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专题,用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实验性。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关键词】阅读 研究性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0-01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科技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全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和重视教育,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正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而做出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选择。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试试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改革。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专题,用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实验性。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思考,主动的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阅读是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来获得意义。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的信息,自己质疑并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一、以点带面,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的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则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式。对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对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开放性、研究性阅读的步骤:第一,浏览,即概览一下书籍的内容提要和篇章目录,求得一个轮廓的了解。第二,提问,即就各章节的标题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内容,提出问题,留待下一步思考。第三,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思考边做笔记,达到理解。第四, 复述,即回忆书中的内容,加深印象。第五,复习,即在复述后,一二日内,再重复一次,以巩固获得的知识,得到新的体会。
  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结合,使学生在读写的实践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写的作用。阅读是感性知识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过程对阅读有促进作用。阅读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字词,段落层次;
  2.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写作特点;
  3.归纳中心思想。作文的一般运思过程是:(1)立意,即确立文章的主旨;(2)处理材料,包括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3)组织语言表达。阅读以集中思维为主,写作以发散思维为主。
  三、以问题为载体,阅读与提问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理解性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向自己提问题,如: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怀疑性质疑:就是大胆地提出怀疑或补充。如:前人或教师的理解分析正确吗?这样的分析深刻吗?能否更深一层地说明?
  3.实践性质疑:就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对阅读材料再做思考。如:怎样把别人的说法与写作吸收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的吸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应怎样改动?
  四、以思考为线索,阅读与思考结合,让学生直接体验、享受阅读的过程。
  阅读要靠学生自己去体会和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不通过学生研究就把現成的结论或定理告诉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脚踏实地进行研究,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己阅读,不依赖老师讲授,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教育价值在于:1.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它能把思考导向深入,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思考处于活跃状态。2.培养学生精读、略读文章的能力和自己钻研的习惯。3.它使学生边读边写,把读的训练和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这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可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其他文献
早稻一生实际需水量并不比旱地作物多,只要科学合理地运筹水浆,不但可节约用水,还可以以水为杠杆,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创造适宜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条件,夺取高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苦苦思索和重点研究的课题。写作能力构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要素。同时对学生自身而言,具备一定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04-01  信息的时代,需要我们能对大量的信息及时提取并做出处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新课标》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对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
【摘要】小学阶段英语的语篇教学有别于成人化的课堂教学,不能以成年人的理解能力来进行施教,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实效,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将任务型教学和整体情景教学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比较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兴趣了,那么学习动力、学校效率也就会有相应的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能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5-01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又重新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