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诗词教学的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初探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作为中国民族的独有瑰宝,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结晶。本文将有关古诗词教学的再造想象策略加以阐述,希望能在实际教学中对小学语文教师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想象力;古诗词;情境;媒介;小学生
  古诗词是学生借以了解中国文化的很好媒介。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古诗词精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对音乐、舞蹈、绘画等的兴趣。同时,古诗词为学生阐事明理,启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手足之情和对祖国深深的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古诗词贯穿于学生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成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育工作者面对这种凝练至极、“言曰意丰”的文学作品,该如何引导学生从古诗词的跳跃思维之中、紊乱语序之中、堆叠的意向中,向诗情画意漫溯,成了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探索的问题。
  一、古诗词教学现状
  1. 古诗词教学模式化。大部分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陷入了模式化,大都采用解题意、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会背诵的方法。这使得本该诗情画意、韵味悠远的古诗词大餐被许多教师直接“凉拌”,成了一道索然无味的“小菜”,而这样的课堂也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课堂自然就枯燥乏味,无“美”呈现,缺“情”涌动。
  2. 古诗词教学拓展不足。教师教授古诗词往往仅局限于课堂,紧盯课本,以完成考点讲解为目标,不愿意多耗时间在学生想象和拓展的引导上,更不愿多花时间引入课外实践活动这一源头活水,导致古诗词教学如一潭死水。
  3. 古诗词教学不尊重学生个性,课堂缺少变通。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往往还停留在梳理诗词意思、感悟作者情感的浅表阅读层面,缺少对古诗词本身与外延丰富内涵的解读,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提不起兴趣。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富有想象力的生活才足够精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体会需要体验,更需要想象。唯有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打开他们的思维,引领他们穿越千年时光与古人交谈,方能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力与鉴赏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1. 吟诵古诗词,营造想象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绕不开的路径,因为诗句是引发想象的根本,它引领学生主动走入文本,自主地读语言,品词句。吟诵古诗词是学生与文字符号的直接碰撞,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激发学生想象。将多种诵读方式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个别读、齐读、分组读、引读、配乐读等,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本身的兴趣。教师把诵读的时间和自由还给学生,学生才会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字里行间,课堂才会变得更有张力。
  2. 丰富体验,打造想象基础。古诗词浓缩了中华民族最精华的文明与精神,如何让这浓缩的精华能在阅历尚浅的学生心中激起一阵微澜,最关键的还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体验作者的生活心境,与诗人产生共鸣。教师通过拓展诗词或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现象来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情感体验,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教学《秋思》一诗中“洛阳城里见秋风”时,学生难以理解:“秋风本无形,何以‘见’得呢?”于是,笔者借助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讲解,来化解“见”之难,并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带领学生穿越回唐都洛阳,让学生去听、去看、去感受秋日的萧瑟与孤寂。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深处乱世、有家难回的心境中秋日的萧条与肃杀,从而为理解“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矛盾心境打下情感基础。
  3. 借助媒介,具象想象场景。品词析句是学生解诗意的基本方法,但在古诗词中一旦出现学生较为陌生的经验,单靠教师语言的描述以及学生的反复诵读是无济于事的。此时,借助课文插图或电脑媒介等进行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视频、图画或音乐带来的具象、动态的视听感受比抽象、静态的文字更广阔、更深入,学生的想象也更易展开。
  三、結语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 :“强烈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小学生受阅读能力、知识面、人生体验的制约,对古诗词的理解往往是简单、模糊的。在古诗词文教学中,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立足文本,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机会,启发学生全方位、多视角解读,并在情与美的共鸣中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引领学生穿越千年时光与诗人在心灵上不期而遇。
  参考文献:
  印春芳.再造想象:激活古诗词教学“一池春水”[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7):39-40.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是每个行业竞争的核心,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精湛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对工艺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当前在教育领域中传承工匠精神,旨在培育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技能人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工匠精神;汽车实训;培育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各个行业对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学生学好数学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优化书本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联系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以及自主分配作业时间等手段,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布置的作业也缺乏创新性,并且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
期刊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知识,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式。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探索意识的培养,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探求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进而增强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就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简要探析。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
期刊
摘 要:探讨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选择某中职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学生采用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模式,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观察组学生的实验考试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较对照组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基于App的碎片化学习模式得到大
期刊
摘 要:时代的发展对于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于课本教材,难以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通过运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合理设计游戏环节,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点成为充满趣味的游戏因素,使小学生更乐意学习,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英语;设计  一、游戏化教学的概念  游戏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游戏的元素、优势和思维,将课堂知识传授转为趣味游
期刊
摘 要:生活中存在大量能够当作教学案例的物理现象。高中物理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学习生活中的物理。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教學策略  “高中物理应该接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不断探索揭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物理奥秘的乐趣。”这是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而现实情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正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趋势下,高等教育也在各个方面进行不同幅度的改革。创业教育作为帮助很多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关键教育,在高等教育整体改革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并针对种种问题,提出了在高校转型过程中创业教育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等教育;转型;创业教育;教育改革  在当今时代,高等教育正在经历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也在加速。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新课改对学生技术能力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制订科学的解决方案,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日益推进,合作学习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受到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欢迎与推崇,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语文教学创新的新浪潮。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提升其课堂学习参与热情,锻炼其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进而促进教学实效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优势,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视野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开展生活化教学,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首先指出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然后给出了相应的误区避免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生活问题转变为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