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悟,选点突破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8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者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课堂资源进行精彩的教学设问不仅会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意外和惊喜,会令师生陶醉在“教学相长”的境界中,还会使我们感受到教学的意味深长且回味无穷的意趣,而且这往往能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感悟;突破;教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最后一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小说,收录在“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里,已成为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经典佳作。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整体把握一篇较长的文学作品,实在有一定的难度,教者又必须在一节课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和学两方面来说是一次大挑战。几番冥思苦想之后,笔者尝试采用“整体感悟、选点突破”的教学策略,整合文本传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阅读。
  在全体学生充分阅读了文本之后,笔者播放爱国歌曲,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教者满怀深情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它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来已经九十几个年头了,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在读完这篇小说后,为之动容。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为什么会成为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佳作呢?”教者的设疑,激情四溢的话语,较好的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热情,为后继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浓烈的情感基础,也成为教学该文的突破口之一。接着教者抓住标题中的“最后”两字渲染气氛,展开对小说中场景描写的分析,挖掘这些描写背后的潜台词。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相关的历史画面,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的效果。这样学生的多种感官就被调动起来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把握主人公人物形象,是教学这篇小说的又一重点。教学中教者以“变”为突破口,重点探寻小佛郎士有那些变化,他的变化又是由谁的变化引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对韩麦尔先生举止言行的分析,由此剥茧抽丝,归结核心。在“最后”这个特定的氛围下,分析小佛郎士的心路历程。1、要求学生从对普鲁斯士兵、对老师、对法语三个方面找出小佛郎士的心情变化。并勾画出相应的词语。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小佛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者归纳:战争使得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現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痛心。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教者自然过渡到对韩麦尔先生的言行的品读。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就其中的重点环节加以引导剖析。通过解读,学生既能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又能领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对教者来说真正达到了水乳交融理想教学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教学过程中,教者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阅读感受,并给予肯定评价,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在这样的语文课上,肤浅的、零碎的、简单应对式的提问不复存在,学生整体阅读活动得以充分展开,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几个突破口的选取使教学线条明朗,教学过程简明深刻。“整体感悟、选点突破”这一教学策略在高效阅读教学中的优势与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课后,教者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说:“学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们收益很大,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增强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变得更加深刻了。”是啊,本堂课正因为教者课前做了较为充分的预设,精心设计选择了教学突破口,于尺水之中兴波,也才会出现课堂教学一浪高过一浪的学生争相表达的喜人局面,学生在智慧和情感的大冲浪中完全体验到了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游刃有余地用好“整体感悟、选点突破”的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可以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教者要能全面驾驭课文,精心选准教学突破口。教者应该首先杜绝别人的教学设计,抛开教学参考书,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揣摩、玩味文章的语言文字,大胆读出自己的理解。对文本理解的程度,反映了语文教师的文化功底、语言素养、精神深度,这在根本上制约着教者如何选取教学突破口。教学突破口质量的高下,高度依赖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和延申。第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作为主体存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给予学生真正的学习空间。现在仍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表面上给了学生各抒己见的自由,实质是教师不放心学生,以自己的讲完全代替学生的读,完全控制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占有时间、解决问题。在教师的调控下,课文由学生读准、读通、读美,课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讲出来、析出来、品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他们充分领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功感。第三,教者要真正转换角色,从以讲为主改变为以巧妙点拨为主。首先就要做到能够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突破口,这有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其实课堂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河,这条小河流向何方,疏浚和引流是必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科学到位的点拨,不仅有利于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总之,教者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课堂资源进行精彩的教学设问不仅会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意外和惊喜,会令师生陶醉在“教学相长”的境界中,还会使我们感受到教学的意味深长且回味无穷的意趣,而且这往往能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因为语感在语文能力与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核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积累语感教学经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成为21世纪不可或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语感培养;诵读;领悟;提升 
【摘要】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背境中,女性的地位大致相同。应该看到作为文学形象,都具有善良、美丽的美好品性,她们都十分热爱生活,渴望拥有美好的人生,具有不满足于现状,对未来充满渴望,当他们在现实的挫折和打击面前感到困惑时,都表现出叛逆的反抗精神,尽管这之间还是有差别的,但在她们所处的时代来看,还是十分可贵的。本研究通过比较的方法探讨了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差异。  【关键词】中外文学作品;女性;形象;
2021年1月7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赛里木湖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冰泡湖景观。透明的冰层里浮现出一串串小气泡,大的像鸡蛋,小的像葡萄,在透亮的湖冰和阳光照射下姿态各异,十分美丽。  冰泡是如何形成的  冰泡的景象并不常见,它的形成需具備一定的气象条件。其一,气温要急速降至冰点以下,冰封的速度快才能将水中的气泡锁定在冰中;其二,在湖水冰冻过程中湖底有气泡上升;其三,冰泡形成过程中风速小,水面平
【摘要】“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一生”,道出了习惯的重要性。本文从日常教学实践探索中总结出几个做法文中做了阐述。  【关键词】养成教育;书写习惯;以身示教;善待作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一生”,道出了习惯的重要性。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确立了他们与教师平等的关系,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师生在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在阅读鉴赏——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学习迁移的教学过程中轻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学生;课堂主人;新课改;学习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标准(实验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巨大的作用,也是日后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现代政治在价值取向上关注经济发展,在制度建构上强调民主化、法制化、决策理性化[1]。这就客观上要求学校管理方式也要给予适当的回应。从国家教育发展政策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
对于现代人来说,体温表不仅被医院诊所广泛使用,也早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物品。  然而在300多年前,医生们曾因无法准确测出病人的体温而大伤脑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找到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请他帮忙研制一种能准确测量体温的仪器。  当时,伽利略正在威尼斯一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答应了医生们的这一请求。因为一时难以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他苦苦地探索着。  一天,伽利略给学生上实验课,他问道
【摘要】摆脱应试作文束缚,释放学生写作潜能,成为新课改形势下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作者自身的实践探索,着重采取打破思维定势,解放学生思想等措施,力求使学生写真事、叙真情。  【关键词】作文;潜能;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很多
摘 要  由于缺少认知的必要性激发、建构的充分性论证及确证的真实性“证实”或“证伪”,物理概念教学往往沦为“伪建构”;再加上初中学生抽象思维不强,建构时的思路不清、思考中断又进一步使概念教学沦为重灾区。利用思维可视策略立足于个体最近发展区,能记录思维表象,支持心理扫描,完成概念激发;建立思维链条,推动概念建构;进行反思回溯,完成概念建模确证,真正实现概念建模;同时又可将“因材施教、因材施助、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