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潭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an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二十四孝》中有一则“卧冰求鲤”的故事,讲的是晋朝王祥 (今山东临沂人)侍亲至孝,一年冬天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便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将冰暖化,捕到两条鲤鱼回家孝敬母亲,王祥由此被尊为孝悌典范。
  无独有偶,在湖南东安县民间也流传着一则“卧冰求鲤”的故事,当地广为流传的“孝子潭”的传说讲的就是东安人李文珍版的“卧冰求鲤”。
  据清康熙《永州府志》载:李文珍,南宋咸淳(1265-1275)年间人,他和80岁的老母邓氏一起生活,对母亲极为孝顺。一年冬天,邓氏得了一种怪病,想喝鱼汤。当时正是冰冻季节,潭水结了冰,无法捕鱼。为了给母亲治病,李文珍来到潭边,暗自向上天祷告,用斧头将潭水上面的冰层凿开,竟然捉住了三条鱼,回家煮给母亲吃,母亲的病很快好转了。又过了三年,邓氏的怪病又复发了。李文珍又像上次一样来到潭边,一边向上天祷告,一边凿开潭的冰层捕鱼。但等了很久,竟没有捉到一条鱼。于是他脱掉衣服,不顾严冬冰冷刺骨的潭水,潜入潭中去摸鱼。旁观的人都担心:天气这么冷还下水摸鱼,恐怕不但捉不到鱼,连性命都有危险。但过了一会儿,李文珍从冰冷的水里钻了出来,腋下夹着一条大活鱼!邓氏吃了鱼之后,病情再一次好转。当地村民被李文珍的孝心所感动,就把他捕鱼的潭叫“孝子潭”。
  清道光《永州府志》 也将“孝子潭”作为“名胜”之一记入《名胜志东安篇》:县东北二十五里“马迹石”,石上有马踏迹,临江浦下有潭亦以马迹名,又“宋”孝子李文珍为母祷鱼处。今古潭尚存,清澈无比,在县乡俗呼“孝子潭”。
  文中提及的“县”指的是东安当时县址所在地——紫溪市。据此推断,“孝子潭”位于现东安县白牙市镇都塘村“马迹塘”(确切地讲应叫“马迹潭”,按地名习惯,山水汇集处通称为“塘”,河水或溪水汇集处通称为“潭”)。“马迹塘”位于现紫溪市镇东北方向,沿水路距离紫溪市刚好25里。河边有一石山叫“马迹石”山,紫水河流经这里碰到一块巨大的石头,河水迂回,形成了一个深潭,当地称之为“马迹塘”。此潭就是李文珍为母治病求鱼的地方。
  明朝邓廷炜曾游览孝子潭,并题写《游孝子潭诗》:
  一泓潭水绿,古泪尚雷痕。救母得不死,伊人今独尊。残碑卧荒草,溪响落孤村。风雨无穷憾,秋生枯树根。
  清朝刘世湖也曾题写《观孝子潭诗》:
  李公传盛事,潭影日悠悠。至性同霜冷,纯心带月浮。鱼翻疑旧迹,水去漾就流。问道登临者,寻踪每荡舟。
  如今,“孝子潭”虽历经沧桑而风貌依旧。潭边的“马迹石山”上建了新宝塔,紫水河上修缮了风雨桥,附近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崭新的山水新城蓝图正在绘就。追古思今,但愿“孝子潭”留下的那份沉甸甸的传统美德,能被今人传承和发扬。
其他文献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  1951年3月,我们新兵被敲锣打鼓欢送到湖南湘潭易俗河,编入7团2营5连。在易俗河训练了四个月,过了中秋,坐上北去的列车,六七天后到北方,10月3日听说我们已经过了鸭绿江。  12月30日我们来到朝鲜战场东线前沿阵地,我被编入68军204师611团警卫连。警卫连下设警卫排,工兵排,侦察排,化学排。与我一同在611团的
50多年前的许多日常用语和现在不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20世纪50年代初的广州,上课叫“上堂”,下课叫“落堂”。同学称为“书友”,拍拖的对象称为“拖友”。三年级叫“三年班”,橡皮叫“擦纸胶”,唱歌叫“歌咏”,学校仪仗队用的鼓叫“洋操鼓”,算术题的答案叫“得数”。后来,我读钱穆先生回忆录,钱穆先生也说“得数”,于是知道旧时这样的说法,并不限于百粤。  再说日常生活用语。保温瓶称为暖壶,开
时下,在形容女性的裸体时,除了少数用“玉体”之外,很多时候都用“胴体”一词,且多有狎亵之意。虽然很多人也曾经对错用这个词语的现象进行了批评,但似乎是并没有阻止“胴体”的滥用。  关于“胴体”一词的本意,现在看到的所有的词典都没标出“女性裸体”的义项。《辞源》中的解释为“屠体,家畜屠宰后的躯干部分”。而《现代汉语词典》中虽然在解释“胴体”时有“指人的躯体”的义项,但是第一义项却是“躯干,特指牲畜屠宰
摘要:《轩辕大帝》这部电影尊重历史,并对现代生活产生很多启示,它再次让观众回想起五千年的华夏祖先,连缀起中华儿女共同的祖缘情感。  关键词:黄帝;公祭;电影;华夏先祖;血脉同源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1-0019-02  2021年清明节,偶然看到了陕西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的视频,“古柏千丛迎赤子,心香一柱祭轩辕”,
小时候,我经常不扣衣服纽扣,被妈妈看见了,就说:“像卖牛佬(牛牙郎)式的。”令我印象最深的,无论是猪牙郎,还是牛牙郎,都把外衣的纽扣解开,成为职业标志。  20世纪70年代,每逢家乡浙江浦江的郑宅市日,邻县前来采购猪仔的小贩成群结队,骑着自行车,后面挂着两只猪篰(bù,竹篓),一趟可以贩运8只猪仔,也有用麻袋装的。遇到闲日,小贩只能到农家买猪仔,人生地不熟,需要通过消息灵通的中介人——猪牙郎。  
在湖南隆回县北面有座文化名山,叫做“望云山”,因给秦始皇炼丹失败而隐入此山的方士卢生,遥望隐居在第六十九福地“云山”的侯生而得名。山这边的鸭田乡和山那边的罗洪乡,在民国以前都属于新化县,出了两个为建立民国立下赫赫功勋的同盟会员,一个是鸭田的谭人凤,另一个是罗洪的邹代藩。论革命功绩之巨,谭人凤更胜邹代藩一筹,而且谭氏比邹氏年长一岁,但是,邹氏却是谭氏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邹代藩,字价人,1861
在台湾同胞重点祖居地闽南,每年端午节,当地人都有吃“薄饼”的节日食俗。“薄饼”其实并不薄,它是用面粉烙成圆状的面皮,像一张剪裁的圆纸。卷食时,加上事先做熟、切细、碾碎的馅料,有甜有咸,有素有荤,就像吃自助餐似的。  对于这种“快餐食品”,台湾现代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兰人》一书中记叙了其独特之处:“最重要的佐料是海苔,使春饼别具风味……”这里说的海苔乃是闽南和台湾沿海盛产的浒苔、虎栖等食用海藻,是名
臣妾,作为名词,古来称地位低贱者。《战国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注云:“男为人臣,女为人妾。”《说文解字》曰:“臣,像屈服之形。”郑玄注说:“臣谓囚俘。”意思是说,“臣”是被抓获的战俘。抓获的战俘如果不杀,就成为奴隶,所以“臣”就专指男性奴隶。  《说文解字》还说:“臣,事君者。”值得说明的是,清朝的典章制度规定,满族官员在上奏章时,可以自称“奴才”,汉臣上奏章时只能称“
黄公望(1269-1354)是我国元代伟大的画家,其晚年巨作《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兰亭”,但是,这位伟大的天才画家仕途却是非常坎坷,在元朝政府一次反腐的行动中,连科举考试的机会都丧失了。  原来,元朝作为一个马背民族,在1279年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民族分为四个等级进行统治,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的人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区别。黄公望属于南人,
这个标题虽然有些八卦,却是张爱玲书信中真实记录的,相信也是张迷们感兴趣的。  看完收有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往来书信的《张爱玲私语录》,感觉宋淇、邝文美真是值得托付的、有古风的人物,想不到香港还有这样的人物。张爱玲与这夫妇二人在香港美国新闻处、电懋电影打了3年交道,从此视为知己。张爱玲自云:“越是跟人接触,越是想起Mae(邝文美的英文名)的好处,实在是中外只有她这一个人。”  自从张爱玲1955年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