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魏六朝时期伴随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诗歌的题材得到了空前的扩展,诗歌技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雨”凭借自身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较早的进入人类的眼帘,就其实用价值而言,降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为人类提供基础的物质资料,使人类可以世代绵延,人们对其充满了敬畏崇拜之情;就其审美价值而言,雨水以其灵动的姿态、朦胧的意境、悲凉的雨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为其驻足。本文将以汉魏六朝诗中的雨意象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诗文,从不同类型的诗文中探究雨意象。第一章论述雨意象产生的文化背景。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性气候,降雨有着鲜明的特点,正是源于这一点,使得我国自古以发展农业为主,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势必对雨水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又因先民最初无法解释降雨现象,遂逐渐的形成了有关雨的独特的民族心理,对降雨产生了期盼、畏惧、崇拜等情愫,出现了以文化为基底的雨意象。先秦时期“雨”除了出现在农业、祭祀之中,也走入了文学领域,在《诗经》和《楚辞》中雨意象成为赋、比、兴手法的媒介之一,这可以当作是雨意象显现的雏形。第二章以汉魏六朝时期咏雨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学自觉大背景之下,探究咏雨诗歌的发展历程,诗人们对雨的外在特征、雨声、雨境等各方面进行描绘咏叹,从中透视出雨意象的美学特质,感受到“雨”的灵动、“雨”的朦胧意境、“雨”的滋润洗涤之用以及雨声的清脆洪亮,让人们陶醉在雨景之中流连忘返,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第三章以借雨抒情诗文为主要研究对象,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将关注点转向自身,转向人类本身,更加注重自身情感的抒发,加之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昏暗的社会时期,人们情感普遍低沉消极,与朦胧昏暗的雨景极其切合,因此,雨成为此时期诗文创作的宠儿,文人用以抒发自身或者大众的凄苦悲凉之情。第四章以祈雨诗文为研究对象,探究祈雨诗文在祭祀仪式、求雨方法、与神沟通方式背后的“雨”,发掘祈雨诗文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探究文人思想中的仁慈爱民的民本思想和人文主义情怀。本文以汉魏六朝时期雨意象诗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一探究具备审美特质的雨意象诗文,咏雨诗对雨意象进行了全方位的关照和刻画,展示了雨意象多样的美。其二深入发掘借雨抒情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特质,文人们借助雨为媒介,抒发大众普遍情感或者个人情感体验。其三研究凝聚民族心理文化的祈雨诗文,通过对其祈雨方式和主题内容的关注,挖掘其内在的文化意蕴和文学色彩。汉魏六朝时期雨意象诗文类型多样,即祈雨诗文——咏雨诗文——雨与情交融之作,本文还将追溯先秦时期雨崇拜的文化内涵以及先秦文学作品中“雨”的存在价值,寻求雨意象产生的萌芽时期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