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意象与先秦汉魏六朝文士心灵抒写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即“表意之象”,这是中国古典诗文寄托情志的重要手法。意象是千古文士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又仿佛是一扇心灵的窗户,蕴含着丰富饱满的情感世界。云朵本是自然界的一种美丽物象,又作为供人欣赏的一类景物而存在,因其飘忽不定、姿态万千的特点,在中国古典诗文意象中别具一格、意蕴深厚。云之于苍天,正如渔舟之于碧波,皆为心灵不系之舟、个体自由之化身。特别是在汉魏六朝文人诗作中,一朵朵“浮云”,承载着六朝文士的心灵符码,寄托着文人墨客的玄远幽思。
  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如《白云谣》中有:“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这是一首古典童谣,凄美而略带感伤。经过汉晋时期文人的不断抒写,云意象渐具规模,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寄托着中古文士飘摇的人生梦想。姿态万千的云朵,成为士人表达心中情感的媒介,被塑造成不同形态,被赋予了鲜活可感的灵魂。《古诗十九首》、曹植、阮籍等皆为代表,浮云、游子、孤云和白日写得如此动人心魄。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世界,因为云朵意象的融入,更加显示出深厚悠远的美学况味,这些云意象纷繁复杂,正如“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奏响了一曲牧歌,让人梦回田园,心灵自适。云朵在中国士大夫眼中的地位独特,他们作品中的云朵有的单纯写景,有的看似轻描淡写实际却颇有深意。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作品中的每一朵云,其背后都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一、 飘飘欲仙:神灵的外衣
  云高高在上、飘忽不定,充满了神秘,在中国诗歌发展的早期,云意象多半和神灵密切相关,神仙总是腾云驾雾,有云处就有神仙的影子。《白云谣》中有:“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此歌谣最初见于《穆天子传》中的“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天子答之”。(郑文杰《穆天子传通释》,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漫天的白云随意飘荡,被山陵自然所阻挡,以此说明周穆王踏云而来,白云成为远游的天子化身。周穆王虽是人间之王,但在位时喜炼丹药,一心希望拜会西王母,此次远游他如愿以偿,瑶池会晤本身就存在神话色彩。人类从远古时期走出,对苍茫的穹顶产生无限幻想,天空中云变幻莫测的变化,更具有奇幻浪漫的意味。早期诗歌里的云意象表意简单,云朵就是神仙的伴侣,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其本身并无任何附加的意义,它只是包裹在神仙身上的一层外衣,脱去外衣就见到了神仙的尊容。先秦时期的这种云意象有很多,到了战国时期的屈原,“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与“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用法和《白云谣》类似,这也说明了云意象在萌芽时期用法相对单一。云朵背后存在一个难以言说的神仙世界,意象背后的诗人自我形象遮蔽难见。不过,这种现象在两汉以后的诗歌则日趋减少。
  二、 返璞归真:自然界的精灵
  随着理性精神的发扬,云跌落神坛,不再是神灵身边的伴侣,它独立出来,成为一朵真正的云、自然的云,不属于任何人的云,却又不断在人类视域中呈现出美感的云,在其背后是山水,是田园,以及创作者胸中一颗寄情山水的心。真正将云的自然属性带入诗歌、融入田园的是陶渊明,他的《四时歌》尤为质朴平淡:“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五言四句小诗清新明丽,通俗易懂,诗作极有画面感:春水荡漾,夏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百态,秋月朗照,向人间洒下清晖,冬日高岭上的青松在严寒中生机勃勃。作者用白描手法呈现出田园四季的美景,犹如一幅图卷,描绘出四季的自然生机。在这首小诗中,作者对于自然世界四季的变化十分敏感,他笔下的山、水、月、木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云朵瞬息万变显得有动态,成为诗歌里唯一具有运动倾向的物体。由此,诗作静中有动,那夏季的云朵,又何尝不是預示着生命的美好与流逝呢?岁月静好之余,陶渊明发出“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之类的永恒慨叹!陶渊明捕捉自然界事物的能力极强,其白描笔法简单自然,显现出返璞归真的质朴感,简约之中却蕴含着哲人般的深思与情感的流动。陶渊明厌倦黑暗的官场,只有自然界的万物能让他找到心灵的皈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其内心真实的写照。那些身处官场经纶事务的士大夫与舞文弄墨的御用文人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一自然的馈赠。因此,陶渊明笔下的云是静穆的,却又是流动的;是孤独的,却又是充盈的。
  再来看这两句:《己酉岁九月九日》中“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与《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前者描绘了一幅蝉在枝头悲鸣,大雁在云霄里穿梭的画卷,后者书写山中迷蒙的云气与夕阳落山的佳景,飞鸟在这一美丽背景的映衬下结队归来。两者都动静结合,理论上云朵应该具有动态,但由于丛雁与飞鸟是运动的生物,两者结合相得益彰,云朵反而变得稳重,成为一种相对凝固的雕像,见证着飞鸟与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诗色调明朗,句句白描,语句锤炼得不露痕迹,显得自然平淡,颇有后世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尤其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不仅是景物描写,还隐隐可知诗人勉励自己“还”。诗作含蓄表达寄傲山林的情志,更在规劝他人:“田园将芜胡不归?”两句虽是景语,亦是情语。
  云,作为自然界的精灵,一直陪伴在陶渊明的身边,给予陶渊明精神上的慰藉,更让作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钟灵毓秀,成了陶渊明的好友。陶诗笔法鲜活灵动,云朵跳跃于陶渊明多类诗歌中,奏出美妙灵动的音符,道出“山水有清音”的生命真谛!这只“精灵”手持画笔,勾勒出宁静美好的自然万象,与动荡纷乱的人间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云的背后是不受外界打扰的自然界,更是作者追求心灵休憩的精神家园。唐代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与“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也都学陶诗而有发展,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自然世界的无穷魅力。刘须希对此高度赞扬:“语不必生僻,清夺众妙。”顾璘更留下了“学陶”的评价(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正是陶渊明发现了云朵的自然属性,更赋予其丰富的自我色彩与情感寄托,每当后代士大夫在政治上不得意时,他们都会与陶渊明看齐,去自然山水中寻找失落的自我,此时云朵会告诉他们:“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 悲欢离合:士人心灵的镜子
  云朵本身只是一种物色存在,不带有任何情感,然而,魏晋诗人发现了新的云彩——将自然与深情融为一体的云意象。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深情。”(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魏晋时期,士人们开始在云朵意象上增添自我主观情感色彩,这些云朵的意象内蕴丰富,仿佛一面折射社会和心灵的多棱镜,充分反映了魏晋动荡时期中各类文人的众生百态。
  云朵可以用来抒发激昂之情,曹植的《斗鸡诗》中有:“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愿蒙狸膏助,长得擅此场。”这是曹植早年的热血之作,他借对斗鸡场面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自身充满昂扬向上的斗志与激情。“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写胜者仰天长鸣,鸣声直冲云霄、鼓翅欲飞,以及不可一世的魄力。诗人运用传统作品的“铺叙”手法,集中渲染了斗鸡的动态形象。斗鸡这一场面虽小,但“青云”一词使得本诗的场面变得宏大起来,普通的鸡似乎化身老鹰直冲云霄,从此“青云”也就开始形容人志存高远、志得意满。本诗通过写鸡的鸣声高亢、直冲云端,表现曹植此时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对未来抱有非凡的自信,希望在政治仕途中一展自己的抱负,透露出曹植志得意满的精神状态。作者还有一篇《应诏诗》,作品中有“仆夫警策,平路是由。玄驷蔼蔼,扬镳漂沫。流风翼衡,轻云承盖”一句,“轻云”给人以轻盈流动之感,表现出诗人在黄初四年(223)被征召时轻快喜悦的心情,魏文帝刚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兄弟们很是防范,而这一年他破例让曹植进京朝见,作者接到诏令后心情愉悦,遂写下这一作品,诗歌里的“轻云”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喜悦。曹植笔下的云,虽是“轻云”,饱含摧残、风烛残年,却又隐含着不改吾志的坚定,有着矢志不渝的生命的大欢喜,这恐怕是因为青年时期的一腔热血尚未消退,豪情壮志油然而生,这让多少文士为之唏嘘不已!
  可惜的是,人的命运并不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的起起落落,生活的悲喜无常都是无法逃避的。当作者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不顺时,云也会照射出他们内心的苦闷悲怆。阮籍《咏怀诗》中“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将自己的悲苦与“青云”原本的高亢意蕴相结合,作者化身为鸟,表现自己的孤独处境,他其实也想一飞冲天,但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他只能与心中的理想告别,做一朵孤独的青云。作者看似抒发自己内心的激愤之情,但更多的是言不由衷的无奈。阮籍虽然最终抛弃曹魏政权,在司马氏手下做官,但内心并不是真心仰慕晋朝,他对于新朝披着假道学的行为深表反感,可嵇康的惨案历历在目,这迫使阮籍不得不使用一些隐晦的意象表达自己的难言之隐。正如黄侃所言:“杲杲遗世之情,则网罗不复能制。乡曲之士,窘若囚拘,又安肯与之携手共谈猥贱之事哉?”(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此诗表面上是写鸿鹄,实际上是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飞远举、远离尘嚣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意愿。阮籍幻化成鸿鹄,“青云”这一面镜子照射出阮籍内心的悲愤,作者带着悲愤与纷乱的政治世界作斗争,希望摆脱人世间的束缚。
  云朵除了能寄托悲喜之情之外,还能产生一种生命离合之感。《陶渊明集》首篇《停云》一经写出,“停云”就成了中国文学里的一个新意象,以云来表达思念亲友之情。《停云》是作者从桓玄幕府辞官后所作,“停云”指凝聚不散的云,诗人借此表现出阴云密布的内心,以及对社会的忧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前小序云:“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全诗运用比兴的手法和复沓的章法,描写“停云”的阴沉状态,通过对其他自然环境的烘托描写,表达了自己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作品表面看来是写天气,而用夏天雷雨前或冬天雪前的景象来形容春季的天色,似乎形容过量,有一种对朝政的担忧之情。辛弃疾颇喜渊明此诗,今存辛弃疾词中出现“停云”有九次之多,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辛弃疾把自己的隐居地称为“停云壁”,可见其对陶渊明“停云”意象的继承和发扬。
  此外,陶诗《和郭主簿》其一结尾的“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无限怀念民风淳朴的古代社会,这也正体现出诗人的避世精神,他渴望归隐,回到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还原生命本身的纯真。“白云”意象寄托着诗人与世俗隔绝的避世精神与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悠悠的白云是一面明镜,不仅显示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似乎还折射出诗人纯真的品格、坦荡的襟怀、高洁的节操,这正是自然工巧的艺术化境之奥妙所在,因此刘履在《选诗补注》卷五给出了“末言遥望白云,深怀古人之高迹,其意远矣”的高度评价。
  四、 有意为之:政治的晴雨表
  以云来隐喻政治是中国古代诗歌里一个常用的手法。由于社会的黑暗,诗人为了既能保全自我又能抒发己志,就通过隐喻来抒发不能直言的思想。隐喻艺术在诗中的运用,其特色就是曲折隐晦,依靠诗人精心构思和高超手法,其中意象的选取及妙用颇为重要。云朵在很多诗歌中就充当了政治晴雨表这一角色,这在《古诗十九首》里就已初具規模。如《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中的“浮云”,历来有不同看法,以李善为代表的“君臣派”认为:“浮云之蔽白日,以喻邪佞之毁忠良,故游子之行,不顾返也。”六臣里的刘良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2018年版)。孤独的妻子在家思念游子,生怕丈夫被外面世界的女子所惑,女主人公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徨之中,而深层意蕴是说忠臣被逐,小人得志,君主被蒙蔽。“浮云”作为一个意象被赋予了政治角色的意义,显得深婉含蓄,意味不尽。《西北有高楼》里的“上与浮云齐”也是相同的例子,李善曰:“此篇明高才之人,仕宦未达,知人者稀也。西北,乾位,君之居也。”李周翰亦曰:“此诗喻君暗而贤臣之言不用也。西北,乾地,君位也。高楼言居高位也。浮云齐,言高也。”(同上)此诗抒写了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迷茫。全诗融情于景,语言形象生动,风格朴素浑厚,运用典故以及比喻、寄托等手法,从高楼写起,以高飞作结,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写得缥缈空灵。   陶渊明也喜用云来隐喻政治,典型例子有《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中的“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一句,“重云”写出云层之厚重,容易让人想到《古诗十九首》,有隐喻朝政风雨飘摇之意,为下文抒发自己年老易逝、高远胸襟做铺垫。这首诗在陶诗中是写得较平凡,显得朴质无华,其转接突然之处,也表现在“放”和“直”,即放手抒写,不拘泥、不繁芜,这与《古诗十九首》一脉相承,但此诗也有它的含蓄,似拙而实高、奇特过人,不露痕迹地表现作者襟怀的开阔和高远。邱佳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二云:“此诗赋而比也,盖晋既亡于宋,如重云蔽日而阴雨纷纷,独公一片赤心如紫葵向日,甚为可爱,而又老至,不能及时收获,渐当复衰,此公之所以感物而独长悲也。”
  古诗中以云喻政治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云必须和另一个隐喻的事物成对,例如“浮云”对白日,“浮云”对高楼,“重云”对白日,正因为云有影射小人的意味,所以必须出现一个君主与之对应。中国古代思想一般认为君主多是圣明,只是因为小人的出现才会犯错,君主的过错多由身边小人引起,想要恢复清明的统治则必须清除小人。君主都是高高在上的,太阳、高楼等意象会被用来隐喻君主,因此天空中的云成为政治的晴雨表也就理所当然了。
  五、 以云代己:作者自我的化身
  最后一种云意象就是作者自我的化身,这种意象不仅能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更将云人格化,作品里的云就是作者自己,这类作品尤以陶渊明的诗歌为代表。如《咏贫士》其一中有“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一句,《文选》李善注:“孤云,喻贫士也。”袁行霈先生认为“孤云”不仅仅是贫士,更是作者自喻。温汝能《陶诗汇评》卷四曰:“以孤云自比,身分绝高,惟其为孤云,随时散见,所以不事依托,此渊明之真色相也。”陶渊明的本色是什么?就是身虽孤独,但心与贫士贤者同在的高尚节气。诗歌里的云朵当是黄昏所见,作者发现万物均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无依无傍,在昏昏冥色中渐渐飘向不可知的远方,他不禁感慨:何时才能见到它的残光余晖呢?恐怕是永远不能再见到了。涵泳此句,令人心中不禁生起一片悲凉。这首《咏贫士》作于晋宋易代之交,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作者就是那一片孤独的云朵,在人生的天空中飘零,岁月即将走到尽头,夕阳西下,死亡的黑夜即将笼罩,在人生的暮年能做些什么?恐怕也就是不忘初心,将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坚持到底吧!陶渊明另一首作品《岁暮和张常侍》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里作者将市朝的变化、风云的凌厉与人生暮年的悲怆相结合。“向夕长风起,寒云没夕山”一句中的云意象也很丰富,“寒云”作为一种景物,已经打上了作者的情感烙印,它就是诗人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抒发了作者穷困愁苦、憔悴悲慨的情怀。傍晚时分大风忽至,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云又加速遁入西面的山峰,人生苦短,只要信仰不动摇,人生又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或许,写云的最高境界就是写云不是云,正如看山不是山。陶渊明写的是孤云,是寒云,有我或无我,皆非重要。正如陶渊明笔下的南山,见或不见,都有陶渊明的影子。
  余论:心灵之窗、梦里青山
  意象作为文学创作及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境遇的转变,它在文学本体流變的过程中通过创作主体的不断抒写创造出来,并得到扩展与丰富;另一方面,意象与作者主观情感相互区别而又紧密联系,共同造就了中国古典文学含蓄隽永、意味无穷的艺术风貌及审美趣味。云意象背后的故事太多,我们能从中发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的时代风云,翩翩浮云能告诉我们作者一些鲜为人知的独特心路历程。云意象深婉而隐秀,它是诗人心灵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户,我们能窥见其背后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过往,这值得后人涵泳不辍、感怀深思。先秦汉魏六朝的云朵意象橱窗中,我们看到的,有游子,有友人;有失落的自我,有逝去的青春;有一颗颗特立独行、不肯媚俗的心,还有一片片宁静祥和的山水田园、一座座放飞心灵的梦里青山。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10月18日,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合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本次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在港交所的“生根发芽”会不会引起通过新交所配置A股的外资大幅“回流”?又会对A股市场生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及投资启示?或进一步稳定国内“定价权”  虽然A股2018年被纳入MSCI之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但外资在A股市场持有市值的比例仅从2018年的2.26%提升至2021年6
期刊
国际金价自去年8月中期见顶以来,走势上一直处于调整状态。今年以来,其他商品价格走势急促上升之际,黄金价格则气定神闲般小幅波动。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831吨,按年下跌7%,按季下跌13%,主要原因乃黄金ETF持仓减少。反而金饰、科技黄金需求,以及金条金币投资比去年明显好转。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金饰需求按年上升33%至443吨。2015年至2019年每年金饰需求超2000吨,而去年疫情需
期刊
(1) 肄雅、元亭、棻芭  网友云涛问:清人吴安祖《修葺嘉山书院落成延师课士》诗曰:“典学熙朝景运开,艺林从此辟蒿莱。文衡正待宗工掌,士气原蒙圣泽培。绵水嘉山钟伟器,明经肄雅藉英才。城东仿佛元亭路,合有棻芭问字来。”请教“肄雅”“元亭”“棻芭”该如何去解读?谢谢。  钟振振答:云涛网友,“肄雅”之“肄”,指学习。  “雅”,本义为《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小雅》。《诗经》是入乐可歌诵的,故无
期刊
大历十才子在唐代文学研究者中经常被提到。至于是哪十个人,又为什么是这十个人而不是其他人,他们的集结最初由谁所倡议,十人在人事与政治上到底有怎样的立场与依附,似乎一直众说纷纭。本文整合文献,努力追求真相,试图提一新说,供学人参考。  一、 大历十才子是哪十个人  傅璇琮先生著《唐代诗人丛考》所收《卢纶考》,认为大历十才子的称号及具体人名,“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1993年左右,他委托我到上海图书
期刊
上期荐股排名(2021年10月18日-2021年10月29日)累計排名  收盘收益=(本期收盘价-上期收盘价)/上期收盘价。  本期累计收益率=(1+上期累计收益率)*(1+本期收益率)-Q。  大盘表现:1、当期大盘表现为上证指数两周涨跌:2、累计大盘表现为截止当期末上证指数年内涨跌。编辑笔记  四季度谨慎为妙。上周荐股第一名  西南证券  收盘收益:7.51%  海川智能(300720):公司
期刊
过去两年的时间,市场主流投资者将重点放到了核心资产(以价值投资者为主),及新能源和芯片等热门行业(所谓成长性赛道),但笔者将目光集中在了另外一边的冷门股。这并不是笔者一定要与众不同,而是巴菲特说过,价值投资从来就不是多数人的游戏。  尽管市场主流投资者一直在提倡买核心资产就是价值投资,这可能是国内主流机构模仿巴菲特买消费股的一种方式,但模仿巴菲特的策略是否能够持续在A股有效呢?这个问题其实值得读者
期刊
市场三大指数在10月份均走出了弱势反弹再破位的走势。上证指数白10月12日的3515.14点开始运行了约十个交易日的震荡上升,这个震荡上升没有量能放大、没有速度出来,而且进入到10月尾段并没有向上加速,而是向下破位。上证指数在10月28日下破了3515点,确认了整体自9月14日以来运行的是ABC三段下跌。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也基本上差不多,整体表现得是更加的弱势。自从7月份前后以来,深证成指和创业
期刊
上期文章中所提及的指数分化和资金调仓现象,在过去两周时间里继续演绎,各大指数走势的差异依然明显。比如,10月22日,随着消费蓝筹等板块个股的反弹,上证50指数收涨1.21%,创出近几个月的新高,而上证指数当日却下跌了0.34%。  近期,还是上证50指数相对稳健一些,走出了较为规整的上升5浪形态。(见图一)  9月2日撰写的第18期专栏文章中,笔者将8月20日出现的跳空缺口定义为竭尽缺口,目前看来
期刊
本统计期(2021年10月21日-10月27日)期末,两融余额18685.45亿元,较期初(10月21日)的18676.49亿元上升8.96亿元,上升幅度仅为0.05%,较上期期末(10月13日)18522.37亿元上升163.08亿元,上升幅度为0.88%。整体看,国庆节后两融余额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到本统计区间依旧呈现净流入状态,但已经进入高位盘整区。随着近日指数的下跌,特别是部分白马龙头股的
期刊
截至10月27日收盘,沪指报3562.31点,跌0.98%;深成指报14393.51点,跌1.09%;创指报3308.96点,跌0.56%。从盘面上看,电力、PVDF概念、氟化T板块涨幅居前,煤炭、家用轻T、饮料制造板块跌幅居前。  大宗交易市場上,10月21日-10月27日,5个交易日里沪深两市共发生大宗交易671笔,其中深市成交399笔,沪市成交272笔,合计成交8.60亿股,成交金额为1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