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技校“回炉”是谁之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然而,应届本科毕业生连峰(化名)“回炉”读技校,开学才两周,他竟然语出惊人:“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9月12日《楚天都市报》)
  应当说,在这个“觅食艰难”的时代,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算不上什么奇事。但无论就投资还是学历层次而言,大学生在职场上都应比技校生胜出一筹。然而,如今大学生找工作竟还得“回炉”读技校,就不能不让人感到那是高等教育的一种耻辱。
  曾经,我们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罪于“眼高手低”。但如今大学生当保姆、当搓澡工已不再新鲜,甚至有“零工资就业”“负工资就业”,为何大学生就业依然尴尬?仔细思之,大学生的“短板”还是动手能力差。一些技校的学生之所以比大学生“吃香”,也正是得益于动手能力较强。事实上,由于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剧增,高校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过去做实验四五个学生共用一套设备,如今十几个人也未必配上一套设备;过去老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践,企业还给学生提供补贴,如今高校为学生交实习费,学生也未必找得到实习机会。大学教育过程原本就残缺不全,学生走进职场哪能不四处碰壁?
  放眼全球,国外高校几乎都制订了系统的大学生实习计划。英国规定,大学的培养计划为三年制本科学位课程和一年的实习期。法国高校与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建有密切稳定关系,专门安排大四学生实习。在加拿大,高校普遍开设了“合作教育课程”,只有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才可取得学分。其实大学生“回炉”读技校不但是高等教育的耻辱,还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警示。高校必须把实习作为大学生必修课,政府也应对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财税等方面的支持,全方位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只有如此,才不会出现大学生“回炉”读技校的怪事。
  (来源:《羊城晚报》)
其他文献
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位于西固石化城,系一所区属初级中学。
中高职对接是一项新的课题,结合对福建省13所中高职土建类专业学校的调查研究,对中高职土建类对接模式进行探讨,认为可以采取学校核心文化对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接、教学过程
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因诗意而显得格外美丽。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成为语文的生命诗意飘溢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天性诗意盎然的过程,成为教师的劳动诗意弥漫的过程。换言之,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感知、感悟、感受语文美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心领神会,共同获得文本精神和言语智慧的过程。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也是诗意。语文要进行语言训练,可训练若不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环境中进
编者按:  反腐倡廉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教育系统也不例外。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是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整个社会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罗旋的文章,也许对教育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求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
田径是运动之母,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基本以田径教学为主,但很多学生却不喜欢上田径课。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田径课枯燥无味,许多学校的田径课还是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因此学
以模糊数的截集为切入点给出一种模糊数可能性均值、可能性方差和可能性协方差的新的定义,并将新定义下的可能性均值作为证券组合投资未来收益率的度量,新定义下的可能性方差作
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实践的过程。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基于M.David Merrill博士提出的五个首要教育原理,以概率统计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为
摘 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对泸县初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现状进行研究,探寻泸州市泸县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旨在为泸州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学生 课外体育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c)-0159-02  初中是学生从儿童走向成熟的过
摘 要:体育健康是通过体育手段不断的优化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能够达到增强人民体质,预防疾病的一种健康手段,中国传统体育的运动形式更加符合当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体育在当今人们健康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开阐述,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体育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对健体强身和愉情怡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体育 健康 养生  中图
目前,我国在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的体能模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指标权重不清、缺乏科学性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在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体能模型的评价体系中,尽管不同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