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旅游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产物,是当前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凭借其可满足游客求新求奇心理需求、提升地方形象、增强企业环保意识等优点逐渐被认识,但很少有具体开发的实例。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从工业旅游的性质出发,结合株洲工业旅游资源的现状,用SWOT分析法探讨株洲开展工业旅游可行性、必要性,并就株洲工业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加强政府主导职能、科学地安排游览线路、突出自身特点等建议。
关键词:工业旅游;株洲;SWOT分析法;战略思考
1.基于株洲工业旅游条件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株洲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株洲不仅多项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等,还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装备、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建材等产业为支柱,陶瓷、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等产业迅速发展的格局。铁路运输方面,株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全国客货运输特级站,是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公路运输方面,320国道、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公路在株洲穿过,长株潭三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联。航运方面,市内湘江流过,千吨级船舶可常年直抵长江沿岸城市。空运方面,市区到黄花国际机场约30分钟车程。株洲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区位条件优越。2010年,市委、市政府做出“打好旅游升温战,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科学决策,制定《株洲市旅游市场促销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连续几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呼吁大力发展株洲工业旅游。
1.2劣势(Weakness)
仅有工业旅游产品要素,但是没有整合、包装使其成为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没有组装,难以积聚成为资源优势、市场亮点,形成旅游市场的敲门砖。株洲的工业企业大多以重工业为主,而手工业的项目较少,缺乏美感欣赏,工业旅游包装程度低。经实践证明我市还是具有优质的工业旅游内涵的潜在市场,但欠缺市场的开发与推广。缺乏对我市开发工业旅游的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缺乏开发工业旅游的组织架构、运行体制、运作机制和动力、合力和推力。工业旅游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科技知识,尤其是即将要参观的企业产品知识。由于工业旅游在株洲起步低,企业自身缺乏对工业旅游过程的深入开发, 现多属于生产参观和环境感知型,多是自有商品销售,缺乏专业的高级导游。
1.3机会(opportunity)
株洲的工业企业频繁与国外企业接触,利于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株洲的工业企业与西部省区的交流扩大了客源市场。株洲拥有六大国家级政策优势,即中部崛起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国家级高新园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两型综改试验区,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下,资金和人才会被吸引来株洲。随着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株洲综合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提升。据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株洲旅游综合收入已逾百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822.72万人次。
1.4威胁(threat)
当前,中国由以工业为重心的第二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迈入,因此除了株洲正通过工业旅游谋求新型经济发展方式之外,如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等地区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都已经甚至是抢先打开眼界、寻得良机地开启了工业旅游模式,所以株洲的工业旅游急欠成熟度、知名度,在发展节奏和发展强度上较为落后。
2、针对株洲工业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2.1策略选择
差异化定位上,通过对本土品牌与竞争品牌进行比较,并标识出一系列不同的特征组进行识别,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印象和偏好。株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既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要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 树立和强化株洲古绿和休闲旅游的主题形象。目标市场导向定位则是从顾客的角度来探讨株洲旅游发展的定位,株洲工业新城应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且积极引导顾客认识新株洲,积极求得顾客对株洲“两型”发展成就的认同,对株洲旅游新发展的认同。工业内核景点链定位策略可以红官窑为突破口,唐人神集团为示范点,规划展览馆为支撑点,株洲苏式建筑观光为延伸点发展工业旅游。后期也可考虑将旧厂房改造成为大剧院、艺术画院等,形成工业文化集群效应。
2.2格局定位
旅游形象设计的核心是解决城市旅游的主题定位问题。株洲可定位为“寻根胜地”、“祭祖之都”、“休闲之都”,还可采取以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开发模式,企业与旅游行业两个主体协商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开发机制,将旅游与弘扬企业文化相融合。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产品为基础、效益为中心,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健全产品体系,开拓旅游市场,塑造知名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在国内层面上,株洲旅游应定位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基地、国内工业旅游示范点、中部欢乐谷。在省层面上,株洲工业旅游应定位为湖南省旅游发展重要增长极、大长沙旅游板块的核心节点城市。作为湖南地区的东大门,长株潭的核心地带,湘东旅游度假胜地,株洲旅游可以立足于长株潭,以湖南省其他城市、周边省市和珠江三角洲为基本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 湖南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宋娜,郝彦革.关于对区域旅游联合开发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7)
[3] 郑晓波.三精制药的创新思路:开拓工业旅游[J].上海医药,2006,27(11)
[4] 蒋三庚.旅游策划[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 赵宇飞.工业旅游的功能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
作者简介:陈伊高,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关键词:工业旅游;株洲;SWOT分析法;战略思考
1.基于株洲工业旅游条件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株洲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株洲不仅多项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等,还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装备、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建材等产业为支柱,陶瓷、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等产业迅速发展的格局。铁路运输方面,株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全国客货运输特级站,是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公路运输方面,320国道、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公路在株洲穿过,长株潭三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联。航运方面,市内湘江流过,千吨级船舶可常年直抵长江沿岸城市。空运方面,市区到黄花国际机场约30分钟车程。株洲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区位条件优越。2010年,市委、市政府做出“打好旅游升温战,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科学决策,制定《株洲市旅游市场促销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连续几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呼吁大力发展株洲工业旅游。
1.2劣势(Weakness)
仅有工业旅游产品要素,但是没有整合、包装使其成为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没有组装,难以积聚成为资源优势、市场亮点,形成旅游市场的敲门砖。株洲的工业企业大多以重工业为主,而手工业的项目较少,缺乏美感欣赏,工业旅游包装程度低。经实践证明我市还是具有优质的工业旅游内涵的潜在市场,但欠缺市场的开发与推广。缺乏对我市开发工业旅游的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缺乏开发工业旅游的组织架构、运行体制、运作机制和动力、合力和推力。工业旅游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科技知识,尤其是即将要参观的企业产品知识。由于工业旅游在株洲起步低,企业自身缺乏对工业旅游过程的深入开发, 现多属于生产参观和环境感知型,多是自有商品销售,缺乏专业的高级导游。
1.3机会(opportunity)
株洲的工业企业频繁与国外企业接触,利于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株洲的工业企业与西部省区的交流扩大了客源市场。株洲拥有六大国家级政策优势,即中部崛起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国家级高新园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两型综改试验区,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下,资金和人才会被吸引来株洲。随着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株洲综合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提升。据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株洲旅游综合收入已逾百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822.72万人次。
1.4威胁(threat)
当前,中国由以工业为重心的第二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迈入,因此除了株洲正通过工业旅游谋求新型经济发展方式之外,如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等地区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都已经甚至是抢先打开眼界、寻得良机地开启了工业旅游模式,所以株洲的工业旅游急欠成熟度、知名度,在发展节奏和发展强度上较为落后。
2、针对株洲工业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2.1策略选择
差异化定位上,通过对本土品牌与竞争品牌进行比较,并标识出一系列不同的特征组进行识别,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印象和偏好。株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既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要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 树立和强化株洲古绿和休闲旅游的主题形象。目标市场导向定位则是从顾客的角度来探讨株洲旅游发展的定位,株洲工业新城应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且积极引导顾客认识新株洲,积极求得顾客对株洲“两型”发展成就的认同,对株洲旅游新发展的认同。工业内核景点链定位策略可以红官窑为突破口,唐人神集团为示范点,规划展览馆为支撑点,株洲苏式建筑观光为延伸点发展工业旅游。后期也可考虑将旧厂房改造成为大剧院、艺术画院等,形成工业文化集群效应。
2.2格局定位
旅游形象设计的核心是解决城市旅游的主题定位问题。株洲可定位为“寻根胜地”、“祭祖之都”、“休闲之都”,还可采取以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开发模式,企业与旅游行业两个主体协商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开发机制,将旅游与弘扬企业文化相融合。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产品为基础、效益为中心,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健全产品体系,开拓旅游市场,塑造知名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在国内层面上,株洲旅游应定位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基地、国内工业旅游示范点、中部欢乐谷。在省层面上,株洲工业旅游应定位为湖南省旅游发展重要增长极、大长沙旅游板块的核心节点城市。作为湖南地区的东大门,长株潭的核心地带,湘东旅游度假胜地,株洲旅游可以立足于长株潭,以湖南省其他城市、周边省市和珠江三角洲为基本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 湖南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宋娜,郝彦革.关于对区域旅游联合开发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7)
[3] 郑晓波.三精制药的创新思路:开拓工业旅游[J].上海医药,2006,27(11)
[4] 蒋三庚.旅游策划[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 赵宇飞.工业旅游的功能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
作者简介:陈伊高,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