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部刺激因素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omeo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什么是兴趣?自古以来,我国各位教育家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明代中叶教育家王守仁提出了激发儿童“中心喜悦”的教育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应该是快乐的,应该按照他们的意愿,引导学生自己创造出乐园来。”我觉得兴趣是对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和情绪表现。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大脑细胞的活动极其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兴趣是学生乐学的最活跃、最能动的心理因素。
  下面我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外部刺激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游戏气氛,激发学生对物理探究的兴趣
  孩子对游戏的喜好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在游戏中,孩子们获得快乐。最快乐的是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太大的学业压力,经历着各种游戏,在各种游戏中学到一些东西,而有些东西可能会沉淀在孩子的整个人生中。因此,我觉得在某些内容的教学中,创设游戏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积极开动大脑思考问题。
  在“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从图片中引出这一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步骤;再提问:“如果我们要比一比哪组同学放的回形针多,要力求游戏公平,有哪些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技巧和规则呢?”让学生进行思考。经过讨论,学生提问:“怎么样算水是装满了?”“回形针要从哪里放比较合适?”“用的力度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是为了让每组学生明白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而用游戏规则的说法提出,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讨论的兴趣,也规范了实验操作。
  在实验准备中,我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杯子,一个是玻璃杯,一个是纸杯,分别让前后两组学生用不同的杯子进行实验。结果在遵循实验操作规则的基础上,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提出这个比赛不公平,因为杯子是不同的。
  我让学生进行第2个游戏:“找不同”,找找这两个杯子有哪些不同?这个游戏其实也很简单,学生很快就说出很多不同,比如:“杯子的材料不同”,“杯口的大小不同”,“杯子的容积不同”,“杯子的形状不同”,等等。我再让学生去思考:刚刚得到的数目不同是由于哪个因素造成的?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不能判定是由于哪个因素引起的结果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我提出,当我们要研究“放入回形针的数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可能因素太多,只能一个一个来研究,就必须只有一个因素在变,而其他的可能因素必须都保持相同。以此让学生从不断地思考中,理解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
  在很多操作测量的实验中,我都用到了游戏竞技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用竞争意识来让学生更有效地投入到实验中去,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速度,另一方面,以评价的方式指出学生实验中错误和不足,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我发现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对物理思考的兴趣
  一位教师上“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课时出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中是汶川地震中一座桥被山上滚下的巨石砸断,问学生知不知道这一新闻,这座桥是什么桥之类的问题,学生有点不知所措。这一问题对经常看新闻的人而言不是什么难题,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新闻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或者也没有时间去关注。所以我觉得就这张图片所提出的问题而言,就已经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关注生活,对周围的生活能提出物理问题并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物理课上教师所提的物理问题情景的给出也要尽可能地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让学生觉得物理原来就在身边,学习物理能为所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要低下身子来,走进学生的生活情景,以生活情景作为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小石子,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进生活,用稚嫩的眼光去探索常见情景中的物理问题,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不断地形成新的探索点,形成乐学的动力。
  在讲动能的时候,我用一个粉笔头作为对象,提问:“如果我把粉笔头扔过来,你会怎么样?如果我用枪把它打过来,你会怎么样?”其实粉笔头当然不可能用枪打过来,这样的情景假想,只是让学生以自己的感觉来感受能量的大小。对于能量大的物体,我们第一感觉就是害怕,要躲避。以此让学生理解同一物体,由于速度不同,而具有的动能是不同的。在讲重力势能的时候,我提问:“如果一片羽毛从上方掉下来,你会怎么样?”“如果是大象从刚刚的地方掉下来,你会怎么样?”学生在嘻笑中回答问题,理解了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是有关的。
  在讲“功率”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举例:班里的一位同学,从底楼爬上3楼。我先让学生估计了一下他爬上3楼所做的功,让学生讨论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以此来复习对上一节功的内容。接着我绘声绘色地描述,第一个情景,他吃完饭慢慢地走上来,花了1分钟的时间;第二个情景,上面有同学大喊某老师找他,他一下奔了起来,花了10秒钟,学生哄堂大笑。我问:这2个情景中,他做的功哪一次多?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思考,做功除了有多少,还有快慢,从而引出比做功快慢的方法。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物理更贴近他们,激发了他们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借鉴“探索·发现”,激发学生对物理发现的兴趣
  中央电视台十套有一栏节目:“探索·发现”,我非常喜欢看,最初的观看是缘于女儿对这一节目的关注,有时这对她的吸引甚至超过了她最喜欢的动画片。
  节目围绕一个主题不断地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再探索,以讲述的方式,围绕主题铺陈了一些以探索的先后顺序为线索的情景,引领我们跟随着情景的不断转换而关注着事物的发展。在看的过程中我思考,物理课堂能不能也用这样一个方式来展开、铺陈呢?
  在欧姆定律这一章复习教学中,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如何设计方案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呢?关于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我用展示电路图的方法,让学生来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围绕电路图,我让学生思考:利用这个电路图能不能解决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的问题?展示测量步骤,看能不能利用已知的量和测出的量来写出Rx的表达式?改变条件,改进测量方案?对类似的方案进行评价。我不断地追问,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不断地发掘、生成新的问题,再通过各种活动讨论解决问题。在物理课堂里最重要的并不是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所以适当降低难度,给学生铺陈情景,可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激起对物理的探索和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和强化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远不止这些,不管用何种教学方法,归根结底都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发展,一是要满腔热情地教,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二是要养成参与学生活动的兴趣,发展并且强化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三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敢于创造,乐于创造,为发展学生兴趣而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启蒙“引言”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接触物理就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探索物理现象。但是这种兴趣如果不加以培养,就会逐渐淡化,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对物理厌学的情绪,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呢?  一、激励物理学习兴趣  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只照顾了少数学生,疏远了多数学生,势必会挫伤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
该文通过对测试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生条中棉结、短顷含量直接影响精梳条、细纱质量;精梳工艺棉结清除效率在58℅~68℅,短绒清除效率在60℅左右,日常生产应视半制品质量状况调整适当
会议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
摘 要: 中学毕业生不但应有升学、就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应有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物理老师注意使学生掌握一些探索客观世界的方法。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教学,应该把科学知识的传授和自然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自然科学 研究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重视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不仅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有益,而且对学好中学
本文利用(J,J')-无损矩阵的性质,研究了基于散射模型的H∞控制系统的闭环稳定性,获得了广义对象的散射模型为(J,J’)-无损的H∞控制问题可解的充要条件.与文[1]中关于广义对象为一类内矩阵的H∞控制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包括智力的因素和技能的因素,它是人依靠智力、知识和技能去完成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学生形成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基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既满足一般所说的能力的形成规律,又具有学习主体的动机、兴趣、意识、主动性和客体化的教育内容相结合的特点。  活动主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