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使学生尽快入境,是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都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创新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本文提出了几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以期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物理 导入 教学
初中物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门较难的利一目,大量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学生理解起来都是相当困难的,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而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课堂导入力一法,从而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下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种卞要的物理课堂导入的力一法,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上课开始用3-5分钟,安排一此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会收到出奇的效果。
1.1故事引入法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迎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选讲寓意深刻的名人轶事、物理故事为“序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讲八年级第七章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时,先介绍:占希腊叙拉占国土打了一顶纯金土冠,他怀疑首饰匠掺假,就托博学多才的阿基米德检验、为此,阿基米德口思夜想,绞尽脑汁、有一人,他在浴缸洗澡时,从中得到启示,测出了土冠的纯度、他是怎样测出的呢?这饶有趣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卓有成效。
1.2史料引入法
有此内容的教学可适当引入史料,运用物理科学创造者的光辉典范,使学生得到熏陶和启示,如讲八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让电灯发光”时,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千辛万苦,先后采用了1600多种材料做实验的故事、通过史料介绍,使学生萌发探索科学奥秘、献身科学事业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1.3电教引入法
利用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感觉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例如,讲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二节“升华与吸收”时,教师先将升华演示器放在投影仪上,瓶内放一粒紫黑色固态碘、然后把它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红色碘蒸气,通过投影仪影射到屏幕上、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瓶中的碘蒸气是如何产生的?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引入创新
2.1实验导入法
初中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却相当薄弱。教师对物理现象再生动、再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接观察。俗话说,白一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是必要的,它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的实验,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之前,可做这样一个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的碘有什么变化?学生凭经验认为,固态碘加热后先变成液态的碘,再变成气态的碘。但是,实验结果不是这样的,而是给固态碘加热升温后它直接变成气态碘,停止加热降温后,气态碘直接变成固态碘。这样,就直接导入我们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这样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2类比导入法
何为类比?就是以此物作比彼物或以彼物作比此物,类比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常用手段,有时也可以在新课的导入上得到意想不到的妙用。当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现象类似时,或新课与旧课的内容相近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类比导入法来导入新课的教学。这样的导入力一法不但可以比旧出新,使过渡更加自然,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多种知识点。类比导入法可以增强学生迁移和拓展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在讲“电流”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使学生对电流有更加真切的认识,可以利用形象的水流来类比看不见的电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的概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3设疑导入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名言。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自疑问开始。”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疑问,刁一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刁一会对物理学利一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设置疑问来导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以适当的问题来开启课堂教学,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我们在讲解“视力的矫正”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问"f,生“现在好多同学都戴上了近视眼镜,为什么近视眼镜能矫正同学的视力呢?”这个与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有关的问题,来激发"f,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4错误导入法
所谓的错误导入法就是根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错误认识或人们的错误经验来提出相反的例证,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兴趣的课堂导入力一法。例如,在讲解“惯性”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先从人们常有的“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错误观念入手,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到了要讲的课题中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平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取恰当的导入方法,有时也可以把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总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新的课堂导入的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玉哲.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艺术之我见[J].理科考试研究,2013(10)
[2]陈丰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周吉.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
关键词:物理 导入 教学
初中物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门较难的利一目,大量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学生理解起来都是相当困难的,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而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课堂导入力一法,从而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下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种卞要的物理课堂导入的力一法,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上课开始用3-5分钟,安排一此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会收到出奇的效果。
1.1故事引入法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迎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选讲寓意深刻的名人轶事、物理故事为“序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讲八年级第七章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时,先介绍:占希腊叙拉占国土打了一顶纯金土冠,他怀疑首饰匠掺假,就托博学多才的阿基米德检验、为此,阿基米德口思夜想,绞尽脑汁、有一人,他在浴缸洗澡时,从中得到启示,测出了土冠的纯度、他是怎样测出的呢?这饶有趣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卓有成效。
1.2史料引入法
有此内容的教学可适当引入史料,运用物理科学创造者的光辉典范,使学生得到熏陶和启示,如讲八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让电灯发光”时,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千辛万苦,先后采用了1600多种材料做实验的故事、通过史料介绍,使学生萌发探索科学奥秘、献身科学事业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1.3电教引入法
利用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感觉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例如,讲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二节“升华与吸收”时,教师先将升华演示器放在投影仪上,瓶内放一粒紫黑色固态碘、然后把它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红色碘蒸气,通过投影仪影射到屏幕上、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瓶中的碘蒸气是如何产生的?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引入创新
2.1实验导入法
初中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却相当薄弱。教师对物理现象再生动、再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接观察。俗话说,白一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是必要的,它可信度高,可见度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的实验,常常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之前,可做这样一个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的碘有什么变化?学生凭经验认为,固态碘加热后先变成液态的碘,再变成气态的碘。但是,实验结果不是这样的,而是给固态碘加热升温后它直接变成气态碘,停止加热降温后,气态碘直接变成固态碘。这样,就直接导入我们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这样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2类比导入法
何为类比?就是以此物作比彼物或以彼物作比此物,类比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常用手段,有时也可以在新课的导入上得到意想不到的妙用。当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现象类似时,或新课与旧课的内容相近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类比导入法来导入新课的教学。这样的导入力一法不但可以比旧出新,使过渡更加自然,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多种知识点。类比导入法可以增强学生迁移和拓展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在讲“电流”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使学生对电流有更加真切的认识,可以利用形象的水流来类比看不见的电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的概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3设疑导入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名言。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自疑问开始。”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疑问,刁一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刁一会对物理学利一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设置疑问来导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以适当的问题来开启课堂教学,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我们在讲解“视力的矫正”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问"f,生“现在好多同学都戴上了近视眼镜,为什么近视眼镜能矫正同学的视力呢?”这个与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有关的问题,来激发"f,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4错误导入法
所谓的错误导入法就是根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错误认识或人们的错误经验来提出相反的例证,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兴趣的课堂导入力一法。例如,在讲解“惯性”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先从人们常有的“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错误观念入手,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到了要讲的课题中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平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取恰当的导入方法,有时也可以把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总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新的课堂导入的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玉哲.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艺术之我见[J].理科考试研究,2013(10)
[2]陈丰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周吉.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