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命,教育何为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ei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元旦前夜,上海外滩发生了令人心痛的踩踏事件,造成三十多人死亡,四十多人受伤,新年迎新,满怀憧憬却后果惨痛。沉痛之余,相关部门的善后工作固不可少,然而,止步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想想那些年轻的生命,看着眼前青春的学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深思:这灿丽多姿的生命空间该由谁打开?面对那多姿多彩的生命,我们的教育又该何为?
  公共秩序谁来维持?
  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共秩序应由公共部门来维持。然而,面对短时间内聚集起来的庞大人群,如果公共部门一时投入力量不够,不足以维持,结果将如何?除此之外,是否有其他理想的方式呢?我们认为,对崇尚自由的现代公民而言,应该想到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去遵守、维持公共秩序。因此,现场的十几万公民,还有那一夜不在场,但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时时在场的十三亿公民,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何时才能做到在公共空间里从容不迫,在私人空间里不疾不徐?如果那一晚,大家能够从容礼让一些、优雅淡定一些,悲剧是否能够避免,或至少减轻一些?
  是的,我们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落后过,我们一直在追赶。但在这条路上,我们是否忽略错过了一些什么?我们是不是只顾前行而忘了初衷?
  虽然,遇难者中大部分为成人,他们受过必要的教育,然而,他们却未必知道应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在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被告知的公共场所须知少之又少,而他们自己也恐未有深入的思考。反观现在的中小学生,如果置身那个夜晚,他们又会如何应对?时至今日,我们每位公民都应意识到:公共秩序非小事,也应从娃娃抓起。
  生命空间由谁打开?
  悲剧因为空间逼仄,拥挤踩踏酿成,那么生命的空间该由谁来打开?
  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车站购票、超市购物、集会聚餐等等,我们是否曾给生命留下足够的转圜腾挪的空间呢?
  无论是遇难者,还是幸免者,他们都曾在多大程度上有过这样的空间意识?
  今天的中小学校,是否都有必要在每一次的校会、跑操、运动会等集体活动中,告诉学会留足生命空间?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提醒:从每一次的诸如下楼之类的小事做起,在人群中不拥挤,不推搡,不追逐,在公共场所顾及尊重他人的感受,为自己也为他人打开呼吸的、生存的必要空间。
  一个从小养成、拥有了生命空间意识的族群,具备的恐怕绝不仅仅是应对上海外滩之夜的事件的能力,而会是一种日常的从容、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及呵护。那种看似寻常的素质,其实是文明的细节,生命的高度。
  他者生命靠谁拯救?
  是的,谁也不愿意看到踩踏之类悲剧的发生,但痛定思痛后,我们是否曾想过——他者生命,该谁来拯救?
  我们这个民族是崇尚人情的,熟人之间的相互关照、救助司空见惯,然而,我们又是含蓄的民族,陌生人之间的相助也可能羞于出手,同居住于一个城市的人们之间恐怕更难。因此,那一晚、那一刻,拥挤的人流中个个都似成了无力打开生命空间的孤独个体。他们的生命,在短短的几分钟或是十几分钟里,从挣扎到消逝。在事件发生前,谁能未雨绸缪?事件(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发生时,谁可以为自己也为身边人撑起一片天?事件发生后,谁又可以迅疾有序地让出一条生命通道?这些拯救者,我们一直不知他们应该是谁。
  此外,那些在非拥挤的公共场所的危急下的生命,如小悦悦,如猝然跌倒在街头的我们不曾知晓其姓名的陌生老人?这些陌生的他者,在无助的时候可以依靠谁,可以信赖谁?而我们的父母亲人,甚至我们自己,会不会在某时某刻成为别人眼里无助的他者?到那时,我们将何以自处,何以自立?今天的教育,应该及早地让孩子们面对、思考这些问题。而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的学生一起面对、思考这类问题。
  幸福追寻路在何方?
  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温饱之后,我们在追寻幸福的路上又陷入了踯躅不前的境地。因为我们大都丧失了心安理得、坦然从容的心情,我们甚至忘却了我们追寻的目的。
  在欣赏风景的大道上,我们大都忘了,让欣赏者自身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一道人的风景。
  是的,温饱之后的生命,何以充实绚烂?将孩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从现在开始感受、倾听生命的声音,他们不是未完成的生命,而是正当蓬勃的生命本身!请在他们的生命中轻声提醒: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大地与星空,会告诉他们,生命既可以如大地般厚重,亦可像星空般璀璨!让孩子,让教师,乃至更多的公民走在这条性灵舒展、灵魂自由的大道上,是每个教师、每个公民的永恒憧憬与幸福。
  (作者单位:灌南高级中学
  江苏连云港 2225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我的学术和人生导师梁志燊教授仙逝已近一年,360多天时光的消磨并未能抹去我脑海深处对梁老师的记忆,受其教诲、师生同乐的情景一直浮现在脑海,挥之不去。正如诗人臧克家所云:“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的恩师梁老师就一直活在我的心中。一年的追忆和思念,令我更加深切地感受了她的和蔼可亲、谦卑做人,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她金子般的人格和求是的学术品质。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  梁教授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且与时俱
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设立东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专项基金。该专项资金将扶持资助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大活动,包括学校德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等项目,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雷锋志愿服务、经典诵读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此同时,专项资金还将扶持资助全市青少年校外重点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重点包括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素质拓展基地、青少年阳光成长(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摘 要:以地域文化塑造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学校用西关文化特质营建校园环境,以读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文化传承,让师生在学习生活中实现创新与成长,更实现了学校自身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学校文化;地域文化;西关文化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48-02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办学历史和价值追求,它们是学校不断
【摘要】高中英语课堂广泛应用视听素材,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堂应用视听素材,要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限制,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文中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视听素材的作用,探讨课堂教学中应用视听素材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英语课堂;视听素材;应用措施  高中英语课堂利用视听素材有助于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同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大幅度提
编者按:  当下,道德混乱甚或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何以理性看待其对教学的影响与挑战?何以积极应对,促使学科教学内隐德育更为“真挚”“感人”,更加“入里”“走心”,实现返喻德之璞,归育人之真?这成为思想政治课程执教者无法回避的艰深命题。自本期始,我刊特约孙杰老师开辟专栏,秉“思想政治课德育视界探新与路径转换”之主题,承“基于病灶—引入范式—实践推进”之思路,以若干全新视角假以延展,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实
【Abstract】After briefly introducing presupposition and its types, this article principal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in NETEM incorporating change-of-state verbs, verbs of ju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那么,怎样去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师生之间真诚沟通呢?我尝试采用“笔谈”这一沟通渠道,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约会”。    笔谈,让心灵“约会”无碍    七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笔谈,一直是我与学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  与某个学生面谈,需要先从“学生堆”里把
摘 要  故事启发式教学以故事为驱动力,挖掘革命故事中蕴含的德育导向价值,通过多元呈现故事内容和叙说形态,提升学生道德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最终丰富学生的党史知识积淀,树立爱党爱国的信念和为党为国的理想,让党史学习教育润物无声,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关 键 词  故事启发;道德与法治;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Hi,我是古尔伯特·阿里纳斯,这是我的故事。  当我刚进入NBA职业生涯的前40场,我是在板凳上度过的。  他们认为我打不上比赛,我想,他们根本没看到我的天赋。  他们觉得我就是个0,一无是处。  但是我并没有坐在那里怨天尤人,而是不断地训练,训练。  在没有人相信你的时候,你的任何努力都会为自己加分。  这已经不是我能否打好篮球的问题了,而是我要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现在我仍然穿着0号球衣,因为
编者按:  当下,道德混乱甚或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何以理性看待其对教学的影响与挑战?何以积极应对,促使学科教学内隐德育更为“真挚”“感人”,更加“入里”“走心”,实现返喻德之璞,归育人之真?这成为思想政治课程执教者无法回避的艰深命题。自本期始,我刊特约孙杰老师开辟专栏,秉“思想政治课德育视界探新与路径转换”之主题,承“基于病灶—引入范式—实践推进”之思路,以若干全新视角假以延展,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