快乐阅读、经典阅读等等.成绩斐然。但是在这“乱花渐
在当前“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思想背景下,电影作为跨文化影视传播的重要媒介,对文化的传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影的叙事研究中,格雷马斯“行动元”理论为电影叙事功能分析建
<正> 量刑的酌定情节,是指在刑事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由审判机关灵活掌握,对量刑有一定影响的情节。在审判实践中,由于有的审判人员对适用酌定情节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往往不象
社会协调发展:动力与机轴的结合向文桥一、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说起现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需要和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体从事社会活动的动因。但我们认为,实现这种
在教学议论文过程中,感觉《过秦论》(上篇)与《六国论》这两篇经典史论文颇有一些相同之处,于是把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作了一个比较,以加深理解。    一、比较作者    《过秦论》的作者贾谊,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