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对于学生思考问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场景,从而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不仅有益于学科的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地培养创造性人才,这是时代给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主要从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措施出发,从而阐明了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创造性的人才,是民族振兴的关键。而因为教学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目前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一)思维定式,缺乏创新意识
  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或者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思维,从而造成了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着一种定式问题,而针对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问题的答案只是具有固定的模式,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是教学环节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而教育应该上升到更高的思维的层面上,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基础性的交流性的学科,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要更高一点。
  (二)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所欠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发散思维上着手,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思考问题只是单一地寻求答案,并沒有针对一个作文题目或阅读理解,拥有自己的见解和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有所欠缺,并且不能够具备其创造性的品质,没有足够的思维方式,就无法为学生的独立阅读或者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发散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同一问题要有不同的解决答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较为单一
  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形成自己的单一的模式,并没有根据教师的指导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章要形成自己的语感,并且能够吸取书中的精华,从而将书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将重要的材料概括为中心思想,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学习方法上的单一性,直接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语文的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时的分数,而是实实在在的思维的学习、文化的传承。所以,教师对于教学的目的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不能失去了方向,否则就无法指导学生正确前进。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没有思维的学习,只是单纯学习书本上生硬的知识,是无法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的。相反的,如果在思维上掌握了语文的精髓,那么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考试的问题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创设多种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动力,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应该创设其相应的问题,根据一些问题的场景设置,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其问题的科学精神。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任务的安排下,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本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进行思考与创新,提高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需要一定的教学能力作为支撑的。教师自身的能力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名师才能有名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主体在学生,但教师也是关键。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服务于学生。教师要敢于创新,敢做改革浪潮的先锋军,给自己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其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阅读离不开日常的锻炼。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对于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在品读过程中能够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根据其写作的结构以及词语的关键性进行内容的整合,从而在欣赏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加强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提高其讨论的积极性,这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要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所体会,并且根据其阅读目标的完成,能够指导学生提高其阅读能力,列出自己的提纲,落实知识线索,从而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一个档次。
  (三)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提高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教学因素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融合,形成多元化的语文教学主题,从而拓展学习语文的视野,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是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锻炼学生运用发散的思维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其情境,运用逆向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根据相应的自读提纲和不同的人物、情境、环境来回答和引导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分析和归纳文章主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他们的思维方法,从而进一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的锻炼,才能够促进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实践表明,一个人创造能力的高低,除了与自己的智力知识、个性有关,同时还应该在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阅读训练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提高其创造性的思维,这就需要在生活当中认真观察,动手动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运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用过去的眼光看,用未来的眼光看,用别人的眼光看,用其他事物(如动物的)的眼光看,等等。只有找到了独特的视角,才会有独到的发现、新的创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在学习和生活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求知欲望,在学习效率提高的过程当中,运用语文的教学实践,在新时代留下亮丽的风景线,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可行性的空间,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琴辉.如何有效地促进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
  [2]徐学峰.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36).
  [3]侯树军.浅析学生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5).
  [4]宋淑丽.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黑河教育,2017(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文言文教学对于职高生来说简直就是个负担.如何激发职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但如能采用圈点批注式文言文教学,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
【摘要】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前人解析出不少的认识和方法。本文认为,对于这些认识和方法,有更本质的描述可以加以概括,即“角度灵活”和“层次丰富”,大部分的技巧都可以被这两点涵盖。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塑造;角度;层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在作者笔下,每个主要人物形象都被塑造得活灵活现、各有各的神采。作者
【摘要】专注力是具有人脑意识的个体有意地集中于一个事物或活动的能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当下,如何把学生从智能手机的“旋涡”拉回到学习、生活中来,让学生把专注力更多地投放到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据此,本文在阐述专注力概念的基础上简要说明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意义,并对在
【摘要】说明文等实用类文本的教学,要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语言的品读来理解、体会写作的对象,进而把握作家的思想情感(虽然有些文本情感表达不是很明显);通过语言的品读来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说明文这种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它的语言,是它独特的言语方式,而不是其他的,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有语文性,让语文课成之为语文课。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景泰蓝的制
【摘要】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通过记游来进行说理。人生要立志高远、全力以赴、不畏艰 险、勇于攀登、建功立业,“务在有补于世”。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志”是前提,“力”是基础,“物”不可或缺。要成功,须做到“志”“力”“物”三者的统一。尽管是王安石出游的心得,但它却道出了一个深刻而带有普遍性的哲理:凡事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关键词】志;力;物  【中图分
期刊
苏轼三咏赤壁的思想底蕴,并不在于佛教和道家的影响,而是植根于一种具有实践取向的生命意识.苏轼对人和物的自然生命,持肯定乃至乐观的态度.基于此,他对儒、释、道的汲取与调
谭一平先生主编的《秘书心理与情商管理》一书不仅有理论分析,也有精心设计的案例。本刊将摘编书中的部分内容,与读者朋友分享。 The book “Secretary Psychology and EQ M
【摘要】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混龄”一词较为新颖,其在幼儿园这一学前教育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内在应用价值。在农村地区实施混龄幼儿教育,整合教育资源,突破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瓶颈,助力幼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据此,本文对农村幼儿园混龄幼儿的教育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混龄教育;农村幼儿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以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心理剧干预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心理剧;干预:人际关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在实验前,假设心理剧干预可以使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该假设将在实验中进行验证。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通化市某小学四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的学生
【摘要】《诗经》305篇中,与美酒有关的就有38篇,占十分之一强。酒在《诗经》中所具有的独特意蕴内涵,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质。这些意蕴内涵具体表现在祭祀、宴饮、赞颂、讽刺、饯行、寄托、代指等多方面,包含了贵族与平民等不同阶层,日常生活与节日礼仪等不同社会方式,爱憎与离愁等不同情感。可以说,《诗经》中有众多诗篇成为先秦时期酒文化的载体,透过这些诗篇及诸多意象,充分呈现出先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画卷及文化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