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文化自信今天的中国人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97144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遭雷击。”高小龙这样描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孩童的他第一眼看到《良友画报》时内心的震撼。
  画报里的那个时代,有着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景象,以及意气风发、自信时尚的男女。与高小龙一直以来被灌输的思想不同,那是一个与“暗无天日”无关的景象。他第一次意识到,旧杂志里,或许真的有残存的真实。“而这些细微之处,可以追溯到当时的社会百态。”从此,他对民国出版物的关注和兴趣,一发不可收。“那些特有的气度、民国范儿、丰富的文化生活被历史的巨变和浮世的风尘所遮掩,如果没有人去追溯,时至今日几乎已无人识其真实面目。这是多么可惜。”高小龙说。
  是信息,是思想,也是一个时代的欢乐和忧伤
  1992年,高小龙刚到深圳工作,就花了一千人民币从香港买了重新再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当时他的月薪大约只有800元。从那以后,动辄花上几千块,买张别人眼里的“旧报纸、烂纸片”,对他来说成了家常便饭。“花几千块买一张旧纸,在别人眼里,这不是有病么。但是日积月累,一旦成了量、成了势,就不一样了。但凡是个敏感的人,是个对文化和美有感受的人,一定会被这个东西震撼的。”
  “我对民国图文出版物的收藏,不仅在乎其封面给人第一印象的美感,更在乎一本书、一期杂志、一张纸片里,存留的每一幅图画、每一篇文字,历经近百年的风雨兼程,传达给今天人们的信息、思想,和那个时代的欢乐和忧伤。”
  他从网上和旧货市场中淘来的民国书籍杂志大概有近两千种,其他广告画、老照片等共有近千种。许多读物相当罕见—有以时尚时事摄影报道为主之民国第一大型画报《良友画报》,也有只出版了十九期但极有美学探索价值的《大众画报》,还有表现华夏艺术和美学之大境界大气派的《中国生活》、《美术生活》……“以《新月》、《小说月报》、《现代》、《万象》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类期刊,光是看目录页里的作者名和文章名,便铺面而来一股奔放、自由、畅所欲言的率真文艺气质!”民国文化名流邵洵美和画家叶浅予主办的《时代画报》的封面设计也令高小龙惊叹不已,“七十年前的美术设计,今天看来仍然那么前卫,那么具有时尚精神和超前意识!”
  高小龙认为,对过往历史的寻幽探秘,最能重现当时当日生活与文化的便是出版物。“这些留存至今的实物,可以为一段晦明晦暗的历史提供一些佐证,更不用提当时各大小出版社争相编辑出版的许多新文学类书籍,各个商业企业聘请名家画师绘制的广告宣传画。甚至当时的小学生教科书,有图有文,画风古拙,文字古雅。”
  高小龙收藏的民国出版物丰富多样,并不追求全套和系统化。“我不是专业做收藏的,而是出于一种情怀,历史癖。许多历史在教科书上被歪曲,甚至是消失了,缺乏客观公正的描述,实际上,那个社会中的丰富是你无法想象的。”
  从活生生的影像中,能看出人的精气神
  陈丹青说起华君武的民国范儿,“叼个烟斗,皮大衣敞着,雪白的羊毛围巾,他在延安时期的照片穿着破棉袄,可是一脸神色是上海滩前卫艺术家公子哥。”即便是当时社会的底层,也有这种范儿─上海苏州河边棚户人家的中年妇女总是干干净净,头发捋得一丝不苟,梳很好看的发髻,面容饱满好看,“一点不贱、不自卑”。
  高小龙从自己的藏品中也有这样的发现。那时候的人,无论达官显贵,贩夫走卒,都各自有自己鲜明的模样、穿着得体,即使是下苦人做工时的着装,也是周身的干净利落,整洁不苟且。“从这些活生生的影像中,能看出人的一种精气神,看出尊严和自爱。”
  “现在的杂志和画报,给我的感觉都是一种样子─充满各种欲望、占有、炫耀、膨胀。可是在民国,国力那么弱、但是你能看到那个年代的人们内心的宁静和追求。”他指着一本用敦煌壁画局部做封面的期刊,“现在很少能在一本畅销杂志的封面,看到谁用敦煌壁画的一个局部来做。今天的中国人,缺乏这种文化自信。”
  在高小龙的眼中,旧杂志里能见得许多文人的雅趣。“这些到处张贴的广告画都是大众传播品,却与很多文化的东西相呼应。当时人们的生活,就被包围在巨大的文化熏染当中,它的气场、它的典雅和厚重的东西,就自然会进入你的内心。”
  高小龙感慨说,这种用心和细致现在已经见不到了,“现代人总在追求那些充满了欲望的东西。花花绿绿、魑魅魍魉,很炫目迷离,可是在文化上落脚,脚是软的,站不稳。实际上,那些可以提供自信的东西都还在,但是它们根本不被重视,没有人很有心、很系统地去做整理,去向大众呈现。”
  2010年,高小龙尝试着把一些老照片放在微博上,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惊讶的、有惊喜的,大多是80后。“我当时觉得真是不乏知音,就受到鼓励了。”让高小龙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微博上有个人特别激动地联系自己,说在画报上看到的戏剧名伶正是他们家一个前辈。经过“文革”,老人没留下什么剧照,全都被毁掉了。这个人跟他母亲一讲,老人家特别开心,还特地把这张照片从网上下载打印出来,好好存放。
  高小龙说他有分享癖,当通过民国故纸发现那个时代被深深误解之后,一直希望能够跟别人分享这种惊喜和发现。“看到不一样的中国、不一样的历史和时代,被活埋掉的时代,希望通过这些老书,让更多的人看到,尤其是年轻人。这是一个朴素的想法。”后来,他认识了同样收藏民国读物的南兆旭,俩人一见如故,南兆旭当时也在犯愁自己那一屋子的书怎么办,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展览《故纸温暖》水到渠成。
  “我在那些破损翻卷的书页中搜寻,透过那些脆黄的书屑悄然散落而下的凄美瞬间,我很想知道,那时的中国,到底有多少情事,无论美好的丑陋的,强壮的羸弱的,都在一夜之间被掩埋了……我在小心地窥探,暗自捏着拳头,我深刻地为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对这些历史的忽略和遗忘深感愧疚和遗憾。”这段文字,摘抄自高小龙为自己的展览《故纸温暖》写的序里,被挂在展览墙上最为显眼的位置。“也许,故纸里有我的明天”,这是序言的名字。
  经历了数十年的寻觅和整理,高小龙把那些在浩劫中存留的、散落各处的民国出版物放置在这个展览中,让脆弱的它们和它们所代表的厚重历史一起重见天日。“对于民国,我们那时的印象是暗无天日,而年轻人的印象是兵荒马乱。事实上,这种认识半是偏见,半是被误导。展览是目前能够马上做的事情,把一个时代直接展示在现在的年轻人面前。” 下一步,高小龙想对这些旧杂志读物做一些整理和出版。在他的眼里,作为那个年代的实证,那是浓缩了家国巨变的青史,也是足以温暖后来人的存在。
  展览厅里有几个年轻人,也有相扶而来的老人,一位老人站在民国课本的展柜前,前倾着身子扶着展柜,默默无言,许久。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香港这个城市在内地民众的心目中,是一个遍地黄金、歌舞升平的地方。随着越来越开放的政策,同时拜越来越写实的香港影视剧所赐,香港草根阶层的底层生活也在被一点点的无情揭开。《最后晚餐》讲述的正是一群被遗忘的香港人,在繁华背后所历尽的种种艰辛。一对出身草根的母子,同时对生活失去信念,各自准备在家烧炭自尽。行动前,两人共进了一顿晚饭。这顿晚饭,是彼此压抑已久的释放,更是最后时刻寻求的慰藉。与之前带
期刊
璞丽酒店,上海静安寺繁华地段,李果独自坐在底层露天藤椅上,抽着细雪茄,发着呆。最近她经常来上海,这里的繁华和她云南的家有着天壤之别,每次她都尽量在这闹市中找一片净土安处。在丈夫马悠离世后,那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回忆被收在了心底,李果担起了一份因爱而起的责任。  爱情  马悠出生在德国慕尼黑旁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小镇,是贵族大公的后裔。少年时候的马悠和德国的环保领袖相处过一段时间,这段时光影响了他日后的人
期刊
喜欢历史的甘学军,不屑于做作坊式的老板,尽管这样的拍卖行“多如牛毛”;他也不想为了营业额和市场地位,“和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他能做的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很遗憾,“有些艺术家比商人还短视”。  与陈东升合伙创立中国嘉德拍卖伊始,甘学军便试着摸石头过河。发展至今,他经历过成功的预判,也有过于超前的遗憾。华辰拍卖公司是甘学军一手建立的,十多年筚路蓝缕,尽管营业额并不冒尖,却能在中国内地占有前十位的一席之
期刊
摄影界中有一句流行的格言:拍的不够好,只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对于植物摄影来说,更是如此。在摄影艺术中,花卉摄影已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需要较多地使用近距摄影的造型手段,才能拍摄出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花卉摄影首先讲求的是色彩和用光。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花草表现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John Grant,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摄影经验的花卉摄影师,擅长从花卉中发现美丽的世界。他的作品往往令
期刊
(导语)  文学作品和历史中生产出的骑士不少,堂·吉诃德是其中最著名的,塞万提斯在作品中,塑造了满脑子奇思异想的骑士形象,他一心以为自己是大地的主宰,一路乱砍乱杀,闹出许多笑话。  无论形式如何,故事里的确赞扬了骑士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的精神—理想主义,英雄情结,对身处的时代的自省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故事的“硬核”部分,穿越时空,照进每个时代每个民族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感染着每位读者。  谦卑
期刊
11月初,中国的四部当代戏剧演到了德国柏林,《狂人日记》、《镜花水月》、《假象》、《幻茶迷经》,台词中文,字幕英文,观众讲德文。策展人是孟京辉。这不是孟京辉第一次以中国当代戏剧先锋的角色推广中国戏剧,这场名为“中国之秋”的中国戏剧狂欢节是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延续,演出的是来自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原创剧目。  2008年,由孟京辉号召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正式发起,五届办下来,有了一百五十部戏剧和近六
期刊
吴兴文打开他的藏书票册子,掀开覆盖在上面的硫酸纸。他推了推眼镜,直接跳过了客气的寒暄。一连串的人名开始奔涌而出,维多利亚、威廉·摩里斯、西塞罗和毛姆。他不用任何停顿,一个纳尼亚传奇般的世界瞬间打开,而他是这个世界的领主。  这是在他北京安贞门附近的工作室,外面是秋天的元大都遗址公园。他55岁了,头发花白,身体高大瘦削如一只老鹤。他正在准备一家书店的藏书票主题演讲,为翻译那些外文名字而字斟句酌。  
期刊
58岁的乌戈·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总统的位子上已经待了13年,随着这次大选胜利,如果他能平安把官当到2019年,他将成为新世纪里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家领导人。总在位时间在他之上的人不少,卡斯特罗、金日成、邦戈,但他们都是前民主时代的人物,已经或正在死去。  所以查韦斯算得上是当下的一个奇迹。在他治下的委内瑞拉,石油等经济命脉彻底国有化,社会财富几乎完全平均分配,他可以规定玉米必须降价三成因为“要让所有人都
期刊
张元端着一杯咖啡出现在工作室门口,发梢几乎戳到门框。被夸“比电视上还高”,一张胖脸上泛起微笑。十月刚度过四十九岁生日,一转眼,这位曾将旧军裤改装成“潮裤”的愤怒青年已年近五十了。“杜可风最近也终于喝不动酒了!”张元笑说。  张元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也有一套横跨多个圈子的“玩法”。和第五代导演擅长的宏大叙事不同,张元和第六代,更注重从底层和内心汲取养分,以独立的姿态生根发芽。张元一直和作家圈、音
期刊
进藏的路途纵然艰难,却有着天堂般的绝世风景,仿佛譬喻着艰辛但却最值回票价的人生。这一次,我们驾车穿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收获美景,也收获了一次心灵的朝圣。  从丽江出发,我们抵达海拔三千多米的香格里拉。途中路过“茶马古道”上有名的古渡口奔子栏,一路上全是波折的弯道山路。车窗外,风景壮丽。  驱车来到德钦的腹地、梅里雪山的深处,飞来寺村的高山别庄中,有一家和四周环境深切融合的住处—中信资本德钦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