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

来源 :当代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t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大杂烩,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组成原理”,“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的专业课程内容各取一节。另一种是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介绍,基本上与非计算机专业讲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没有区别。
  近年来,通过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专业教学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计算科学本质缺乏比较全面的认识。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比较差。
  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先导基础课程。该课程肩负着“开启专业之门、引领学习生涯”之重任。主要讲述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历史渊源,发展变化,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为将后学习《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打下基础。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能以一种统一的思想来认知计算机科学的本质,教育和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方法论。
  我们从课程的定位与意义出发,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为:(1)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兴趣;(2)充分展示计算机领域能做什么,但不深究怎么做;(3)让学生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历史及其发展状况(4)培养学生学科全局观及随着学科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5)能让学生了解该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在该领域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遵守的法律准则。
  2、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课时安排
  “计算机导论”主要是为计算机专业新生开设,使他们对计算机学科整体有一个了解。我们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特别要区别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培养目标和方向上的不同,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进行“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我们要注意科学性、适用性、实用性,要有全局意识。“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下列几大部分:
  (1) 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学科的背景、发展历程、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以及信息化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并初步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范畴和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并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2)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冯·诺依曼机构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等。
  (3) 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软件的分类、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算法与算法分析,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
  (4) 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SQL概述,几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5) 对通信与网络知识的描述:主要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网络的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和网络协议以及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管理知识。
  (6) 人与计算机:包括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人脑与电脑的关系。
  (7) 学科展望:计算机学科的前沿知识,发展前景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内容。
  3、课程特色
  3.1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理论的同事注意实践操作的训练,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投过技术抓理论。
  3.2把当前最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融入教学。积极跟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材,更新实验平台,更新教学方法。
  3.3注重实践教学的考核。期末理论和实践考试都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进行,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学习。
  3.4基础性强。“计算机导论”是其他后续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导论”的课程内容既要防止过于简单,也要防止过于复杂。如果课程内容简单化,使之等同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就会背离该课程的教学意义与任务。反之,如果课程内容太复杂,就会把计算机导引课提升到计算机原理课的水平。第一门课就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容易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望而却步,给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障碍。
  通过以上对“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可以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进入大学就能对自己今后学习的主要知识、专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为后续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刘莉,陶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课程整合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4)
  [2]王兆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之分层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8)
  [3]高鹭,周李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3)
其他文献
如何搞好初中英语写作训练:英语写作水平是学生学习英语综合能力的反映,写作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进行综合运用的系统工程, 并非一蹴而就,它必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学生普遍惧怕写作,汉语式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语篇布局及衔接能力弱,写作内容困乏,语法错误多。如果再加之老师对写
期刊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主要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技巧。  1.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些同学发言机会少。为此,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
期刊
初一的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天真升入初中学习,面对突然增加的学科,和原有学科的难度变化,部分学生觉得茫然和力不从心。数学教学中问题十分的明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教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潜意识培养这几个方面做到精心策划这样才能使新初一的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一帆风顺。  一、首先向学生讲授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宏观上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如在讲第一
期刊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教师有直接关系,就像邓小平曾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
期刊
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巧妙的课堂小结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是否成功埋下伏笔,更因为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好课最出彩的地方;第三教师对课堂练习的
期刊
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通过学习中的互动因素促进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合作和关心”,进而学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有望合作学习能够成为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育模式。初中物理中的合作学习的必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再次认识:  一要注重合作学习的主体性,  组织学生进
期刊
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组成因素和制约因素,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激发需要建立在学生良好学习情感态度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善于抓住学生潜在的内在能动因素,紧紧围绕和贴近学生学习情感的“活跃发展区”,设置出学生愿意进行能动学习的趣味性教学情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在有效教学情境中得到释放。  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知识内容时,我根据函数知识抽象深奥的特性,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采
期刊
一、由于因材施教不到位,我们缺少了对男孩渴望自由的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活动是男孩的天性。生理学研究表明,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使男孩需要更多的活动,活动的同时也能刺激男孩的大脑和身体更好的发展。男孩的大脑与女孩相比,更多地依赖动作,更多地依赖空间机械刺激。从生物学角度看,由于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和刺激,男孩一天至少需要四次较为充分的体育或课外活动。“被大自然赋予力量、勇气和活力的男孩,本应通过狩猎、保
期刊
一、中学生不良英语阅读习惯的成因  1.1念读  这是指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么放出声阅读、要么不出声但身体某部位在跟着动、要么既没有声音也没有身体部位在跟着动,但心里面却一直在喃喃自语。这种阅读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就比较困难。大多数阅读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往往会有这方面的因素。  1.2回读  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在阅读文章时有时对刚刚阅读过的信息没有留下印象,总会重复再读或是再三阅读,这种习惯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