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出路,却是你我在ICU病房,偷窥到最大的人生秘密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编叨叨叨:在一篇《28岁北大女博士成博导,年薪90万:读书实苦,却是你此生承受最轻的苦》和这篇文章中,最终选择了这个,只是希望你不要到我这个年纪才认清生活的真相,18岁到28岁,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人到中年只剩唏嘘。现在的你,处于命运改变的最佳时机,不要让未来的你在某个深夜痛哭悔恨此刻的麻木无知。
  ——林木木
  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地战斗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微信问我要不要带啥东西,她周末要去香港。
  我问她去干嘛,她回答:“打HPV疫苗,这次已经是第二针了。”
  在和她的聊天中我了解到,除了疫苗,她还在保险、理财上做了很多研究,给自己和父母买了重疾险,做了很详细的理财规划。
  我知道身边很多人都去香港打疫苗、买保险,只是这个朋友并不是一个会花心思在这上面的人。她突然花心思做了很详实的功课,还仔仔细细对比哪一家疫苗更可靠、更实惠,真的让我大吃一惊。
  我开玩笑问她:怎么一夜之间成熟懂事了啊?
  她自嘲一声:也没什么,就是前段时间,在ICU病房,发现了生活最大的秘密。
  我问她是什么,她说:成年以后,终于接受了“无人营救”的事实。还是得自己给自己筹谋着点啊,不然不幸来临时,哭都没地儿哭。
  是啊,越长大越明白,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地战斗。很多时候,能够真正把你从深渊拉上来的,只有你自己。
  越长大,越看清“无人营救”的事实
  朋友跟我说,她爸去年出了一场车祸,听到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最让她“一夜成长”的是推昏迷的父亲做CT的时候,要把父亲抬到机器上,起码得四五个男丁,她和母亲根本抬不动。她去检查室外拜托排队的人帮忙,人人为了避嫌,都纷纷别过脸去。
  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但是CT差不多每天都要做,有时候是早上6点,有时候是晚上9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要上班加班,不能总是麻烦别人吧。最后花钱雇了医院的后勤师傅,才把父亲抬上去。
  她说,在医院这段期间最让她成长的就是,明白了长大以后“无人解救”的事实。生活并不会像电视里那样,有人会在关键时刻乘着七彩祥云来救你,没有人会在这场水深火热的人间大戏中,平白无故地拉你一把。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暴雨突如其来,卖水果的小贩无处躲避,只能蜷缩在小推车底下,蒙蒙的雨雾下,形单影只的他显得那么寂寥。
  图片下面有句评论很扎心:人到一定岁数,自己就得是那个屋檐,再也无法另找地方躲雨了。
  是啊,小时候父母什么都帮忙安排好,现在要一边安慰妈妈,一边签下手术同意书;小时候遇到难题就找老师,现在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小时候遇到点烦心事就找朋友倾诉,现在每个人都忙着应对自己的苟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难和困苦,都有自己必须面对的单枪匹马的战斗,谁都逃不了。
  所谓成熟,就是终于习惯了“无人营救”的事实。坏消息来临没有准备时间,每个人都是手忙脚乱地长大。
  拯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男主角程勇的父亲得了血管瘤。他在走廊上问医生治疗多少钱,医生说,先准备10万动手术吧。他拿不出这么多钱,四处碰壁又筹到不到钱,于是他不得不冒着风险卖走私药。他还算幸运的,电影中的白血病人,面对“天价救命药”无能为力,就只能选择死。
  这部电影打动了很多人,其实我们不是在看电影,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激动或流泪,因为我们在里面看到了自己:在赤裸裸的生活面前挣扎的一个个,无能为力又拼命自救的自己。
  很早之前,我在一篇文章的最后问读者:哪个瞬间,觉得自己很可怜?
  有个读者留言说:在各项资料的“紧急联系人”那一栏,没有人可以填,一直都是填自己。
  不是沒有朋友,不是没有家人,只是很多时候,在生活的战场上,他们只能充当我们的“拉拉队”,给你加油,让你自信,而一切赛程却还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
  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明白,很多时候真正能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因为没有谁的生活永远是顺风顺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旁人所能给的帮助其实都是杯水车薪。
  当年和朋友在宿舍团战时,尚不知人生是单打独斗。做决定,并为之负责,自作,自受,这是每个人成人礼上的誓词。
  时刻准备着,是最大的彩蛋
  谁都没法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时刻准备着。这些准备就是我们给无常生活埋下的一个个彩蛋,当灾难不期而至,成为我们与之对抗的武器。一些“一直在说,少人在做”的建议,也许并不宝贵,但希望对你有用。
  1.要有一技之长
  《霸王别姬》里有一句话:“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长。”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持续学习,不断精进,保持自己的绝对竞争力,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储蓄,对抗生活中各种突如其来的坏消息。
  2.保持身体健康
  亦舒在《喜宝》中说:“你最好有很多很多爱,不然,要有很多很多钱,再不然,有健康也是好的。”戒掉各种损坏身体的坏习惯,坚持锻炼,定期体检,你把自己保护好了,你就把你父母、朋友的世界,把很多人的世界都保护好了。
  3.早花心思筹谋
  认清了“无人营救”的现实,就要早点做些“无人营救”准备。疫苗也好,保险也好,理财基金也好,早点花一些时间和心思去研究,世界上很多很多事情,是赶早不赶晚的,不要等灾难不期而至,才懂得未雨绸缪的可贵。
  长大以后,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无人营救”的事实。但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那句台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任何时候,能够真正把你从深渊拉上来的,只有你自己。”所以我们必须早点强大起来,强大到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强大到刀枪不入,百毒不侵。
其他文献
为了看见云的渺渺  自愿舍弃双脚  做只没有脚的鸟  一边飞翔一边鸣叫  即使劳累  也会变成诗人笔下得美妙  或许飞不到尽头的我  会被别人耻笑  看那傻鸟  连脚都没有  可我心中的執着  和流过的汗水  在这九霄之上  让光晕变成信仰  我的渺渺云  就在那里  直到后来  世人叫它七彩祥云
期刊
我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这个几乎陪伴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三年的地方。  我还记得刚开始因为熟悉了自家的三楼视角而产生对租住在二十八楼的恐惧感,那时写字台前的我甚至不敢靠近任何一扇窗户;我还记得在深夜一边听着窗外跨年的鞭炮声一边盯着桌上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抽泣,那时的我还在日记本里固执地一笔一划着“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还记得多次被夏夜的倾盆大雨所惊醒,疲倦的我倚在枕头上,雨直接击打
期刊
想做个大侠   喝酒吃肉 四海为家   不必烦心世俗的忧愁  不必在意成绩的脸色   想做个大侠   潇洒肆意 仗剑天涯   我可以挽出一朵漂亮剑花   也可以骑马踏云游遍天下   但我终不是大侠   必须在题海中浮沉   作着与圆锥曲线的斗争   只能把梦想种下   然后,靜待它发芽
期刊
我之所以能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是因为老师觉得我有一张适合大银幕的脸,不笑的时候,脸上有一层悲伤感。也因此,我在学校演的角色都很正。可万万没想到,我却因为《武林外传》这样一部喜剧走红。  年轻的时候,“红”好像是件容易的事。我甚至来不及反应,瞬间就飞上了天。  《武林外传》和《潜伏》这两部剧火了之后,我又赶上了微博时代。参加活动的时候,主办方介绍我,有时直接说“微博女王”来了!那几年里,我就像搭上了一
期刊
仰望鲜红的五星红旗,我的心与它同样在清风蓝天下激荡,同样是热烈不羁的,同样是一片深红色……  很小时,我懵懵懂懂,望着天空那一抹鲜艳的红色,我并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只依稀记得每周一的早晨,因为不用上早读而开心地参加升旗仪式。  上了中学,升旗仪式周周进行,冬天天色朦胧,全校的师生全聚在一起,排队站好。微风在耳边轻抚,灰蒙蒙的四周变的一片安静。大家肃立着,在乐队的演奏中,四个少先队员护卫着国旗,走到
期刊
青青老山层林染,润泽湖畔常流连  记得刚到学校的那会儿,学长就跟我们调侃:“你在南审毕业以后可能会很难买房,因为在这里待了四年后会对环境很挑剔。”  这是因为学校前有(长江)罩,后有(老山)靠,是块天然的风水宝地。  南审就在老山脚下,环境好,绿化面积高达70%。每年春天,学校里的各类花也都开了,桃花、梅花、樱花、玉兰花都在暗自较劲儿,估计是为了能让我们的镜头捕捉到它们的美。在后山有个花房,学校里
期刊
一说到网络空间安全这个专业名称,想必各位同学的第一反应是“你们该不会是做黑客的吧”,这句话不能说错,但也不完全对。这个专业究竟是什么样的,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下面就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我们是黑客吗  首先,我要为“黑客”一词正名。也许大部分人对黑客的理解就是用计算机远程窃取他人的信息,或者通过一台笔记本潜入某重要机构窃取机密和搞破坏的人。其实
期刊
爷爷对枣情有独钟,当年村小选址时候,保住枣树是爷爷提出的唯一条件,他不要任何补偿,只是要了枣树。  这棵枣树,它生长在两块大石头中间。大石头一左一右,像极了两个心房,更像两个乳房,枣树像个孩子,埋着头,吮吸着日月精华,而后枝繁叶茂,挂满颗颗红枣。  爷爷说,枣树是他们农耕的时间表,当他们忘却时节的时候,都会来到枣树下看看。便形成了“枣发芽,种棉花”、“七月十五枣儿红衫,八月十五枣儿落杆”等谚语。从
期刊
///每个10分钟都要精打细算///  我记得拿了哈佛offer,还在办签证的时候,学校就给大家都发了一本《Survival Guide》。都是哈佛往届学长学姐的“经验谈”,比如,其中写道不要带自己心爱的小说,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它。  等我到学校的时候,发现学习真的很紧张,学习量非常大。我当时住在四楼,洗衣机在地下室,一开始还能做到一星期洗一次衣服。美国和中国不一样,没有阳台可以晾衣服,要花
期刊
“小蓓报了什么专业啊?”  “国际关系。”  听到我的回答,亲朋好友们的反应是这样的——  有些人惊呼:“哇,一听就高端大气上档次,好神秘的感觉呢!”  有些人疑虑:“这个专业我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呢?哪些学校比较好啊?”  也有些人对我的选择开始质疑:“不学国际关系的也能评论政治,那学这个有什么用呢?”  还有已经看到了四年后的:“学这个毕业了只能去外交部吗?”  此时此刻,作为一个“国关人”,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