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教师的角色与任务
在基于Wiki的心理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是充当学生心灵表白的倾听者、自我探讨的促进者,真诚接纳、尊重、理解学生,通过真诚的同感表达与学生取得沟通,通过质疑引导学生,使学生改变一些固有的不合理的想法。教师必须机智地、策略地将Wiki技术渗透到心理活动课的各个环节,以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增加虚拟活动空间和实践机会。使心理活动课的整个过程,犹如一首师生合奏的乐曲,因Wiki的融入,激发、创作出更为优美和谐的心灵乐章。
● Wiki应用于心理活动课的基本步骤
1.扰动──提出问题,酝酿激情
心理大师李子勋对扰动的解释是:扰动就像让水荡起涟漪,即把固化的视觉打开,重新看待事物与存在,产生新感觉。心理活动课中,扰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全体学生创作心灵乐章的欲望,建构起解决问题、应付挑战、改善关系的新的生生、师生关系。由于Wiki的简便性和开放性,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查找轻易获得大量的、不同于现实主流文化环境中的新信息,从而扰动他们的思维,产生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实施扰动的过程中,始终扮演一个极具“好奇心”的孩子的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始终觉得气氛温暖,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共同弹奏心灵乐章的激情。
2.卷入──分析问题,确立主旋律
心理卷入阶段,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主体置身其中,激发其产生探究的愿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为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寻找有意义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与组识,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借助Wiki的强大“动态心理资源库”,提供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制造认知冲突、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从而推动学生的心理卷入。
3.合奏——解决问题,弹奏心灵乐章
合奏阶段为卷入阶段发展的更深层次,即行为卷入。在此刻,心理卷入已外化为外显行为。而网络的虚拟性和Wiki的协作性,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生能在课堂的有限空间中部分或全部实现分组讨论、心理故事接龙、情境续写、绘画、想像、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协作性学习活动。
● 余韵──技能迁移,个性成长
心理活动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于促使学生将课堂中习得的技能迁延到实际生活中去,并促进其个性成长和完善。在此环节中,Wiki的开放性再一次得到完美体现。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和修改任意历史版本,巩固学习成果,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构筑心灵家园,分享学习和成长的快乐。打破师生、生生间的时空和心灵界限,实现平等、真诚的心理交流和共同成长。
在心理活动课实施的整个过程中,Wiki仿佛是一个热情的智者,引领我们从这儿找到心灵小船的那支桨,护送我们同心协力、一路高歌,到达个性成长的理想彼岸!
在基于Wiki的心理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是充当学生心灵表白的倾听者、自我探讨的促进者,真诚接纳、尊重、理解学生,通过真诚的同感表达与学生取得沟通,通过质疑引导学生,使学生改变一些固有的不合理的想法。教师必须机智地、策略地将Wiki技术渗透到心理活动课的各个环节,以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增加虚拟活动空间和实践机会。使心理活动课的整个过程,犹如一首师生合奏的乐曲,因Wiki的融入,激发、创作出更为优美和谐的心灵乐章。
● Wiki应用于心理活动课的基本步骤
1.扰动──提出问题,酝酿激情
心理大师李子勋对扰动的解释是:扰动就像让水荡起涟漪,即把固化的视觉打开,重新看待事物与存在,产生新感觉。心理活动课中,扰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全体学生创作心灵乐章的欲望,建构起解决问题、应付挑战、改善关系的新的生生、师生关系。由于Wiki的简便性和开放性,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查找轻易获得大量的、不同于现实主流文化环境中的新信息,从而扰动他们的思维,产生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实施扰动的过程中,始终扮演一个极具“好奇心”的孩子的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始终觉得气氛温暖,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共同弹奏心灵乐章的激情。
2.卷入──分析问题,确立主旋律
心理卷入阶段,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主体置身其中,激发其产生探究的愿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为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寻找有意义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与组识,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借助Wiki的强大“动态心理资源库”,提供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制造认知冲突、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从而推动学生的心理卷入。
3.合奏——解决问题,弹奏心灵乐章
合奏阶段为卷入阶段发展的更深层次,即行为卷入。在此刻,心理卷入已外化为外显行为。而网络的虚拟性和Wiki的协作性,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生能在课堂的有限空间中部分或全部实现分组讨论、心理故事接龙、情境续写、绘画、想像、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协作性学习活动。
● 余韵──技能迁移,个性成长
心理活动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于促使学生将课堂中习得的技能迁延到实际生活中去,并促进其个性成长和完善。在此环节中,Wiki的开放性再一次得到完美体现。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和修改任意历史版本,巩固学习成果,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构筑心灵家园,分享学习和成长的快乐。打破师生、生生间的时空和心灵界限,实现平等、真诚的心理交流和共同成长。
在心理活动课实施的整个过程中,Wiki仿佛是一个热情的智者,引领我们从这儿找到心灵小船的那支桨,护送我们同心协力、一路高歌,到达个性成长的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