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tt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试教了水平三(五年级)《跨越式跳高》一课,在试教本课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组织也比较有序,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一、新模式、新思路、新境界
  本课的练习模式具有层次性、注重实效性。教学设计分别按照:体验分解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尝试不同难度的练习——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交流展示——技能迁移等进行。
  1.做好热身、保护身心
  在课的热身活动游戏《正反口令》环节,学生兴致盎然。学生通过听音乐节奏和观看教师的动作进行集体模仿,养成活动前热身的好习惯。在做踢腿和摆腿的练习中,不仅活动了身体也为课中的“过杆”摆腿动作打好了基础。
  2.合作探究、技能练习
  课的基本部分通过:秀一秀助跑起跳与摆腿技术、比一比“过杆”动作、赛一赛完整动作、帮一帮巩固与提高、升一升跳高“达人”赛、评一评展示与评价等多样的练习手段增加练习密度,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由3~4名学生自由组成学练小组,练习助跑起跳与摆腿技术,做到助跑平稳、起跳有力、摆腿充分等要求,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自然分组时的相互纠正与帮助、同质分组时的竞争与展示等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心理定位。
  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后,教师演示完整的助跑起跳和“过杆”动作,这样做能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学生形成一定的动作技能后,执教教师设计了跳高“达人赛”,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高度进行练习,并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升或降“横杆”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自我展示这一环节的设置,吸引了大多数学生的目光,让优秀的学生展现自我风采,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合作氛围。
  过障碍接力(跨过低、钻过高的橡皮筋)和身体素质“课课练”:立卧撑,这个环节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练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也是对整个教学环节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更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练习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3.放松活动、愉悦身心
  听音乐和教师的口令提示做舒缓轻松的放松,形式新颖别致、练习简单有效、学生练习投入,身心放松效果较好。
  二、反思
  研读执教教师的单元设计和本课教学设计后,深入仔细地对其教学理念进行领会,在依照本课的教案进行试教后,感悟执教教师设计精妙的同时,也发现了几点值得改进的地方:
  1.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同质分组。在学习和练习之初,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技术动作顺序的正确性(正确的用力顺序),但是原地跨越“过杆”练习,不如“随意”上一步摆腿“过杆”的效果好,如果教师提示学生用上一步、上两步、上三步……的方式从同一位置完成跳起的擺腿“过杆”练习,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2.4名学生1组,其中2名学生拉皮筋,另外2名学生练习的轮换过于频繁,会增加无效的练习时间。跨越和落地的教学亮点是,强调学生自我控制身体对自身安全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落地缓冲的动作方法教授到位,如果将落地缓冲及缓冲后的其他组合加以应用(跨越式跳高的落地只是从高处落到低处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办法),学生对运动的理解会更深刻。
  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技评和通过高度评价应用合理,但是如果将口头评价变为任务单记录,会让学生有更强烈的自我认同感,练习目的会更明确。最后游戏组织需要把控学生前后距离,避免“压车”现象。对于整堂课的设计,笔者通过上课中观察认为比较合理,但是在教材应用上无法突破,体现不出教授跨越式跳高之外的教学目的。
  4.体能练习的增加。执教教师设计的过障碍接力(跨过低、钻过高的橡皮筋)游戏,也只是基本部分的一个活动内容,是跨越式跳高的拓展,不能算是本课的一个体能练习。立卧撑的练习也只是锻炼学生的上肢和核心力量,对其下肢的力量训练针对性不强。
  试教教师:韩元素(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寨子校区,256300);付国超(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 256300)
其他文献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幼儿园活动区域投放的材料,可大致分为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有精美、组合成型的特点,因此玩法相对较少。低结构材料的主要特点是简单、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可探究的空间比较大。  大部分幼儿园会在美工区投放一些简单、自然、易得的低结构材料。这些材料的投放可以提
研讨背景:对于一节体育课而言,课堂结束部分小结虽占时不多,但却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也是一节课内容的升华与结晶,更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对这一环节进行认真审视,会发现其仍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教师在课堂最后部分的小结,往往是“草草了事”,从未仔细揣摩此环节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本次研讨旨在通过对课堂小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处理问题的策略进行互动交流,让一线体育教师重视此
2017年11月26日,由中國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主办,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纪念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发表100周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创办100周年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体育大学成功举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祝莉,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学校体育分会主任委员高峰,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王凯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
一、案例背景  在全国开展的2014-2015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评优活动中,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融合的体育教学占据总数的十分之四。  为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融合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全市各个学校很少有场馆与大屏幕多媒体,体育课在室外实践上课,相关的信息技术的设备难以应用,加之有关体育教学的数字资源缺乏,所以,为贯彻课程标准理念,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融合体育教学,
2017年4月10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总第98期如约而至。活动主会场设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由南京市栖霞区名师工作站周云工作室主持引导,并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周兵教授担任嘉宾主持。本次活动设南京市栖霞区、南京市浦口区、南通市、苏州市、泰州市、合肥、江西、辽宁、西藏等9个分会场,来自16个省市的297名一线体育教师参与研讨,共计发贴1800余条,以同时在线48
平衡能力是人体维持身体稳定、抵抗破坏平衡的外在因素的身体能力。平衡能力,其机制是人体神经系统依据获得的身体动态信息,即时作出反应,支配身体做出各种动作以维持身体平衡的生理、心理过程。平衡能力是人体最基本的一项运动能力。婴幼儿时期的平衡能力未发育完全,正常的行走都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总会出现跌倒、摔跤的情况。当儿童青少年的平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育完全,其运动能力也随之提高,能做出一系列有难度的动
1月13日下午,由河南省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郑州师范学院、河南省中原一校一品研究指导中心协办,河南省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2016年度河南省校园足球颁奖盛典暨校园足球校长论坛”在郑州师范学院盛大举行。来自河南各地市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中小学校长600余人,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学校体育》、河南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参与了此次大会。  出席本次颁奖盛典的嘉宾有:河南省教育厅体
“老潘”并不老,算起来比我还晚一年参加工作,和我是二十几年的同事。彼此因学校体育工作结下了很深的友情,习惯了互称姓氏,自然而亲切。  同事“老潘”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校还是一所大型国企的子弟学校,只有我一个专职体育教师。“老潘”不是体育科班出身,但从学生时代就热爱运动,身体素质一点也不亚于专业体育教师,他还主动向学校要求上两个班的体育课。因此,我们在一起聊的、玩的最多的都是体育的那些事儿,也包
《中国学校体育》:“教体结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您是如何理解其内涵的?  杨铁黎:20世纪90年代末,高水平运动队、业余体校的队员等由于文化课成绩不能达到高考分数线,导致不能上大学;或由于运动成绩难以进一步提高未进入国家队,或未进入其他更高一层次的队伍中;或者进入国家队但退役之后由于个人生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储备不足,导致在社会上难以立足,甚至出现生活困难,如艾冬梅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
“互联网 ”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驱动着各个行业的快速转型与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将以“互联网 ”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在“互联网 ”的推动下,教育领域的边界被逐步打破,学生的需求、家长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