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谷饶仙波小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y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六年级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处于懵懂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无法对是非曲直进行独立判断。为了能够进一步让小学六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本文通过分析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时存在的問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肩负着管理和教育的作用,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的心理、学习、成长等进行引导。除了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外,还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学生进行个性培养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作为班主任要当他们的好伙伴,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德育,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时时刻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小学阶段德育面临的困境
  第一,德育没有引起三方重视。小学六年级,由于学生正面临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主要以学科考试为主,与德育相比,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都更加重视学习成绩和升学情况,从本质上忽略了对德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缺乏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导致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使得小学六年级德育缺失,此现象极大地降低了班级管理效率。
  第二,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无法有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当下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过分宠爱,甚至出现溺爱等,这导致学生在此环境下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更有甚者这些习惯在幼儿时期就已初见端倪,从而导致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难度较大,效率较低,在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和学习态度等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存在上述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到六年级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引导,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家校互动系统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模式。在小学阶段由于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升学情况,导致在德育方面没有与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体系,学校、家长的沟通、互动较少,由学校和家长双方互相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中的表现,从而导致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难度较大,工作开展面临重重困难,使学生无法在学校学习以及家庭生活中更好地渗入德育。
  二、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第一,转变德育理念。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时需要转变传统的德育理念,在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充分结合素质教育背景,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个性的同时,又能够进一步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和道德品质。开展德育过程中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评价,而是通过结合学生在学校中的综合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为了能够进一步开展德育,班主任在改变传统德育理念过程中,需要进行创新教育,例如通过每周五的班队活动评选本周的希望之星,并使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下一周的值周班长,从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此类榜样学习,改变自身。
  第二,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端正自身的位置,在开展德育过程充分意识到自己属于班级管理者、组织者,是学生最信赖的教师之一,是他们的好伙伴。班主任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的德育管理效率,就必须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使学生学习班主任身上的优良品质。例如,在制定相应的班级班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求学生按照班级班规的内容执行,也严格要求自己参与到班级班规的管理和建设中,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时以身作则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班主任的优良品质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再例如,班主任在学校大扫除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合作,将班级清洁得更加干净整洁,能够使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积极性,做孩子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第三,形成班级特色文化,提高集体荣誉感。班级在发展过程中要有属于自己班级内部的文化。班主任在开展德育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特有的班级文化,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而积极表现,从而更好地在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班级文化代表的是整个班级的价值观、学习观,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有助于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例如,班级在制定班规过程中,通过形成一种系统的班级管理文化、劳动文化、活动文化以及学习文化等,通过定期开展班会课的形式,对班级最近发生的情况、优秀表现以及不良现象等进行讨论总结,对学生表现好的情况进行表扬,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的学生、现象进行批评,让学生在批评中更好地意识到自己不良之处,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第四,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体系。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除了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还需要与家长形成互动体系,使班主任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在家中的表现。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表现分析,为学生制定更好的教育方法,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具有针对性的提升。例如,班主任在与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体系过程中,通过利用微信、QQ等互联网平台,以建立班级生活群的方式,向家长分享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比如学生的课堂活跃情况、运动会的风采以及参加各类比赛时学生展现的精神风貌等。通过与家长进行分享,能够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在校生活了解程度,同时也将学生近期在校的不良表现进行反馈,能够提高家长对学生的重视程度,起到有效的警醒作用。另外,家长通过与教师进行互动,将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与班主任进行分享和反馈,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另一面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积极的品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角色。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学校与家长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体系等导致德育开展进程缓慢。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小学德育效率,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應当转变教学理念,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引路人,并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完善德育,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慧莲.走进心灵,打开心结——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艺术[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6):145-146.
  [2]包荣兵.若水有道 润物无声——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班主任,2021(7):60-61.
  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析
  清远市清新区第二小学 梁惠琼
  【摘要】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学生各方面能力意识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者,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运用激励机制,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相关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带来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教学策略
  新课程在不断改革,我国对小学生的教育更加重视,因为小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希望,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不但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激励机制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面对生活积极向上且乐观的态度,符合现代化教育对小学生的教育要求。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们加以重视,不断探索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一、榜样激励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尚不够成熟,他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崇拜的对象。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作用。由于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的谈吐不文雅,行为举止不文雅,学生的学习成长方向或许就会跑偏,不利于他们健康发展。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谈吐文明,帮助学生树立行为准则,为他们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一些有关孔子或孟子等这些名人的故事,让学生以古代先贤为榜样,激励他们不断向前。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班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取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优点,让学生们去学习,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模范榜样,从而构建良好的班级激励机制。
  二、目标激励
  目标是一个人努力奋斗的方向和动力,一个明确而远大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激起他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欲望。所以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通过制定奋斗目标来实现有效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给学生起到正确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特别是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各方面发展尚不够成熟,自制能力比较差,情绪变化比较多,在他们成长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科学合理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来激励他们。所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制定学习目标,通过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前行,这样他们才能走向正确的轨道,通过每一个小目标的激励,他们就会逐渐走向成功。
  例如,班级每个单元的测试,学生要结合平时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单元考试成绩进行预先设定。考试成绩目标可以由学生自己设定,也可以由教师引导设定。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所以考试成绩目标的设定就会吸引到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努力,长此下去,他们的成绩一定能够有所提升。这种激励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非常具有教学意义。
  三、竞争激励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个时代里,竞争无处不在,是竞争关系推动了我国各行业各领域的高速发展。同样,在小学班级管理教学中,有效融入竞争元素,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竞争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状况,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进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善于利用竞争激励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率,要确保班级全体成员能够平稳进步。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学习习惯先进个人”“进步之星”“勤奋之星”“阅读之星”等这样的竞争活动,然后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表现,评选获得荣誉的学生,然后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还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竞赛活动,然后根据每个小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实施相应的奖励。教师采用这样的激励方法,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竞争合作意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教师能够把这种激励方法一直坚持用下去,那么整个班级的氛围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自然就会提升。
  四、情感激励
  情感交流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最好方法。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内心比较脆弱,如果缺少关爱和照顾,他们就会失去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感觉周围的环境是冰凉的,没有温暖,他们内心会产生自卑感,同时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通过情感激励送温暖,让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以及情感方面的鼓励,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例如,课堂上,某同学的铅笔盒突然掉在地上,发出很大响声。这时候,如果教师当着大家的面严厉地批评这个学生,学生可能会产生畏惧感,甚至幼小的心灵会被挫伤,违背了教育的真正目的。相反,如果教师听到这个响声以后,及时安抚学生说:“没关系,下次要注意把铅笔盒放好哦!”那么,这个学生就会从内心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然后慢慢反思自己的错误,保证下次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在学习或生活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多一点的关爱和鼓励的目光,学生就会感受到温暖,产生自信心,更愿意接近教师,把内心的想法和教师一起分享,真正实现情感激励。
  五、评价激励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影响很大。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有可能教师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班级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完善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所以,教師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制定评价体系,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把它们放大,提高他们在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心目中的位置,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向前。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避免使用一些消极否定的词语,尽量多使用鼓励的语言,比如像“你真棒,继续加油!”“这次没有发挥好,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成功”等。对于那些表现较好,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表扬,激励他们再接再厉;针对那些学习基础较薄弱,各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不但不能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鼓励他们继续前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激励机制的构建,才是最有意义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对小学生而言,良好的班级管理和激励机制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加强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不断从情感、目标、竞争、评价等方面展开激励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一起为祖国培养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维岗.浅谈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考试周刊,2021(24):167-168.
  [2]干家翠.基于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研究[J].新课程,2021(5):218.
其他文献
日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8〕4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我省乡村小规模学校(指学生数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要求。11月6日下午,省教育厅在广州举行新闻通气会,对《实施意见》主要内容作了全面、深入解读,介绍了清远市、韶关南雄市的经验和做法
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课堂导入基本形成了两种趋势:部分教师对其轻视,他们单刀直入,直接开始教学;部分老师精心设置导入,观看视频、互动游戏,课堂气氛热闹纷呈。这两种方向备执己见,不注重导入会导致课题开场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过于注重导入也有重形式轻实质,用时过长,挤占后面的教学时间。此外,课堂导入还存在形式呆板、目的不明、流与形式、切入不准等低效问题。在这样的现状下,笔者认为,美术课堂的导
[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全科阅读中开阔阅读的视野,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多积累。选编晨诵校本教材,积累从一天黎明开始,积累从基础年级开始。结合不同年段的课内积累与运用的训练目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积累与运用,让学生的积累有方向有目标,循序渐进形成能力。上好阅读的“一书三课型”,在积累方面做到自主和目标双向指引。教师灵活设计运用积累语言的形式,在各种点评中激励学生大胆运用积累语言,创
【摘要】语言是认识和思维的主要工具,语文学习的归途是落在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内在思维的发展上。习作的目标任务、教学价值是什么?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注意从题材、生活和大自然入手,通过小练笔、单元作文、习作单元和“词句段运用”等途径夯实习作训练。在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的方法,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用语巧妙。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化教材;聚焦要素;语用实践  一、活化
【摘要】综合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所具备的一种必备能力,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尺度思想是地理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在高考题中常常体现地理尺度的判识、地理尺度的转换、地理尺度的关联。教师不妨通过研究地理高考试题中的尺度思想,将其不断渗透在地理高考备考复习和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在不同的情境下,转换地理尺度去全面分析地理特征和地理过程,从而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复习的效果。
【摘要】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强调语言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要以语文实践为基础。而低段阅读教学处于关键的起步阶段,必须立足于基础、着力于兴趣、着眼于发展。本文以一年级“我爱我家”课程为例,阐述教师如何抓住各领域的内在联系,链接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
“池塘之底”,一所以“问题少年”为学生主体的寄宿制学校,恶作剧、调皮捣蛋、自暴自弃,甚至故意伤害,这些种种的恶劣行为曾经充斥着整个校园。马修老师,“池塘之底”的新任学监,通过努力和付出,让“池塘之底”变成了温暖、快乐、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家”,马修老师是如何做到的?我认为,这源于他充满智慧的师爱。师爱,让“池塘之底”的孩子们转变、成长、收获,也给他们的人生指引了光明的方向。本文意在从《放牛班的春天
【摘要】在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网络短视频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具有时长短、印象深刻、能超越时空局限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日常教育中,并且效果显著。作为班主任,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借助网络短视频的教育力量来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关键词】网络短视频;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  班主任德育工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仿佛给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小学校线上教育工作指引》及东莞市教育局和南城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相关要求,我校详细制定了《南城阳光第二小学线上教育实施方案》,结合防疫实况,创新教学方式。教师们每天精心制定学习任务单,线上各显神通耐£、指导、答疑;学生们下线积极参与强化防疫、认识习俗、经典阅读、学习新知、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宅”家快
【时事背景】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后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由36组围绕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主题构思的主题彩车和重点突出各地民俗民风和十八大以来在各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各省区市和港澳台34辆地方彩车组成的游行队伍,是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彩车设计和制作,牢牢把握国庆70周年和新时代总基调。通过人与车的有机融合,体现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