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返璞归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角色;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知新授知识;可以让学生获得实际体验,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实际认知;可以帮助教师引入课题,提升课堂的生动性等.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很多章节需要或可以借助情境开展教学,设计适合的情境也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展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对于情境创设,很多初中数学教师还存在一些误区,甚至是“为创设而创设”,忽视了创设情境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个误区.
  一、情境偏离课题本身
  情境首先是一种环境,是一种适合学生体验,帮助和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有效教学环境. 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必须跟教学内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等相联系,必须与课题高度关联. 很多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只注重情境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而忽视了情境的有效性.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情绪. 但如果创设的情境偏离了课题本身,也会分散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将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与课题无关的内容中去,影响学习效果.
  比如在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反比例函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设如下情境:
  师:同学们有没有玩过一种跳格子的游戏?
  生:(好奇,等待老师说明哪一种游戏)
  师:游戏是这样设计的,一排共计10个格子,两名同学站在中间两个格子内,通过猜拳的方式,获胜的前进一格,失败的后退一格,谁先被挤出格子就算失败.
  生:玩过(想象游戏的画面).
  师:两名同学一个前进,另一个就要后退,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两个变量一样.
  ……
  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作为情境引入课题,确实做到了生动有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细想,跳格子的游戏与反比例函数之间有多大的直接关联呢?而且“一个前进,另一个后退”也并不是反比例函数的关键特征,如此的情境很容易给学生一种误导. 其实对于情境的创设,教师本不需如此的费力. 我们只要清楚课题需要什么,紧扣课题创设情境,去伪存真,这样的情境哪怕简单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二、情境引入不符合学生实际,片面追求功利性
  情境创设是不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不少教师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认同“无情境不成课”的说法. 为了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设法创设情境. 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投影一个画面或展示一个实物,认为这就是情境创设. 殊不知简单的影像和学生十分了解的实物根本不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对课堂教学起不了多大效果. 还有教师过分追求情境的趣味性与时代性,偏离数学课堂的实际需要,为课堂教学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比如在“统计的简单应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学生投票支持巴西世界杯哪只球队”的情境. 老师给出了“巴西、阿根廷、德国、荷兰”四只球队,让大家举手投票,并统计数据. 情境创设本身确实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时收集数据的方法,但在学生参与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如部分同学并不关注足球,对老师所给球队不了解;有的同学支持多个球队;也有的对这几个队都不支持;少数学生开始讨论世界杯的过程,注意力已经偏离课堂等. 可以看出,如此的情境仅仅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并不能得到学生的响应. 究其原因,教师忽视了学生年纪特点及兴趣爱好的差异性,仅仅注重情境的新颖与先进,偏离了学生认知实际. 所以说“为创设而创设、为新奇而创设”都是教师“功利性”的体现,情境创设应该“返璞归真”, 提炼学生的已有经验,真正唤起学生的共鸣.
  三、情境创设束缚学生思维
  教师创设情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过程.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以及学习内容的要求,合理有效地预设情境. 情境创设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为学生的思维指引方向,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完成对认知的升华.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创设合理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并形成长期有效的体验回忆,强化巩固新学知识. 但是情境的创设也必须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借助情境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课堂,而不能让学生体验后形成认知定式,故步自封.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后创设如下情境:投影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沿一条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旋转一个三角形使之与另一个位置摆向相同,让学生感知两个三角形面积是相等的;再引导学生完成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最后乘以2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整个过程可谓精心,学生在感知后也确实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 但是如此完整的情境展示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提前接受了老师强加的“分割求面积”的方法,很难再自我探索出其他求解法. 先入为主的意识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放. 事实上,教师应该重新编排情境内容,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索求解方法,让情境起到设置问题的作用,将解决问题留给学生,留给课堂.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有效情境并依托情境展开教学,通过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体验、感知、明理、悟道.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清醒地看到情境创设的误区,正视问题,摒弃不足,去伪存真,让情境“返璞归真”,真正适合和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了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效促进《概率统计》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适合推理演算的多媒体课件,嵌入动态Excel教学模板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资源延伸课堂教学,利用信息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最后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概率统计;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O21;G43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
【摘要】 学会“合作、互动、交流”,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合作与交流中,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关键词】 就近分组;选择性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重组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审视这些高效的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关键词——合作,这种合作是一种学生的亲身
【摘要】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更加关注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师范数学教学中的实例《曲线的凹凸性》利用几何画板教学的教学案例,来说明信息技术对师范数学教学设计的积极影响、在教与学双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自主探索活跃课堂减轻教学压力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度立项课题“高师课程深层次整合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编号:2014
【摘要】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数学二轮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教为学现象,并通过反思,对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高考.  【关键词】高三数学;学为中心;二轮复习  现在很多高中在进行高三数学复习的时候,老师往往会采用以教为主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将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能够矫正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方面的
【摘要】研究Nicholson飞蝇模型平衡点稳定性问题,改进了原模型中环境的确定性,推广到随机环境,得到了平衡点x*=0随机稳定性的一个充分条件.最后通过例子验证主要结果.  【关键词】Nicholson飞蝇模型;随机环境;随机稳定性  一、引言  飞蝇模型是生态学中应用广泛模型之一,它刻画了物种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该模型微分方程:  【参考文献】  [1] Nicholson A.An out
【摘要】本文通过展示、分析“说理2”这节课中的部分教学片段,反思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以此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学数学有趣”“学数学有用”.  【关键词】数学;生活;情境  在我所任教的女生班中,数学应该算是她们最头疼的学科了,私下的交流中了解到,她们眼中的数学枯燥无味、生硬难懂,更别提有什么兴趣可言,总之就是讨厌它,导致学不好,学不好使其更讨厌它,如此这般恶性循环了
【摘要】 针对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作用,并得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以学定教;实施策略  “以学定教”是一项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占据着主导位置,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不同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能力.  一、小学数学中贯彻“以学定教”作用  (一)树立以学生为
【摘要】本文主要从全等形的四种常见的变换入手,由其定义、特征展开,从而探究各种变换对图形大小、形状及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从相对位置的变化特点来分析各种变换间互相转换的可能性,通过作图验证、解析证明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并从中确定了基本变换是对称,即轴对称和中心对称.通过对全等形变换方式间关系及基本变换的研究旨在为数学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等形变换;变换关系;基本变换;轴对称;中心对称 
【摘要】“留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留下空白,营造想象空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留白”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受到了教师的青睐.高中数学教师应恰当的运用“留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留白艺术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留白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
“认识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尝试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现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对课前学生已有哪些数学经验、课堂上如何将学生“原有数学经验”提升为“数学学习经验”、课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解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问题等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审视和剖析,敬请同行们指教.  一、尊重起点——唤醒数学经验  有效的数学学习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