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感悟及对自己的影响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w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所讲述的主要是作者在小学求学时所发生的一段有趣的故事,通过儿童的视角来阐述巴学园孩子的学习生活。本文主要通过对学习、管理活动这几个方面来全面分析《窗边的小豆豆》中所蕴含的思想状况,并以此为现代教育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窗边的小豆豆;感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中提到了巴学园所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就是“自由与自然”对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让孩子主动成为学习的人,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不去过多干涉他们。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与当前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不过目前还是有很多教育者对于实施主体性的教育存在一些不解之处,希望能通过《窗边的小豆 豆》这本书获取一些启示。
  一、学习上的自由
  小林宗佐先生在《窗边的小豆豆》中所创建的巴学园,主要秉承的就是一种自由开放的理念。在门柱上,有两棵并不高但却长满绿叶的效树木;教室则是由破弃的电车加以改造形成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刚刚来到这所学校的小豆豆对其的兴趣,她对新学校充满了向往。以往小豆豆上学的第一天就习惯了躺在床上,但自从到了这所学校读书起,她每天都起得很早,希望早早能踏入这所奇特的教室里学习。在以往的学校中,学生的座位都是由老师来进行安排的,但在这所学校里可不一样,学生的座位可以通过自身的心情状况和同学进行交换,这也是吸引小豆豆的原因之一。然而,最为特殊的还是巴学园的上课形式。一般说来,如果第一节课安排的是语文课程,那么上的课程肯定就是语文课,除非有突发状况才会临时换课。但在巴学园里,并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在第一堂课前,老师会在黑板上列出当天要学的所有课程和相关的学习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在这里面,没有强制规定必须要先学哪些课程,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安排学习课程。这样,教师可以从中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其思考问题的模式,对不同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而对于学生来说选择最喜欢的课程来学习,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以往的学校中,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在课堂下面默默聆听。这样一来,老师就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却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客体地位。长时间下去,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体验不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渐渐的学习态度也会逐步消沉,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但在巴学园里就不一样了,学校所倡导的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他们有着相对独立的学习权利,能在自我学习中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而老师作为教学者,主要在课堂中扮演的是知识的引导人,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灌输者。有相关的教育学者就认为,孩子本身就存在着内在潜力,只是这种潜力需要通过后期的教学来进行发掘,并保持其不断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快乐地去学习知识。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明确其兴趣爱好,并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年龄情况来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在活动上的自由
  在巴学园中,学生不仅有文化课程的学习,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散步、露营等等。在一天中只要学生发奋学习,把老师列在黑板上的任务提前完成,那么老师会带学生到周边的公园里散散步。虽然小豆豆经常和父亲或者自己家里的狗到外面散步,但她也没想到其实在学校期间也能去散步。不仅是小豆豆,大多数学生除了在课间的休息时间能到教室外面走走之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待在教室里。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孩子本身就是自由的,让他们安静地待在教室里,并按规矩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着,这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以往的学校中,课间休息或者没有老师在自学课堂上时,学生就能在课堂尽情玩耍。所以,如果给学生一些时间去做一些活动,他们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在课堂上闹腾了。当然,让学生出去散步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也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体验到实际的生活,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将问题带回课堂。让学生逐渐明白学习的意义与乐趣,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再感到那么枯燥了。这种学习也能在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性,他们也就不再需要在父母的监督下来进行学习。同时,在学习中,学生也需要时刻将实际理论与现实生活相互结合,这样学到的知识就显得更加具体化,不再难以理解。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参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奇妙,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活动中的语言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管理上的自由
  在以往的学校中,课堂的纪律问题一直是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里校园暴力频繁出现的情况下,学校的管理就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并没有设定专门的思想品德课,但是学生却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像吃不完的东西不能乱扔、排队要有秩序等等。在这本书中,小豆豆在上完厕所时就喜欢往下看,但有一次却因此使得钱包掉进厕所坑中。于是,她想尽一切方法去捞她的钱包,可是捞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心爱的钱包。此时校长恰好经过,了解到了小豆豆的行为后,并没有以责怪的语气对其进行阻止,而是采用朋友一般的语气要求小豆豆在捞完钱包后要收拾好周边的环境。虽然最后小豆豆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心爱的钱包,但她还是依照校长的要求将周边的环境收拾好,并且对于校长的行为也很满意,毕竟校长并没有因为她的行为对她进行责怪,而是尊重她的行为。但在当前的学校中,有太多的规章制度束缚着学生的行为,虽然这些规章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学校的管理秩序,但其实际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只要不是学生有不礼貌的行为,那么他所进行的各种活动,老师都应该表示允许或者是支持,从心底里对他们进行认可。
  学生在学校里的行为本来就不应该在强制的管理下形成,越是要求学生那么做,学生就会越往另一个方向去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叛逆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不是用来制约学生的行为,只是希望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这期间,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也要时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多去进行实际的体验,毕竟自身的体验总会比说教更加令人记忆深刻。巴学园的纪律就是如此,他们不是靠老师的教导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培养的,而是为学生創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在活动中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去表现自己,慢慢形成自身良好的习惯,并接受法律道德的教育。
  四、结语
  通过对《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的阅读,让我明白了学校应该要多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不仅要体现在学习和活动上,更应该在管理中进行充分的体现。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 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日)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赵玉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前人解析出不少的认识和方法。本文认为,对于这些认识和方法,有更本质的描述可以加以概括,即“角度灵活”和“层次丰富”,大部分的技巧都可以被这两点涵盖。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塑造;角度;层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在作者笔下,每个主要人物形象都被塑造得活灵活现、各有各的神采。作者
【摘要】专注力是具有人脑意识的个体有意地集中于一个事物或活动的能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当下,如何把学生从智能手机的“旋涡”拉回到学习、生活中来,让学生把专注力更多地投放到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据此,本文在阐述专注力概念的基础上简要说明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意义,并对在
【摘要】说明文等实用类文本的教学,要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语言的品读来理解、体会写作的对象,进而把握作家的思想情感(虽然有些文本情感表达不是很明显);通过语言的品读来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说明文这种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它的语言,是它独特的言语方式,而不是其他的,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有语文性,让语文课成之为语文课。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景泰蓝的制
【摘要】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通过记游来进行说理。人生要立志高远、全力以赴、不畏艰 险、勇于攀登、建功立业,“务在有补于世”。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志”是前提,“力”是基础,“物”不可或缺。要成功,须做到“志”“力”“物”三者的统一。尽管是王安石出游的心得,但它却道出了一个深刻而带有普遍性的哲理:凡事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关键词】志;力;物  【中图分
期刊
苏轼三咏赤壁的思想底蕴,并不在于佛教和道家的影响,而是植根于一种具有实践取向的生命意识.苏轼对人和物的自然生命,持肯定乃至乐观的态度.基于此,他对儒、释、道的汲取与调
谭一平先生主编的《秘书心理与情商管理》一书不仅有理论分析,也有精心设计的案例。本刊将摘编书中的部分内容,与读者朋友分享。 The book “Secretary Psychology and EQ M
【摘要】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混龄”一词较为新颖,其在幼儿园这一学前教育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内在应用价值。在农村地区实施混龄幼儿教育,整合教育资源,突破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瓶颈,助力幼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据此,本文对农村幼儿园混龄幼儿的教育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混龄教育;农村幼儿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以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心理剧干预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心理剧;干预:人际关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在实验前,假设心理剧干预可以使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该假设将在实验中进行验证。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通化市某小学四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的学生
【摘要】《诗经》305篇中,与美酒有关的就有38篇,占十分之一强。酒在《诗经》中所具有的独特意蕴内涵,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质。这些意蕴内涵具体表现在祭祀、宴饮、赞颂、讽刺、饯行、寄托、代指等多方面,包含了贵族与平民等不同阶层,日常生活与节日礼仪等不同社会方式,爱憎与离愁等不同情感。可以说,《诗经》中有众多诗篇成为先秦时期酒文化的载体,透过这些诗篇及诸多意象,充分呈现出先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画卷及文化内蕴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对于学生思考问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场景,从而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不仅有益于学科的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地培养创造性人才,这是时代给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主要从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措施出发,从而阐明了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