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课”教学探析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科目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自主进行学习的基础,因此其教学工作水平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怎样才能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语文“单元课”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课;教学模式
  “单元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它主要是指以目前使用的语文课本中的“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利用一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在一单元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明确单元知识结构和每节课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结构有深刻的了解。
  一、鼓励学生解析单元主题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采用的都是单元式编排模式,其中囊括了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及科学发展等多个角度的知识,这些内容可以说是兼容并包,囊括了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所有方面。全新的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并且结合他们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授课。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单元课”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单元主题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以各种各样的措施和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对单元主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让他们明确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在课堂上以这些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构建起分析单元内容的能力基础。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而后设计出一定的语言情境,以实际生活中的某个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通过采用这样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隋况统计起来,从而以此为基础设计接下来的“单元课”教学活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线索,帮助他们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引入新知识,促使他们对新知识单元产生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之前,教师就可以首先讓学生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标题进行分析,其中《春笋》《雨点》《小池塘》等等都涉及春的有关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因此不难看出本单元的知识关联就在于春季景色。教师还应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更好地去把握每一篇课文的写作思路、主题思想、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去解析单元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对主题的认知情况,并且据此确定接下来的教学进度是否可以推进。
  二、把握关键,储备知识,形成架构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目前很多教育界同人都已经达成共识:教学活动并不只是教学内容的传达,更是思维和技能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所提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可以将学生的先验知识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先验知识进行引导性学习,让学生能够对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与了解。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方式为他们构建先验知识。而后,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思维技巧,让学生学习与掌握语文学习思维,并通过运用正确的学习思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质量必定有所提升。通过充分运用这样的“思考学习一提出见解一合作交流—实践学习”的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层层推进地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较好地进行语文的学习实践,并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概览内容,感知整体,形成期待
  小学语文的“单元课”教学,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总体的认知。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知识内在结构可以分成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深层意义三个部分,语文教材的单元体系同样可以以此为标准进行划分。比如目录、课文、识字表等教材的内容,可以归纳于符号表征这一层次中,而这些知识构成的结构表达出来的形式,以及学生应该从中掌握的各种各样的能力,我们称为逻辑形式,最后,单元选文是作者借由符号表征和逻辑形式来传递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也就是我们说的深层意义。由此不难看出,这些部分虽然各自独立,但是又都有相互联系,它们既可分散理解,又互为一个整体,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务必要从整体层面人手,无论是知识点教学还是知识层教学,都应该让学生明确其在知识整体架构中的位置。换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单元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单元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且将其中的重点内容概括出来,从而使学生对符号表征之下隐藏的逻辑形式和深层意义产生深刻的理解。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陈毅探母》《奶奶的白发》等课内容实际上都与感恩和亲情的主题有关,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地发掘感恩和亲情的学习主题,较好地把握单元的主题,让学生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单元的主题。教师应该指导与帮助学生找到这种逻辑形式层面的联系,最终分析出深层意义,这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深度才有充分的保障。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借助新的“单元课”教学模式,从调动已有知识、概括学习内容、抓住学习关联三个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要想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中得到充分落实,必须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关注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并且给予差别化的指导和教育,从而促使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本文立足学生主体观,在“三量三有效”教学范式构建与实施课题的研究之下,结合作者对数学教学的实践观察,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分层教学。  关键词:学生主体观;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复习课  当前,素质教育改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培养他们口语交际的信心,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口说,形成多样化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说、自由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3-0162-02
摘要: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就目前来看,受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成效始终未能达到教育部门提出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主观能动性弱、自主阅读意识不足等司题仍然屡见不鲜。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初中语文阅读课程,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
【摘要】统编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这一栏目,刚看到这个栏目,可能有人的头脑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这个“吧”是否和“酒吧”“茶吧”一样,是一个提供舒适读书的地方?还是作为语气助词,表示提议大家一起快乐读书?但不管是哪种解释都离不开——读书。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亲子共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3-0186-02  En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很大一部分内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得到很多教师的重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阅读教学,其开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本文首先对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语文教师;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
【摘要】本文主要参考了当下小学体育课堂学生锻炼的情况,具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小学体育课堂中提升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体质;途经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3-0013-02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对幼儿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就地取材,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周围乡土资源,将其与传统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体现我园“播种幸福,呵护童真”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幼儿园本土化课程教育的设想,构建贴近本园实情的园本
【摘要】支架式教学法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更能帮助高中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地反思改进,从最初生涩的尝试阶段,慢慢将支架式教学过程趋于合理化,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运用各种丰富资源搭建支架的表现形式,让支架式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饱满,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支架式;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摘要:融合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特殊教育形式,是当前世界上较为主流的特殊教育形式。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其融合教育的形式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且普遍取得了相对优异的成绩。实践数据证明,特殊教育这一新型的教育形式,有效促进了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的协同发展,能够让特殊幼儿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开展教育学习、生活成长,让特殊幼儿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而对于普通儿童来说,
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幼儿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加讲究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从而让数学成为启发幼儿智力和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我国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采取游戏教学法的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将“玩”更好地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进行说明,希望给予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发,帮助幼儿从小培育数学兴趣,夯实数学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