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的癫(癎)和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及相关致病基因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a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的癫(癎)和智力障碍/发育迟缓(E-ID/D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基因检测阳性的不明原因的E-ID/DD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儿中,男21例(65.6%),女11例(34.4%);癫(癎)首次发病年龄2日龄至11岁;E-ID/DD严重程度以中、重度为主(68.8%);呈药物难治性癫(癎)(46.9%).28/32例为基因突变,4/32例为基因拷贝数(CNVs)变异,主要涉及动作电位形成、突触传递、转录调节、信号传导,等.本研究共检测出22个基因突变,包括10个离子通道相关基因(SCN1A、SCN2A、SCN8A、KCNQ2、KCNT1、CACNA1A、CLIC2、CLCN4、GRIN2A、ATP1A3),2个转录相关基因(ZMYND11、ATN1),3个突触相关基因(DLG3、DLG4、CNKSR2),2个细胞间相互作用基因(PCDH19、RELN),2个酶相关基因(PPP2R5D、CDK13),2个细胞功能相关基因(SHROOM4、CNNM2),1个蛋白激活相关基因(OPHN1).结论 E-ID/DD临床表型呈多样性,离子通道基因变异最为常见;转录调控、细胞代谢、酶调节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因素也可能参与E-ID/DD的共同发病机制.本研究发现了多个未报道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及CNVs变异,丰富了E-ID/DD患儿的基因型及表型.
其他文献
人类利用呼出气诊断疾病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首次描述了伤寒与呼出气的关系.18世纪末,安托万?拉瓦锡发明了现代呼气检测方法,从而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取代了燃素理论 [1].20世纪80年代13C-尿素 呼气试验首次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经过30年的发展,尿素呼气试验已被认为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 [2].2011年,美国胸科协会制定了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测定作为一种无创方法来诊断哮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需优先研发新型抗生素的病原菌,分别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1].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既往也称非典型分枝杆菌,是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自美国胸科协会1990年首次发布指南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对NTM的重视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的进步,截至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90余种NTM,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环境中,如土壤、江河湖泊、社区及医院的供水系统等 [1].根据NTM在培养基中形成菌落所需时间,可将其分为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RGM,形成菌落时间小于7 d)和缓慢生长型分枝杆菌(SGM,形成菌落时间大于7 d,甚至可达12周)
目的 探究大脑深髓静脉(DMV)与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荷的关系.方法 入组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CSVD高危受试者280例.所有入组受试者均有全脑磁共振(MR)全序列扫描和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资料.应用MR SWI序列评估DMV负荷,应用国际通用的CSVD评分评估CSVD总体负荷,依据CSVD总体负荷评分中脑白质高信号(WMH)是否得分分为轻度WMH组(CSVD总体负荷1~2分54例)和重度WMH组(CSVD总体负荷3~4分,226例).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VEC-Exo).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HUVEC-Exo治疗MCAO(HUVEC-Exo+MCAO)组,各组均n=10.其中,HUVEC-Exo+MCAO组按HUVEC-Exo干预浓度不同设为3个亚组(分别为10、20和30μg·mL-1亚组),经立体定向微量注射
近年来抗CD20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快速起效的靶向B细胞药物,广泛应用于神经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然而长期临床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引起的相关感染风险不容小觑,亟需制定相应防范策略.经上海市多家医院神经内科、感染科和影像科专家共同讨论,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并总结在中国患者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形成抗CD20单克隆抗体感染风险管理策略的上海专家指导建议,包括感染风险的筛查、识别、预防和监测;为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探讨PSEN1基因突变的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伴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和功能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携带PSEN1基因突变的EOAD伴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辅助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为27~35岁,其中2例无家族史.首发症状为记忆力下降2例,痉挛性截瘫1例,病程中可出现帕金森症候群、共济失调,等.多巴胺转运体11C-CFT PET/CT检查均见壳核后部结合下降,2例行β淀粉样蛋白(Aβ)18F-
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655-3p调控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miR-655-3p水平和过表达miR-655-3p,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655-3p对TRIM59的影响.检测过表达TRIM59和miR-655-3p对U251细胞增殖、
目的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作用机制不是完全明了,治疗上也存在诸多局限.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靶点研发出偏头痛预防治疗药物是近几十年来偏头痛治疗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此外,较少引起血管收缩不良反应的5-羟色(5-HT)1F受体激动剂也在急性偏头痛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与此同时,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治疗也连续被批准用于偏头痛的预防以及发作期的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机械性取栓治疗(MT)术后无效开通与基线血压和脉压差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23例行MT术血管再通的AIS患者,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2b/3级作为血管开通的标准,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依据mRS评分分组:有效开通组(mRS<3分)和无效开通组(mRS≥3分).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基线血压和脉压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无效开通与基线血压和脉压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