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标志的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评价”这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体育教师的关注。《标准》中对课程评价的建议作出了与以往相比较大程度的改进,其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从“仅评价最终成绩”转向“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从“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转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师评价、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并通过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新课标以来教学活动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立于实践,着重对学生自我评价概念、意义、原则、内容、注意问题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 自我评价的概念
自我评价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我评价是指人对照目标积极主动地在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阶段性的评价。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程性评价的一个方面。自我评价包括人对自身外貌、能力、行为、品质和需要、动机和目的的分析、认识和所持有的态度等。个体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对自我和个性发展进行主动的、自觉的自我调控,促使自我和个性向理想方向发展。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行为、所有伴随行为而发生的心理现象,如对体育知识传授的认知、体育态度、学习和锻炼的动机、兴趣、需要、情绪、意志,性格、能力,无不受到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不但直接影响其行为,而且由于这种看法对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而会对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在心理学中,自我评价属于自我意识中自我认知的一个方面,它既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手段,又是个体影响自我乃至影响发展的一种手段。
二 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
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人的心理生活是由自我构建的,自我对自身有关的事件建立起自己的心理世界。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都受到自我的制约。人形成自我,必须依赖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基本形式是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和主要成分,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一旦有了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自我评价水平和能力,就成为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的参照点。因此,培养人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格、和谐发展的个性,就要发展人的自我评价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评价主张把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作为整个评价过程的预评阶段,注重将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的意见与评价者的检查,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评价反馈,是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评价反馈。从其主要向谁传递的角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的评价反馈,另一种评价是学生以自我教育作为大前提的自我评价,从而调节和改进自己的学习。学生参与评价就等于把主动权交给他自己,由他自己判断、评价、选择、控制,从而产生强烈的积极性,起到评价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评价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高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判和鉴定教学的效果,还要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教与学的方向。不管何种评价方式,最终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发展,而唯有被评价者能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矫正,才能实现根本性的提高和发展,所以学生自评为学生提供有关本人在练习中进步的信息,了解自己学习锻炼情况,认识学习的难点所在,激励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进步。
三 学生自我评价的原则
1 可操作性原则。学生自我评价作为一种信息的反馈,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为了确保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评价内容的选择和表达,又要考虑操作的简易性、反馈的及时性,真正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实际作用。
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亲身体验者,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如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评价的真正主人,尽力避免将教师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3 动态性原则。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评价的目的、形式、方法、广度、深度等也要进行动态性的变化。
4 全面性原则。体育教学中的自我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5 激励性原则。新课程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淡化其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为了发挥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获得自我肯定的功能,学生的自我评价要以个人进步程度的纵向比较为主,学生能通过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 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
以新课标为指导,可以从运动技术掌握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方面、情意表现、思想品德、提高幅度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1 运动技术掌握情况。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熟练运用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某项运动的开展情况、健身功效、技术要领、练习方法的认识和评价。
3 学习态度方面。包括遵守课堂纪律、出勤情况,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练习以及完成课堂布置任务等内容。
4 情意表现。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思想、行动)和竞争意识,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
5 思想品德。言行文明,诚实守信,意志顽强,勇于奉献。
6 提高幅度。动作技能提高幅度显著。
五 应注意的问题
1 自我评价能力是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体育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术与能力”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运动保健与医务监督的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2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还未定性的世界观和不成熟的认知系统,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体育中,都要加以重视。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在个性心理及情感领域内进行评价;初中阶段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要引导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领域及情感领域内进行评价;高中和大学阶段则要在五个领域中全面展开评价。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体育评价的认识也在从宏观的视角向微观的视角转变,评价已不仅仅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评价更成为一种学习的手段和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以体育新课标为指导,着重对学生自我评价概念、意义、应遵循的原则、内容、注意问题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自我评价的概念
自我评价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我评价是指人对照目标积极主动地在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阶段性的评价。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程性评价的一个方面。自我评价包括人对自身外貌、能力、行为、品质和需要、动机和目的的分析、认识和所持有的态度等。个体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对自我和个性发展进行主动的、自觉的自我调控,促使自我和个性向理想方向发展。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行为、所有伴随行为而发生的心理现象,如对体育知识传授的认知、体育态度、学习和锻炼的动机、兴趣、需要、情绪、意志,性格、能力,无不受到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不但直接影响其行为,而且由于这种看法对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而会对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在心理学中,自我评价属于自我意识中自我认知的一个方面,它既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手段,又是个体影响自我乃至影响发展的一种手段。
二 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
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人的心理生活是由自我构建的,自我对自身有关的事件建立起自己的心理世界。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都受到自我的制约。人形成自我,必须依赖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基本形式是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和主要成分,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一旦有了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自我评价水平和能力,就成为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的参照点。因此,培养人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格、和谐发展的个性,就要发展人的自我评价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评价主张把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作为整个评价过程的预评阶段,注重将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的意见与评价者的检查,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评价反馈,是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评价反馈。从其主要向谁传递的角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的评价反馈,另一种评价是学生以自我教育作为大前提的自我评价,从而调节和改进自己的学习。学生参与评价就等于把主动权交给他自己,由他自己判断、评价、选择、控制,从而产生强烈的积极性,起到评价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评价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高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判和鉴定教学的效果,还要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教与学的方向。不管何种评价方式,最终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发展,而唯有被评价者能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矫正,才能实现根本性的提高和发展,所以学生自评为学生提供有关本人在练习中进步的信息,了解自己学习锻炼情况,认识学习的难点所在,激励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进步。
三 学生自我评价的原则
1 可操作性原则。学生自我评价作为一种信息的反馈,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为了确保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评价内容的选择和表达,又要考虑操作的简易性、反馈的及时性,真正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实际作用。
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亲身体验者,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如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评价的真正主人,尽力避免将教师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3 动态性原则。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评价的目的、形式、方法、广度、深度等也要进行动态性的变化。
4 全面性原则。体育教学中的自我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5 激励性原则。新课程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淡化其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为了发挥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获得自我肯定的功能,学生的自我评价要以个人进步程度的纵向比较为主,学生能通过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 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
以新课标为指导,可以从运动技术掌握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方面、情意表现、思想品德、提高幅度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1 运动技术掌握情况。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熟练运用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某项运动的开展情况、健身功效、技术要领、练习方法的认识和评价。
3 学习态度方面。包括遵守课堂纪律、出勤情况,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练习以及完成课堂布置任务等内容。
4 情意表现。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思想、行动)和竞争意识,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
5 思想品德。言行文明,诚实守信,意志顽强,勇于奉献。
6 提高幅度。动作技能提高幅度显著。
五 应注意的问题
1 自我评价能力是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体育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术与能力”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运动保健与医务监督的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2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还未定性的世界观和不成熟的认知系统,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体育中,都要加以重视。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在个性心理及情感领域内进行评价;初中阶段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要引导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领域及情感领域内进行评价;高中和大学阶段则要在五个领域中全面展开评价。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体育评价的认识也在从宏观的视角向微观的视角转变,评价已不仅仅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评价更成为一种学习的手段和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以体育新课标为指导,着重对学生自我评价概念、意义、应遵循的原则、内容、注意问题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