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转化教育

来源 :当代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素质和学业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可能象刀切般的整齐。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成绩突出的学生、老实听话的学生、活泼好动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惹事生非的学生……特别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的那些成绩差又以调皮捣乱为荣的刺头,令同学生厌、令老师棘手、令家长头痛。这一类学生我们一般把他们称为:“学困生”,在教育词典中对“学困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成绩落后。其形成的根源复杂,自身、家庭、社会甚至学校、老师都会在其中扮演不知不觉的推手。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们的这一些不良毛病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同时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毕竟不具备普遍性。又由于人生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白未来的走向,逞一时之快,往往容易在岐路上越滑越远,虽然有许多的学困生在日后的人生中,会对自己的过往痛心疾首,但往往是悔之晚矣,已错过了人生的最美好最关键的阶段,即使能够醒悟,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在学校的管理中如何缩短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面临的课题。学困生教育的好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问题,班级管理和校风建设面临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稳步前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招不慎就有可能让学生的人生从此拐了一个弯,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再说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只有从实际上消除大量的学困生存在的事实,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把转化学困生当作大事来抓。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学困生投入情感。首先要亲切。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常常事半功倍。如:一位同学做错了事情,你就大发雷霆,辱骂或讽刺,这样对方就会形成抵触情绪,不但没有收益,反而适得其反。“好言一句三冬暖,”即使事情再糟糕,也不能生气,因为一个学生的过错而使老师跟着犯错误,那就是双重的错误,所以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婉转地,尽可能地用他爱听的话去说服教育,这样学生会因为你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当我刚接手253班时,原来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严厉的男老师,总是以“暴风骤雨”般的“劈头盖脸”的训斥一些屡教不改分子,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渐渐他们也反叛起来,针尖对麦芒,效果可想而知。从踏进这个班级的第一天起,我就确定了用“润物细无声”来以柔克刚,轻言细语的与他们谈话交心,挖掘他们的思想根源,不到半学期就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当然这也得分对象,对一些有一定的上进心,但就是一犯再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就要在适当的时刻痛心疾首,用“响鼓”去震醒他们麻木的心弦。
  其次是有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无法从事教育工作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再冷漠的老师心目中也有一些孜孜不忘、娓娓而谈的学生形象。对于优生,我们当老师总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处处为他们开绿灯,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好生也许因为你的喜爱更加优秀,但更多的可能是换一个老师他依然还是那么优秀。所以说对学困生的转变更加能够体现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对于优生的喜爱往往在无意识中也会自然流露,学生本人甚至其他的学生也能够感受得到的。对于学困生的爱就必须有一些强制的因素了,因为从你看到他的第一眼起,也会流露一种不由自主的厌恶感。只有你真心希望他们的转化,你才会倾注你的真爱,也许他们是因为得到某一方面的爱不够才变得如此的,教师就应该认真地调查,如果他是缺少了母爱,你就给他母亲般的慈祥;如果他是缺少了父爱,你就给他父亲般的温暖;如果他缺少的是友爱,你就给他朋友般的关心……比如我班的陈兵兵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在生活上缺乏母爱,父亲也是忙于生计,根本无暇照管他,使他变得孤僻、厌学,又不爱讲卫生,一身脏兮兮的,班上没有一个同学愿意与他同座,所以他就是一直一个人坐在一个角落里,上课不是蒙头大睡,就是故意弄出一些动静以此吸引同学的目光,说起他,没有一个任课老师不皱眉头的。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在学习上给予关注,上课时经常找他提问,让他感觉到他也是这个班级的一员,老师并没有忽略他,他也渐渐有所活跃起来。接着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带他去理了发,并特意嘱咐他回家后,好好的洗澡,从里到外全部换一个遍。当他第二天来到学校的时候,站在讲台上给大家亮了一个相,给全班同学一个惊喜,面对焕然一新的陈兵兵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简单的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顺势引导同学与他结互帮互助对子,由于有了以前的铺垫,大伙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来,大家的满腔热情感染了他,他含着眼泪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从此,他更加振作起来。到了期末,他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了。由此可见,“关心”不仅体现了老师无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开始时,你自己也许都会觉得勉强做作,心不甘情不愿,但只要功夫到了,你的爱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春风般温暖,而不再有学困生与优级生的区别了,总之,要让爱感化他,让爱转变他。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学困生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老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某一方面的自信往往会蔓延到其他方面、甚至到所有方面。“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拥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闪光点的眼睛,这双眼睛甚至堪比显微镜,不放过每一道蛛丝马迹。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以前班里旷文龙同学学习很差而且爱捣乱的同学,属于那种典型的大事不犯,小错不断,反正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找他谈话立马低头认错,转背依然是我行我素。在一次校外卫生大扫除中,我发现他一个人明显比其他同学努力,跑前跑后,有板有眼,经他打扫的地方尤其整洁好看。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鼓励他多做好事,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大扫除后,我又不失时机的找他谈话,再一次夸奖他自理能力强。他也给我敞开心扉,告诉我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与他弟弟两个人在家,由于爷爷年纪大了,手脚也不利索,家里的一切都是由他操劳,家务事做得很好。于是我鼓励他要把这种能力转化为学习的能力,并且很真诚地告诉他老师相信他也拥有这样的能力。后来,他在课堂上再也没有捣乱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可见,从学生闪光点出发去转化学困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困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希望他们能在一夜之间换一个人似的,令人刮目相看也是不现实的。虽说无论家长、老师甚至是学生本人,没有一个不希望能够“立地成佛”,一夜之间痛改前非,改头换面,皆大欢喜。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只有一种好的习惯才能改变一种不良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的形成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爱心和赏识心,爱心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爱心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赏识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小博大。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过程既是一种心灵的交融,也是一种智慧的施展。教育需要爱心,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具有宽容的心态,并用智慧引导,才能真正的转化学困生。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主要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技巧。  1.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些同学发言机会少。为此,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
期刊
初一的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天真升入初中学习,面对突然增加的学科,和原有学科的难度变化,部分学生觉得茫然和力不从心。数学教学中问题十分的明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教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潜意识培养这几个方面做到精心策划这样才能使新初一的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一帆风顺。  一、首先向学生讲授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宏观上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如在讲第一
期刊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
期刊
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巧妙的课堂小结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是否成功埋下伏笔,更因为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好课最出彩的地方;第三教师对课堂练习的
期刊
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通过学习中的互动因素促进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合作和关心”,进而学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有望合作学习能够成为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育模式。初中物理中的合作学习的必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再次认识:  一要注重合作学习的主体性,  组织学生进
期刊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组成因素和制约因素,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激发需要建立在学生良好学习情感态度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善于抓住学生潜在的内在能动因素,紧紧围绕和贴近学生学习情感的“活跃发展区”,设置出学生愿意进行能动学习的趣味性教学情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在有效教学情境中得到释放。  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知识内容时,我根据函数知识抽象深奥的特性,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采
期刊
一、由于因材施教不到位,我们缺少了对男孩渴望自由的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活动是男孩的天性。生理学研究表明,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使男孩需要更多的活动,活动的同时也能刺激男孩的大脑和身体更好的发展。男孩的大脑与女孩相比,更多地依赖动作,更多地依赖空间机械刺激。从生物学角度看,由于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和刺激,男孩一天至少需要四次较为充分的体育或课外活动。“被大自然赋予力量、勇气和活力的男孩,本应通过狩猎、保
期刊
一、中学生不良英语阅读习惯的成因  1.1念读  这是指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么放出声阅读、要么不出声但身体某部位在跟着动、要么既没有声音也没有身体部位在跟着动,但心里面却一直在喃喃自语。这种阅读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就比较困难。大多数阅读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往往会有这方面的因素。  1.2回读  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在阅读文章时有时对刚刚阅读过的信息没有留下印象,总会重复再读或是再三阅读,这种习惯就是
期刊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大杂烩,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组成原理”,“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的专业课程内容各取一节。另一种是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介绍,基本上与非计算机专业讲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没有区别。  近年来,通过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专业教学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计算科学本质缺乏
期刊
一、从教学特点来看  由于数学活动课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实施灵活,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直接经验等特点。上好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保持“活动”的特点,防止把活动课搞成第二“学科”。主要特点有:  1、突出“灵活”。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像数学学科课那样“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给他们选择的机会。活动的方式必须摆脱学科课教师惯用的复习、新授、练习、小结、作业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