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kaka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从2018年秋季起,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材统一用部编版教材,这对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来说,是千载难逢的福音。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全国语文教材统一了,孩子们可以跟着父母走南闯北,不用担心教学与测试的内容不一致而影响在异地参加升学考试了,给农民工子女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
   一、“部编本”重经典性与时代性,采用“双线”组编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原来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册减少为24篇,几个板块的内容也调整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教学内容更丰富,更重实效,更加贴近生活。新教材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应时代,适宜教学。初中古诗文选篇占51.7%,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词,古曲到诸子散文到明清小说等,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文章初中收录29篇。入编的文章,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立德树人;另一方面又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了时代性,同时教材的编写吸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编撰更科学。
   “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显性主题内容与隐性语文素养相结合。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同时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口语训练及写作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二、“部编本”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类与句段积累 
   无论教材选编文章如何变,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会变的,基础知识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其进行梳理归类。字、词、句、段、篇,应该牢牢记住的知识点,一定让学生反复识记、背诵、默写。语文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多积累材料,才能在后期的学习中熟能生巧。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可以画結构图,把每单元的文章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表现手法等,归纳在一起,便于学生对比记忆。可以随常进行知识点测试,如原文填空,好词佳句摘录比赛等。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有三个本子用于积累知识点,一个是课堂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要点;一个是摘录本,读到课内或者课外的优美句段,随时摘抄下来;一个是错题本,平时练习错误,或测验错题,记录下来,常常翻阅,练习。
   三、“部编本”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语文素养的渐进式提升
   “部编本”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的渐进式提升。语文素养,是听、说、读、写、口语交际、作文与综合实践等方面能力的统称,所有能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训练而成的。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训练,学生学的知识显得呆板,不能灵活运用。大量的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必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才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传统课堂中的“讲读式”课堂,或许将会被“读讲式”课堂代替,让学生自主读,自己讲,讲自己的体会,而不是在教师的思路引导去体会特定时代背景下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是活学活用。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都是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做不到的,如何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语文阅读有效结合,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
   四、“部编本”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是在生活中能用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会受益终生。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做到“四定”,即:定时读,定时背,定时交流,定时检测。教师布置阅读的任务,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指定时间类完成保质倮量的完成。每一个小阅读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积极思考,可采用代表发言,可采用写建议信等。要反复告诉学生,语文学习不要拖拉,必须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要学春蚕自己吐丝结茧,而不要做牙膏挤一点出一点。只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总之,“部编本”的教学,要求教师活教,要求学生活学,即注重语文知识教学,又注重语文能力提升,更着重语文习惯地培养。我们一线教师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学,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训练点都落到实处,学生才能适应语文教材变更,语文素养才能提高得更快。学生只有拿好语文这把金钥匙,才能真正开启人类知识的宝藏。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是一流的,看过他所有武侠作品后,这部独具特色的《射雕英雄传》最让我难以忘怀。   何为侠?有盖世武功,达到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境界的武者就可谓之为侠了吗?显然不是的,《射雕》中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柯镇恶,江南七怪之首,是主角郭靖的大师傅。他的武功并不甚高,和东邪西毒等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但是他生性豪爽,重情重义,疾恶如仇,正因如此,
期刊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同样的道理,这句话对于教学来说也适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句话、一次评价、一个眼神都会影响课堂的效率。因为,课堂不是一个独立的舞台,也不仅仅只是传递知识的舞台,应该是一个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精心打造细节、在课堂中见微知著、展现自我个性魅力的舞台。   一、课堂细节的内涵   细节二字,顾名思义,细就是细小之意,节就是情节之意,课堂细节也就是课堂中一些不易被发现或者容易被
期刊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模式,情境教学可以凭借图画、音乐、实物、表演、创设情境等多种体验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某种特定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其主要特点就是有形、有境、有情、有体验,而情境引导就是基于情境教学的一种独特的教学引导技巧。  总的来说,情境引导可分为直接情境引导和间接情境引导两大类。  一、直接情境引导  直接情境引导,是指在引导过程中,引导者创设学生主体可直接亲历的情境,并引导学
期刊
隐士,算得上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文人出仕做官成为社会共识的中国,不愿做官的人才会成为引人注目的特殊群体,也才可能产生隐士之名以及相应的隐士文化。所以隐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生力军,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仕”文化、俗文化一同簇拥起了古代文化的辉煌。   一、隐士文化的源头——老庄的隐逸思想   隐逸文化的发源很早,据传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到殷周时期,又有隐居
期刊
一路向北,平坦的麦田已经被抛在了身后,站在田埂上的农人渐渐地缩成了一个小黑点。远方的几声狗吠,惊起了迟归的孤雁。被暮色包裹的小小村庄,依然是安静沉稳的模样。无言之中,是一场送行。   与其说是送行,不如说是离家出走。远方在召唤着他,就像动物的迁徙,纵然远方充满危险,但他对远方的幻想令他兴奋,他像是奔赴战场的士兵,听到了战鼓的感召。于是他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小村庄,背上行囊,攥紧车票,踏上旅途。  
期刊
世间万物,美好的东西千千万万,可为什么一定要收藏愚蠢呢?这是因为,愚蠢能够给我的好处,是收藏别的东西所远远不能及的。   愚蠢能够收藏,必然是过去存在的。我所收藏的愚蠢,大多和我有关。一段愚昧的历史,一件蠢笨的糗事都会被我牢记在心。一些蠢事造成严重的后果,更被我好好收藏在记忆深处。记得曾经做过的傻事,不仅可以提醒自己不会重蹈覆辙,还让我从这件事的坏处中吸取教训,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完美。同时愚蠢也是
期刊
当春花凋颓,你可惧怕暑热?当夏木荫荫,你是否准备远足?为避其炎热,为乐其心境,外出并非不可。但,最美的风景,最纯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啊……   一角葱兰,一盆芦荟。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花草怡情,油然爱之。居夏,归静,养花,可谓乐趣横生。   夏之兰愈苍翠,愈显成熟。她的灵魂为江南水所筑,柔软是其外形,高洁是其本心。染风尘,遭亵玩,从不颓败,只自顾生长,静默地生长。盈盈一角,
期刊
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環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平台,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作业似乎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每天必须要布置一些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而学生不管掌握与否,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成,从而造成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必须进行重复性、无效的作业,从而浪费大部分时间,相应地就没有充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则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为此,在实践中,我就怎么样有效习作做了几点尝试。   一、呵护童心——无忌童言蕴灵性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俗话说“
期刊
在某个悠闲而惬意的午后,随意地扯上行囊,将情思藏进背包里,行走在世界版图上,跨越山川河谷,潜入云海天光,走在由心锻造的漫漫长路上。   我可以行走在北京的胡同小巷,在这里,脚下踩着的是古旧的青石板,青石板已经很圆润了,应该是时光抹平了它的棱角吧。暗暗的墨青色,看它慢慢地、静静地向远处蜿蜒游走,斟品它平凡朴素中的富丽堂皇,借此来体味那段如黑白无声电影般的时光在经年累月后凝成的一条熠熠闪光的先迹,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