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体验 在体验中生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vfg4gf3f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品德与社会》教学关注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体验而获得的情感,这些情感上的体验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关键词:生活 体验 体验式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应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体验,在理解和感悟中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所谓“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有“探究活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等。我在讲授《购物有学问》这一课时,就是采用了体验式这一教学方法。
  一、课前体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要求课程资源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为此,在课前,我就让学生通过查找、收集资料,让他们进行调查、访问,获得体验。在讲这节课前几天,我设计了一个调查表发放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收集三到五种物品(黄瓜、拖鞋、苹果、书包、袜子……)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价格,看是否有所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后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到了学习用品、蔬菜、食品、衣物等等在不同超市的价格是有所差异的。他们还发现蔬菜、食品、衣物还因时间的不同,价格上下浮动较大。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初步掌握了选购商品的常识,也使学生的感受深刻了,视野拓展了,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也充实了。让学生知道了买东西还大有学问呢,使学生觉得学习是离不开生活的,是与生活习习相关的。
  二、课中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设计丰富、有效的体验性活动,如同一剂良药,更能贴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行为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如在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消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老师讲解)
  说到受损害有权获得赔偿这一点,老师从《半岛都市报》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消息(投影出示报纸上的短文):市民张先生花了400多元钱买的不锈钢水龙头,不到两个月就漏水了,张先生一气之下,到当地的工商分局投诉。经过调查,水龙头是店主购进的三无产品。为蒙骗消费者,店主精心包装,还谎称是“厂家直销”。工商人员责令店主双倍赔偿张先生,并将进一步调查此案。听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还有一件发生在老师身边的事情:今年中秋节,邻居李大爷到附近的食品店买了两斤月饼,可是吃过以后,李大爷头晕恶心,上吐下泄。这是怎么回事呢?孙子晓强拿起包装袋一看,大叫起来:“爷爷,你买的月饼过保质期了呀。”老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说的呢?如果你是李大爷,你该怎么办?”
  学生们听完这两个生活中的实例,有得很生气,纷纷举手,出点子来帮助李大爷,让李大爷去找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有的称赞张先生做得对。有的还谴责食品店的老板没有良心,缺乏道德,应该好好惩罚这些黑心的店主。情感上的体验引发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也让学生初步具备了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课后体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后的实践体验既是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也是有效的评价手段之一。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体验:
  从自己的零花钱中拿出5元钱,去买一样你最需要的东西,比一比,看谁买的东西最实用,价钱最合理,质量又好。同学间可以一起商量购买。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课堂上走出来,到社会中去检验、去实践。
  从以上看出:本节课老师大胆放手,让孩子模拟生活情景,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找一找,孩子们自始至终在体验、探讨怎样能更好地买到东西,将学生由课本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他们感受生动的问题、生活、学习情境。也可以将“体验式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兴趣是源泉,活动是载体。体验活动的过程真真切切,也许有的孩子因学习能力、生活经验、认知能力的差异,体验的结果会有所不同,这无妨,我记得时俊卿所长的一句话,那就是——“成功的是体验,失败的也是体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品德与社会》教学关注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体验而获得的情感,这些情感上的体验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这一节的快乐体验学习,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去感悟、去思索,在感受快乐学习的同时,品味到了生活的真实,并且在生活的这方舞台上不断实践、提高,慢慢地长大成人、融入社会。
  
其他文献
一、导学案与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通过课前预习导学案可使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原来“听课→练习→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解决问题的顺序变为“预习导学案→发现问题→上课解决→深化提升”,将学习前置,将问题前置,上课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用导学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的目的。  二、导学案的内容  一份规范的导学案
期刊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当然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哲学的观点将其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让学生在数学中得到发展、学会发展,就要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就要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狠下功夫。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笔者曾做过这
期刊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成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
期刊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尤为重要。  那么,我在课堂上是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的地理“心弦”呢?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探究方法,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新颖别致的高超的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可以说,高超的导课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一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以下,通过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对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作必要、恰当、适时的调控。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探索教学系统的控制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  一、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唱你学,我讲你听”。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的热情大大下降,还会抑制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作为一名现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现将这些年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趣与活” 音乐教学 创新能力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期刊
【片段一】  操作与思考: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  对折一次可分成_______层;  对折两次可分成_______层;  对折三次可分成_______层;  对折四次可分成_______层……对折10次、20次、30次呢?n次呢?算式怎样写?  学生很快举手,结合学生回答,前两个老师逐一板书:2 ;4=2×2。师:对折三次可分成几层?8。算式呢?  生①:2×2×2×2。  (不对,很快有人大
期刊
七年级新生对初中英语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改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闯过心理关,充分体现教师的平等、关心、信任和期待  在第一节英语课上,我就告诉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没有“好差”之分,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
期刊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创新性学习,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全面落实“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奠定基础。  关键词:探究 实践 创新    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
期刊