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色彩与情感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ang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是服装设计(款式、面料、色彩、工艺)的四要素之一,色彩能更好地向人们展示设计师想表达的主题和文化蕴涵。很多著名的设计师除了在款式面料上变化之外,更多的体现在色彩上的变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把色彩的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既要掌握传统色彩,更要掌握流行色彩,这样才能更好的向人们掌握服装的灵魂,让服装充满活力与生命!
  关键词:色彩;情感;服装设计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色彩让万物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情感。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了颜色,人们无法想象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在服装里,这个观点更是体现得明显。现在,设计师们除了对款式、面料有新的创新,更多的是在色彩上。因为色彩是服装的灵魂,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好的色彩利用会给人带来享受以及无限的想象力,在商品经济时代,色彩是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好的色彩会给消费者带来购买欲望。了解色彩的自身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且将这两种属性利用在服装设计中才能更好地表达设计的主题。
  1.色彩与情感解析
  (1)中国传统色彩与情感解析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传统色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时候的人们就确立了与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联系的五色:黄青赤黑白,所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为了能更好地掌握中国传统色彩,所以对一些典型的中国色彩必须有所了解。如中国红,红色就是代表吉利、喜庆、积极、勇敢和热情。黄色曾经是皇族的专用色,在佛教里,从僧侣的服饰到寺院的装修上,黄色随处可见,所以黄色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古代的蓝色被人们统称为“青”色,古时候的人们常常将蓝色用于建筑中,例如北京天坛祈年殿建造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人们也常常将蓝色用于服装中,例如在明朝的时候,一般的贫民只能穿淡青或浅蓝色的棉麻服装。绿色在古代象征着忠君爱国的意思,但因为绿色是介于黄色与蓝色之间的色,古时候的人们也将绿色称为贱色。从古至今,中国人头上是不会戴绿色的帽子的,因为这是一种极大侮辱的象征。在唐朝时就有规定,在服饰中亲王及三品官员一紫色为常服。现今都有好多关于紫色的词语来表现富贵、权贵。例如紫气东来、紫衣狐裘、紫禁城、紫微星等等。白色有很多种,是干净的颜色,所以它象征着纯洁素雅。古时候的人们把白绢称为素绢。白色有很多种,羊脂白玉的色是人们认为白色里最美的色彩。后来人们将白色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因此白色有一种不吉利的象征。
  (2)国外的传统色彩与情感解析
  因为民族、文化,政治,思想、地域等不同,所以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国家里,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在日本的色彩文化里,日本人喜爱红、白、蓝、橙、黄等色,禁忌黑白相间色、绿色、深灰色。黑色,日本人视之为不好的颜色,常常被用于丧事。蓝色,在日本色彩文化里意味着年轻,青春。法国人是最喜欢蓝色的,因为在21世纪,蓝色是圣母玛利亚的代表色,自此蓝色就受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亲睐。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高举自由、平等大旗的卫兵对队,穿的是蓝色上衣白色裤子。从此蓝色就是革命的象征、自由的标志。后来法国的国徽也是蓝色。韩国人喜欢原色和白色。韩国因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中国的五行说,对白、蓝、黑、红、黄五色的应用得心应手。韩国的寺庙,装修得非常的鲜艳、华丽;韩国的民族服饰也是非常鲜艳的。韩国人喜欢白色,因为白色代表了光明。印度人们喜欢橙、白、绿三色。因为橙色是藏红花的颜色,代表了勇气;白色代表和平、和谐,是神圣的象征;绿色代表了公正、丰收。
  (3)在服装设计中色彩与情感的关联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经常会利用色彩来向人们展示民族文化、政治、思想等。好的色彩,会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不好的色彩,会让人们无法理解。所以在服装设计中,色彩是感情的发言者。例如中国设计师——针织皇后邓皓&NICOLE带来的花妖第五幕极致之美“巴洛克·牡丹”。他从牡丹花颜色里提取几种色,利用在服装上,牡丹的娇艳、雍容华贵让人们对服装充满了向往同时享受了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
  2.色彩与情感在服装中的应用方式
  (1) 视觉传达色彩的概念
  通过眼睛看到物体的这种功能,被人们称为视觉。我们的眼睛不仅能让我们看到万物,也可以帮助我们辨识750万种以上的颜色,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无法感知这个充满色彩的世界。曾经的物理课上我们知道我们的眼睛就像是照相机,眼睛里的晶体、瞳孔、视网膜的作用跟相机里的镜头、光圈、胶卷的作用一样的。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有感觉明暗的固状细胞,也有感觉到红色、绿色、蓝色的水状体细胞。事物的色彩和亮度是由于在可见光中波长不同的电磁波给我们带来的感觉。长波长的光线被感红的神经细胞所捕捉,中波长的被感绿的神经细胞捕捉到,而短波长的被感蓝的神经细胞捕捉到。所以当有光线传到视网膜上时,视神经传输给大脑而产生视觉的。视觉是色彩的传输工具,只有我们见到了色彩才能辨别出色彩。
  (2) 色相,色调或混搭方式等搭配方案下表现的情感语言与潮流趋势
  在服装里的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第一:主次分明。每种颜色撒配的比例和位置按大众审美观来确定,比例关系按黄金分割比例来确定。第二:按一定的客观因素来搭配。例如穿着服装出席的场合时间。可以从色彩的三要素来搭配。
  ①色相搭配
  色相搭配就是纯度和明度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以色相为中心来搭配。色彩使用得越多就需要某种统一的因素。搭配的方法有:邻近色配色、类似色配色、对比色配色、补色配色、有彩色与无彩色之间的配色。要注意的是统一的因素,要做到多而不乱、多变而统一。
  ②纯度配色
  在我们用纯度配色时,不能忽略明度和色相的作用。当纯度差越小,明度又接近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比较的柔和;纯度差大,明度差也大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动感、活力。当色彩的色相倾向更强烈的时候,纯度也就增强了。如果色彩的倾向减弱时,服装给人的感觉就相反了。所以,再利用纯度配色时,必须要考虑到明度色相的变化以及面积的分配。
  ③明度配色
  明度配色就分三种:高明度配色、中明度配色、低明度配色。利用高明度的配色,就会形成一种优雅的、清爽的、少女的调子。中明度的配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活力、艳丽、动感、端庄、成熟、稳重,一般就年轻人,成熟的中年人调子。低明度的配色,形成深沉安静的调子,具有一种神秘、稳重、庄严的感觉。
  3.色彩与情感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的有机结合
  因为人体自身的身体结构是固定的,所以服装的结构变化不大。服装面料的创新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的。而色彩却不一样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色彩的变化可以变换成新的时尚元素。不管色彩怎样变换,它都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设计师设计的色彩灵感来源就是赋有感情的、文化的、民族的、宗教的。例如波西米亚风,设计师采取了波西米亚的经典图案和色彩,让人第一感觉就是充满波西米亚的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的服装设计师,经常会把某个国家的的特殊色彩运用在服装里。中国的大多色彩都被人用在礼服上,在成衣上用的很少,因为中国的好多传统色彩都特别的艳丽,人们都不太接受。色彩的种类很多,要让色彩充满感情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4.结论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世界里人们的思想日新月异要求也逐步提高。对于服装人们更是希望追随时尚充满个人特色。服装设计师不断从款式面料色彩上创新,特别是色彩,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师不仅要有设计天赋还要灵活运用色彩。让人们觉得这是一件艺术品,同时服装也能够彰显消费者的个人特色。(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时装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体育事业的不断强大,人们对体育不再局限于运动成绩,而是在保证成绩的基础上开始了对于美的追求,将体育与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体育竞技更具观赏性,让艺术的美感在运动中得到体现,本文主要就体育美与艺术美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育美;艺术美;耦合关系  引言  体育美与艺术美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是体育美与艺术美的联系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人们
期刊
摘要:在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马克思·韦伯首先阐述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应有之义,然后从宗教的视角探讨了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最后根据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现状去预测了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并表达了深刻的忧虑。据此,笔者联系实际,道出对本著作的感悟,并提出若干疑问。  关键词:资本主义精神;宗教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导言部分,韦伯首先描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提出问题:无论在神学、
期刊
摘要: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会价值在于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政治统一;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复兴。如何保护这些项目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彝族节日体育的功能着手对彝族节日体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彝族;节日体育;功能;彝族社会价值  1、彝族的社会环境  恶劣的山地生存环境阴湿潮冷使得彝族人偏爱火,火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去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营销已经被很多企业所青睐。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它的兴起也使得微博营销迅速成为被各大企业关注和使用的营销利器。本文就微博营销展开论述,主要分析了企业微博营销现存的问题,为中国企业开展微博营销提出一定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微博;微博营销;策略  一、 微博营销的概念及特点  1.1 微博概念。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基于一个用户关系信
期刊
摘要: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设计在世界设计史上也有浓重的一笔,然而在近代由于某种不和谐的原因,我国的设计与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在近代,西方国家因工艺美术运动而崛起同时在设计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中式设计又何去何从?  关键词:演变;搭配;改变用途;融合  在外国设计师眼中,东方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在这个国家古老的建筑风格中蕴含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中式的风格将脱掉古老、死板与之
期刊
摘要:隐喻研究现在属于认知语言学,也就是要根据语言环境的文化、文学、上下文的的不同需要翻译者有自己一定的认知。不过在这之前,是属于修辞学。不过隐喻的翻译还是有一定规律而言的。所以本文是从概念隐喻的角度为切入点,把握其中的深层实质,认识到翻译过程其实渗透着翻译者的认知。不过,对于翻译的最终评价是不一致的,也就是不均等的翻译体现。因此,有必要对隐喻恰当的进行解读。  关键词:隐喻翻译;语境;概念隐喻;
期刊
摘要:繁昌方言属于吴语宣州片,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字词,对于方言的考释,不仅可以研究方言,同时也能通过其观察汉语的演变发展。  关键词:繁昌; 方言; 考释  繁昌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北临长江,南倚皖南山系,东北部与芜湖市接壤,西南部与铜陵市相接。境内的主要方言是以城关话为代表,通行各个圩区的繁昌话,其受到江淮官话和宣州吴语的共同影响,具有两种方言的共同特点。繁昌县方言中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和
期刊
摘要:嵇康是魏晋时期有名的名士,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一起倡导玄学之风尚,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并以此化解思想与生活中矛盾。“越名教而任自然”实际上是嵇康的生活原则。  关键词:嵇康;生活原则  生活于曹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漩涡中心的嵇康是痛苦的、可悲的。他的性格、生活原则和生活经历决定了他最终必将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选择隐居。是为了躲避司马氏的征召,他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尚奇”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清代小说家李渔在创作小说《十二楼》时,也自觉地把“尚奇观”渗透其中。而创新就是对“尚奇”的最佳注解,李渔小说创作理念表现出一种有意的创新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他对小说题材选择上的“惟陈言之务去”,也渗透在情节与角色设置的独特与新鲜。文章主要探析《十二楼》对“红娘”这一固定角色设置的超越,以管窥李渔小说作品显示出“篇篇竞异,字字出奇”的境界之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学虽是一门理论学科,但是在学习和把握它的过程中应该要与实践的田野工作相结合。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简单阐述了在学习和研究中国民族音乐时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学;理论;实践;田野工作;意义  民族音乐学——这个最早被称为“比较音乐学”的音乐学学科,由“民族学”与“音乐学”两个方面结合形成。自五四运动以来,从王光祈先生首次提出的“对各民族音乐比较批评”思想起,以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