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美读之我见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是美的化身,读诗是一种精神享受,因为诗歌不仅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富有节奏,而且总是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意境。诗歌通过美读,抒发情感,进入意境,体验节奏的舒畅,人性的喜怒哀乐、丰富多彩之情境。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通过美读来展现诗歌的情景、意境与内涵。
  关键词:诗歌;美读;语言
  
   诗歌,是美的化身,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韵味为读者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滋养。有人说它是“诉诸读者听觉的文艺,更似有音乐般的声韵的节奏,去打动人们的心坎儿”。朗读,就是大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文章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以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听众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和听觉上享受的一种语言艺术,诗歌“只有透过发声朗诵,方能摸索到神旨”。
  读诗是一种精神享受,因为诗歌不仅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总是包含着强烈的感情,有着扣人心弦的力量,能激起情感共鸣,宛若身临其境。诗就是这样一种用语言声调来建构意象,表现情感、意境、哲理的特殊艺术。
   诗歌,需要美读,何谓“美读”?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感情。”一首好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仅靠老师“讲”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对作品品读与体会。
   一、诗歌的美读要把握作者的情感
  写诗有写诗的尺度,读诗有读诗的标准。写诗讲究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是写诗的尺度;读诗,也须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是读诗的标准。
  显然,诗歌的美读是一种再创造,从古代文人到现代学者,都特别看重美读。姚姬传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而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尚书·舜典》云:“帝(舜)曰:‘诗言志,歌永言’。”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诗者,持也,持人情性。”白居易《与元九书》云:“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们都把情感内容当作诗歌的根本和灵魂,把语言声律格调当作情感内容表现的载体,可谓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关键。
  鲁迅也曾说过,文章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其中声音美要靠语音来体现。
  所以,我们在诗歌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其次,才是教会学生欣赏。再次,让学生自行领会诗歌的意境、情境和节奏。
  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诗文,课后都安排有表情地朗读练习。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它来作语感训练的材料。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使形象与感情融合,读出气势、韵味,乃至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学生有表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为,有表情的朗读,须能深入角色,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双向移情交流,把自我转化为课文人物,与其同爱恨,再把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我的思想感情。
   如指导学生朗读《炉中煤》这首诗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眷念祖国、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
   作者当时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让诗人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希望,作者把“五四”时期革命高潮中的祖国比做“年青的女郎”,年青的女郎是那样的美丽,朝气蓬勃,那样富有青春魅力,叫人想念。这种感情,作者通过反复咏叹,对祖国的多次呼唤,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故每节的开头“啊,我年青的女郎!”应该用最深情的口吻。为了便于自己抒情,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这样面对面地倾诉,更亲切也更感人。
  刘勰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在朗读时,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很重要。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在不同语境中表达问候、关心、讽刺、威胁等不同的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感情的特点及正确的表达方法,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喜悦的感情一般语调较高,语速较快,语态轻松自然;而悲哀的感情一般语调低沉、语速偏慢、语态沉重。
  例如,“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先句是语调低沉、语速偏慢,后句才是语调较高,语速较快,体现出作者的满腔热情,却报国无门东渡日本,现在报国的机会来了,能不高兴吗?这时,我们就要以喜悦之情还他个激昂,且要落实节奏和重音。
  教师在做范读时,要字正腔圆,语音标准,有声有色,腾挪跌宕,错落有致。短句整句,读得急促,长句散句,读得舒缓,读出了摇曳多姿的节律美,情感和感受变化的曲线美。让听者脑海里幻化成立体的、多维的画面,声色并茂,情理具现,从而心灵为之震撼,情感因此升华。
   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真正做到了读出感情、读出境界、读出境外之境、味外之旨,言已尽而意无穷。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和尝试的冲动。
  二、诗歌的美读要把握诗的意境
  诗歌在创作之时,就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潜意识,通过诗歌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声音,及当时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潜意识内涵。
  诗歌的美读,旨在再现诗歌创作者的这种境界,读者要情不自禁地吟诵,要歌唱,才能真正领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和潜意识内涵,才能步入诗歌的意境。所以,诗歌的美读,既要指导学生把诗中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尽情地表露出来,又要引导学生去领会诗的意境。
  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背景知识,展开合理想象来进一步领悟到诗的意境,尽情地去汲取艺术营养。
  教师在教学生朗读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很有必要,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使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感情之中,从而达到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达到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
  如元稹《无题》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两句诗又太难理解了,无法体会到元稹寄托在两句诗中的感情。
  如果先向学生讲解有关背景资料,让他们了解元稹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在他患难落迫时,与他同舟共济、在他时来运转时却不幸死去的妻子,是元稹当年为谢绝亲朋好友的劝慰而写下的。
  古人认为巫山的云是最美的,作者用巫山云这一意象来表达谁也无法替代亡妻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体会到元稹对他妻子真挚的爱、深切的怀念和忠于爱情的真诚表白,读者面前也就会再现一个因思念而感慨、因真爱而执着的男子形象。
  古人作诗,许多是先吟咏而后落笔的。著名的事例莫过于屈原了。《史记》屈原本传,说他被流放“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写下了《怀沙》之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其后诗人的祖饯送行,洗尘迎客,流连曲水,山亭晤叙,莫不以吟咏挥豪,擅板高歌为快,非此,难以表达内心之情感。
  刘勰《文心雕龙·声律》云:“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指出诗歌须依靠吟咏方能体会出它的音韵美。古人的吟咏是种富有音乐美感的唱读,它不仅能使朗诵者进入诗的意境,品味其中的音乐美,而且也能传播出诗的境界,将听者带入到诗人创造的情境中去。
  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自己的文章,也常拿来读。多读,才见语言是否得体,节奏是否流畅,所以,林涛先生说:“默读很难体会到文章的三味,只有放声朗读,才能对文章的整体,包括语言方面的特色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如朗读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首词时,先把握作者“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反常心态,表达了作者极度的悲愤。
   这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1181-1192),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风景如画,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古典诗歌一向以言简意丰著称。短短的篇幅中常常蕴涵着极丰厚的内蕴。
   词的上阙回忆人生,描写了少年不知愁滋味而偏说愁。“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一个“强”字读出少年的幼稚和纯真,可爱又可笑,并为下阙作铺垫。下阙描写力尽人间沧桑,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尽识愁滋味”的烈士暮年,这里的“尽”字,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反而“欲说还休”,字字沉重,句句悲愤,流露出作者“欲哭无泪”的哀伤。“却道天凉好个秋”,一个“好”字要厚积薄发,以气代声,表达出作者无以言传的悲郁,所以,此刻该用悲愤的基调朗读,其幽长的韵味便从口唇之间缓缓淌出,这是诗歌的魅力。
   在诗歌朗读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把诗中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尽情地表露出来,又要引导学生去领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强调应该多读,从读中领悟诗的意境,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地和谐统一,诗人抒发的感情同写景、叙事结合起来,或由景入情,或随情写景,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三、诗歌的美读要把握诗歌的节奏
  音乐有音乐的旋律,诗歌有诗歌的节奏。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鼎盛时期,近体诗(即格律诗)已经定型成熟,诗的节奏在格律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所以说,诗的格律化进程也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追求诗的节奏感的过程。
  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从声学的角度来讲,凡诗都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字数、句数的限额、平仄的搭配以及韵脚的合辙,朗读起来铿锵有声,顿挫有节,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乐趣,感受到其中的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有力的节奏美。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处理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每句四个音调节奏单位。其中“地、身”处理成单音节节奏。这种处理诗句节奏的现象很常见,原因是人们读诗时最易不考虑节奏的其他因素而流露出的自然节奏,特别是学生们在齐声朗读时往往如此。
  平仄组合节奏是指音节中,声调在诗句中的变化安排。以近体诗来说,平仄在诗句中是交替出现的,其节奏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五言和七言中的每个句型,都有一个以单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情况。平仄本有规定,似乎无需要再选择,但古人对此体察的很细致,仍然要刻意选用,以期更好地表现情感。
  诗歌朗读教学方法就是指在遵循节奏规律时,巧妙地利用原作品字音(声、韵、调)的色彩,更好地为表达情感服务。我国的古典诗歌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究“神韵”和“意境”,而这些光靠语言文字的理性分析远远不够。要想使学生顺利把握这些深层意味,最便捷有效的途径是朗读。
  古人曾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轶话。但朗读不是机械地把文字搬到口头,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而是需要对诗歌内容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验,并通过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把诗歌的内容准确鲜明地传达。
  主要得力于诗人内在情感的灌注,感情缠绵深沉时节奏宜舒缓,豪迈激昂时宜稍快,感情愤懑或渲染气势时宜急促。教师应指导学生揣度描写对象的变化及诗人内在情感的起伏,采用适当的朗读节奏,使自我情感的起伏尽量切合诗人情感的起伏。
  诗歌通过美读,体现人性的喜怒哀乐、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之情,同一篇作品有很多基调地变化,轻柔舒缓的节奏,似小泉叮咚,像潺潺流水;激昂慷慨的节奏,像长江大河,滚滚滔滔,一泻千里;低回婉转的节奏,如深山猿啼,空谷传响,哀婉久绝?
  这些都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导和学生反复地朗读,仔细体会诗歌的内容,通过美读来展现诗歌的情景、意境与内涵,便是读出了诗味,也就达到了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了。
  
  参考文献:
  [1]焦长令.诗歌节奏与声情表现——古典诗歌朗读方法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7).
  [2]熊细滚,熊太火.浅谈诗歌朗读[J].语言教学研究,2006(05).
  [3]周唯高.诗歌朗读教学的技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4).
  [4]王小燕.现代诗歌朗读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2002(03).
  (作者为浙师大2007级语文学科在职教育硕士,
  工作单位:永嘉县瓯北镇黄田中学)
其他文献
针对对称数字水印方案不能公开验证版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置换非对称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对载体图像进行三层小波分解实现水印的嵌入。嵌入的水印信号包括公开
文中研究出了不同于传统算法的新型算法.这种算法是对以往的传统LF算法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利用短期记忆和网格信息素的局部分布控制蚂蚁的随机移动,利用信息熵作为蚂蚁运动状态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为学生提供乐于参与的活动空间,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而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其融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创造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对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及智力的开发,优良品质的培养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研究其幼芽、幼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MDA与抗旱性呈负相关,SOD、CAT、α及β-淀粉酶这四种酶活性的变化与小麦的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它们是小麦抗旱性鉴
摘 要:真正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把握新形势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原则,创设愉悦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课堂的愉悦;民主和谐;过程流畅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上。愉悦的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愉悦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射频识别(RFID)技术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其安全特性与面临的隐私问题制约了其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学者提出诸多安全协议以应对,然而现有协议大都将RFID读写器作为传递数据的工具,而没有充分开发读写器在协议中的运算作用。本文设计了一个读写器参与识别计算的协议,标签和后端数据库存储不同的秘密,并通过读写器建立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抵抗常见的攻击,而且可以抵抗因后端数据库所存储的识别
鲁迅的小说《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凸现人物个性,使人物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 用行动“现”出个性   华老栓买“药”时,“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老栓“爽快”的“跨步”走,形象地表现了他此时信心十足的内心世界。  二、 用外貌“带”出个性    “突然闯进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
在简述忻州地区草地资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改变畜牧业的生产模式,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生产模式手主要措施,同时提出保护和建设草地资源的措施。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基础教学中尝试创新教育,因此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热情和积极来源于兴趣,兴趣能激励人们钻研和思考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 (8℃、 5℃、 2℃ )下 ,桃果大久保和明星贮藏期间生理变化与冷害发生的关系 ,结果进一步验证 :桃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 8℃下 ,两品种桃的呼吸强度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 2℃低温明显抑制了桃果的呼吸作用 ,且呼吸高峰比 8℃下分别延缓 6天和 4天出现。 5℃下 ,两品种桃均出现了呼吸作用的异常反应 ,呼吸高峰出现早 ,且峰值高 ,同时果肉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